APP下载

论题材选择对于舞蹈编创的重要意义

2018-01-30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艺术美编导选材

潘 春 枝

(岭南师范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明确题材选择对于舞蹈编创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理论价值,还在于其应用价值。对于舞蹈编导来说,需要练就一双慧眼,发现生活的“美”。慧眼独具,既要有“意识”,还要有“方法”。然而,在舞蹈选材研究方面,研究成果尚未丰硕。截至2018年4月31日,以篇名“舞蹈题材”在中国知网搜索并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如下:文献总数75篇,高频率关键词是“舞蹈创作”“现实题材”“舞蹈作品”“舞蹈选材”;研究视角集中于融入舞蹈鉴赏来探讨选材的重要意义,例如,周露结合作品《小阿妹》谈“舞蹈创作中选材的重要性”、张久青结合作品《守梦》谈“高校校园舞蹈创作选材的思考”、贺嘉佳结合作品《妇好》谈“题材选择与风格认定”。本文将在舞蹈语言与逻辑分析的基础上,从“舞蹈美学”的角度分析选材对于舞蹈编创的重要意义。

一、 舞蹈题材的内涵、指称与选择

《现代汉语词典》对“题材”释义为“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题材也指作为写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亦特指作家用以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素材,通常是指那些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进入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通过对上述释义的语义分析,素材是社会生活中未经雕琢的事件和现象,以原生态的样态呈现,需要作者有意提炼才能形成题材。根据形式逻辑的属种关系,概念外延大的为属概念,概念外延小的为种概念,属概念包含种概念。例如,“三角形”是属概念,“直角三角形”是种概念。“三角形”包含“直角三角形”。同理,“题材”是属概念,“舞蹈题材”是种概念,“题材”包含“舞蹈题材”。

种概念具有属概念的共性,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舞蹈题材”具有所有题材的共性,也具有其特殊性。根据形式逻辑定义的方法,被定义概念=属概念+种差。例如,要给“直角三角形”下定义,需要先找出属概念“三角形”,其次找出种差“有一个角是直角”。按照“属概念+种差”的定义方法,可以得出定义“直角三角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同理,相对于题材的共性,“舞蹈题材”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可舞性”,也就是选取的素材,通过人的形体动作直观式地传达主题、表达情感。因此,“舞蹈题材”可定义为舞蹈编导根据可舞性的原则,用动作性、抒情性、直观性的方法设计形体动作传情达意的题材。

完成舞蹈题材内涵界定是基础性工作,根据“涵义-指称”的语义分析原则,还需明确舞蹈题材的“指称”。所谓“指称”是指属种关系中的“种概念”,也就是具体的称述对象。学界对于舞蹈题材具有哪些指称有不同的论述,具有代表性的是“舞蹈题材的种类很广泛,例如,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军事题材、农村题材、工业题材、生活传说题材、自然景物题材,以及根据文学、戏剧、电影改编的题材。”[1]13这种对舞蹈题材的划分方法,笔者称其为“领域划分”。“领域划分”是通过舞蹈的形体动作,传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的主旨精神,需要说明的是领域划分方法呈现的是宏观的视域。通过宏观视域,舞蹈具有展现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叙事的功能。可展现古时的茶马古道、当下的民间百态与未来的绿色环保。然而,更为宝贵的是在微观领域呈现出舞蹈编导个人的生活体验、艺术感觉与舞蹈思维。中国当代著名编导家、《千手观音》的创作者张继钢老师在舞蹈题材的应用方面将宏观视域与微观触角融合得十分精妙,他的独舞作品《解放》题材来源于他的母亲。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继钢看到他母亲在洗脚,母亲却背着身子不愿让儿子看,这个小小的举动让他感慨万千:如此健康的一位母亲,她的脚却如此扭曲。正是这内心的震撼触发了《解放》的诞生[2]。在宏观视域层面,《解放》以艺术手段呈现了旧社会对妇女成长的扭曲,揭露旧社会裹脚的陋习。在微观触角层面,表现母亲内心的冲突与挣扎、儿子内心的怜悯,以及千千万万妇女对自由、解放的渴望。

舞蹈选材是舞蹈编导选择合适的题材传情达意。那么,什么样的题材对于舞蹈编导来说是合适的?无疑,不同的编导有不同的偏好选择,不同偏好间具有一定的张力,形成舞蹈呈现的多样性。然而,无论是何种偏好的呈现,终究回归舞蹈艺术的本质与观众的观感。因为真正让你“回味无穷”的是你在舞蹈作品中的情感体验、人生启迪,以及对生命存在形式的感受[3]。这意味着合适的舞蹈选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符合舞蹈外在的“形美”;②符合舞蹈本质的“意壮”。舞蹈的“形美”是选取具有可舞性的题材构思形体动作呈现优美的舞姿,而“意壮”则侧重于“意象”“意境”和“意蕴”。“意象”是舞蹈选取的题材构思的形体动作带给观众遐想的形象;“意境”是舞蹈动作的渲染带给观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意蕴”是舞蹈动作的构思渗透出来的主旨内涵。“形美”吸引的是观众的眼睛;“意壮”直抵观众的心灵。由形美将观众带入一种舞蹈渲染的意境,由观众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达到一种通透感,明晰舞蹈的意蕴。正如宗白华所言:“形式之最后与最深的作用,就是它不只是化实相为空灵,引入精神飞越,超入美境;而尤其在它能进一步引入‘由美入真’,深入生命的节奏核心。”[4]对于观众来说,是能直观舞蹈的形美与领会舞蹈的意壮。从这个意义层面来讲,一场舞蹈演出是编导、演员与观众的潜在互动。为了实现具有“回味无穷”的互动,兼具“形与意”成为编导选材的重要衡量标准。

