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国际化

2018-01-30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奖学金倡议国际化

朱 延 宁

(沈阳大学 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44)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2013年9月和10月向有关国家提出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致力于在亚非欧大陆和沿线各国间建立和加强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国家多元化、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美好愿望,符合沿线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化已具备了有利的条件。本文探讨了在加大中国政府奖学金投入、提高任课教师国际化水平、加速国际交流与国际创新合作、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学术交流几个方面,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路径。

一、“一带一路”倡议概述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在访问东南亚期间,提出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5年3月28日,我国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拉开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大幕。“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以和平发展为宗旨,以区域合作为基础,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和加强互联互通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一带一路”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途经 64个国家,从海上连通欧亚非三个大陆。沿线国家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居多,这些国家政治体制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各异、地缘政治复杂。数据显示这些国家人口总和约44亿,约占全球人口数量的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1]。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国际教育市场日趋开放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教育资源在国际间重新配置,教育要素在各国间相互流动,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相应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与贸易日益繁荣和发展。

二、“一带一路”倡议为高校教育国际化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高校教育国际化既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高校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校教育水平和等级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教育国际化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尤其具有基础和先导作用。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将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将为沿线国家人才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撑。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重点布署了教育对外开放的工作,其中包括完善教