二、 舞蹈选材创造形意兼具的艺术美

何为美?理解“美”是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基础。艺术的呈现需满足人的生命体验,否则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正如美学家张竞生所言:“生命是‘美的人生观’的逻辑起点。”[5]为此,舞蹈选材对于舞蹈编创来说是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于舞蹈选材能否成就美的艺术作品,也就是呈现一种艺术美。关于“美”的论述,黑格尔提出美学的核心命题: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黑格尔认为,“美”是通过感性材料的外在呈现传达内在的理念。“美”具有感性直观的一面,也具有理性直观的一面。康德将“美”区分为“优美”与“壮美”,或者称为“知性美”和“理性美”。相对而言,优美是静态的或纯形式的,壮美是动态的或有内容的,甚至与人的道德密切相关[6]。“优美”是感性直观的形式美,“壮美”是具有内容的理性美。理性的呈现需要载体,理性之美需要感性之美的载体依托。

从上述可知,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具有“优美”与“壮美”的区分。“优美”具有感性直观的品格,“壮美”具有感性直观与理性直观的双重品格。那么,什么是艺术美?康德对于艺术美的看法十分精到,美的艺术作品里的合目的性,尽管它也是有意图的,这就是说,美的艺术须被看作是自然,尽管人们知道它是艺术。但艺术的作品仿佛自然是由于下列情况:固然这一作品能够成功的条件,使我们在它身上可以见到它完全符合着一切规则,却不见有一切死板固执的地方。这就是说,不露出一点人工的痕迹来,使人看到这些规则曾经悬在作者的心眼前,束缚了他的心灵活力[7]152。所谓“艺术美”,在康德看来是:一切艺术品呈现的美都具有理性的规则潜藏在里头,让人领悟得到;然而,外在的呈现形式显得十分自然,让人看不到人工痕迹。综上所述,舞蹈表达的“艺术美”是舞蹈编导利用舞蹈思维,根据舞蹈规则设计形体动作,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舞蹈动作带来的“优美”,也能领略到舞蹈展现的“壮美”。这种因舞蹈带来的艺术美,具有“形意兼具”的特点,一方面是感性直观的“形美”,另一方面是理性直观的“意壮”。

合适的舞蹈选材能创造形意兼具的艺术美。何为合适?就是舞蹈编导选择具有可舞性的材料创造出形意兼具的艺术美效果。形意兼具的艺术美可分为舞蹈动作带来的“动律美”、静态造型带来的“静态美”和舞蹈演员自身心、气、形、神、意带来的“气韵美”。动律美、静态美和气韵美的高度协调,创造出感性直观与理性直观并举的艺术效果。对于舞蹈选材来说,关键点在于能否选出可舞性的题材创造出这种效果。有人把可舞性单一狭隘地认为是人的感官所感知到的生活表层的劳作动态动作(耕种、收割、舂米等),人物的行为动作(走、跑、跳、踢等),事物的动态(摇、摆、破土而出)等动作性较强的生活表层上,而忽视了对事物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及人物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内心活动的深度思考和挖掘[8]。对于编导来说,一种题材具有可舞性需要具备以下两大要素:①具有动作可设计性,这种动作涵盖民间百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能用舞蹈动作传情达意;②能成为“渗透理念”的载体,理念能依托题材传达给观众。因此,编导既要明确舞蹈选材的意义在于创造形意兼具的艺术美,也要注意在社会生活中挖掘具有可舞性的题材。

三、 舞蹈选材建构的意义世界

舞蹈编导选择具有可舞性的题材设计舞蹈动作展现“优美”与“壮美”的同时,建构了一个生命体验的意义世界。在舞蹈存在的场域,编导、舞蹈演员与观众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不同的是编导将自身的创意融入舞蹈演员的动作,舞蹈演员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动律美、静态美与气韵美,建构了一个意义世界。在演出场域存在的观众,面对舞蹈演员带来感性直观的“优美”与理性直观的“壮美”,与舞蹈演员、编导形成一种“对话”。这种对话是一种“意会”,是观众对舞蹈意象、意境和意蕴的体悟。因此,舞蹈形美与意壮的展现通过舞蹈动作、灯光等塑造,对于舞蹈演员来说是一种生命的舒展,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生命体验”、一种“意识流”。这是从场域、主客观关系来看待舞蹈美。美是主体在特定的场域对于客体的感觉,但不仅是一种感觉,还具有主体的“体悟”,正所谓“目击而道存”,因此,对于舞蹈选材来说,重要的是思考一种题材是否能在承载“形式美”基础上传情达意,建构意义世界。

舞蹈通过感性直观的形式承载的理性价值建构意义世界,那么,对于舞蹈编导和观众而言,需要什么样的意义世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直接关系到舞蹈选材对于舞蹈编创的存在意义。“意义世界”是人作为存在主体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建构,是超越于感觉层次上的理性建构。作为生命的存在者,人始终利用感官感知世界,也利用理性思索世界的意义。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或者说宇宙人生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形成了人生境界。每个个体拥有一种境界,每个人的境界都是个体生命体验的层次。有的人嗜酒,放纵本性;有的人逐利,视财如命;有的人立己树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的人,奉公守法,克己复礼;有的人,礼敬上天,参透宇宙。冯友兰认为,就大同方面看,人生境界可分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人“顺习”,功利境界的人“为利”,道德境界的人“行义”,天地境界的人“事天”。

人具有不同的人生境界,因为人处于自然界、世俗世界或宗教世界之中。人处于不同的世界,舞蹈编导根据偏好与时代的热点,选择某种题材进行编创,建构属于舞蹈的意义世界。

取材自然界,编导可以借助自然景物的特性创作舞蹈,构建属于人的意义世界。例如,贾作光创作的舞蹈《海浪》。当时中国刚历经文化大革命,百废待兴,改革开放以后,贾作光看到大江南北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想创作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舞蹈,无奈苦于没有灵感。直到有一天,他从海浪、海燕动态上获得灵感,并通过海浪和海燕两个形象体现了舞蹈主题。大幕拉开,天幕上是波涛起伏的湛蓝色大海,演员背对观众坐在一个平台上,他双臂平展好像要拥抱大海,接下来,舞者一会儿扮作挥臂展翅的海燕,一会儿表现汹涌澎湃的波浪,海浪和海燕两个形象交织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集中体现了当代社会的民族精神[1]20。

取材世俗世界,编导可以选取社会事物,弘扬美德、彰显价值、呼吁理性,或者抨击社会的丑恶。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同为艺术,舞蹈艺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发展联系更为密切。常言道:“国兴则歌舞升平,国衰则舞步凋零。”选择合适的题材,弘扬传统美德与时代美德,在保存个体生存发展利益的情况之下,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呼吁公民恪己守法,听从理性的支配。如此选材,编创的舞蹈建构了一个伦理世界和法理世界。

取材宗教世界,编导可以选取具有祭祀、皈依、朝奉等色彩的题材,表现民间习俗或民众的内心世界。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巫”的存在密切相关,甚至“巫”与“舞”同音,一般掌握祭祀的“巫人”都精通舞蹈,或者说民间的舞蹈由宗教仪式发展而来。例如,彝族的舞蹈保留了与宗教文化的密切联系,甚至有的来源于宗教。彝族民间舞蹈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舞蹈的遗风,它与古代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宗教观念、巫术礼仪交织在一起,并渗透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在婚丧、节日、祭祀时都有特定的舞蹈[9]。人对于“彼岸世界”总有终极追问,带有宗教色彩意义的舞蹈编创,在特定的场合礼敬神佛,但更为重要的是建构满足普世心理的宗教世界。

四、 结 语

在舞蹈选材对于舞蹈编创重要意义的探讨中,不乏上乘之作。“一以贯之”,紧扣“为何选材,如何选材”的主线,结合自编舞蹈作品或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谈论题材的选择。有的提出舞蹈选材需要注重立意,要“舞以载道”;有的提出舞蹈的编创要考虑题材的可舞性,题材要具有结构性、表现力;有的提出舞蹈选材要切合心理分析等。本文的探讨围绕概念解析、艺术美感和意义追寻来分析舞蹈选材对于舞蹈编创的重要意义。编导根据可舞性、渗透理念的原则,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中选材,用动作性、抒情性、直观性的方法设计形体动作传情达意。

如此“选材”,对于舞蹈编创的重要意义在于创造形意兼具的“艺术美”。“艺术美”具有舞蹈形塑的“优美”,也具有意象、意境和意蕴的“壮美”。“优美”是感性直观的形式美,表现为舞蹈动作的动律美、静态美和气韵美。“壮美”通过舞蹈语言与剧场效果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意象,创造了一种意境,表达一种意蕴。选材合适,对于舞蹈编创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建构“意义世界”。编导可以取材自然界,建构属人意义的世界;可以取材世俗世界,建构具有美德、理性价值的世界;可以取材宗教,建构满足普世心理的宗教世界。

猜你喜欢

艺术美编导选材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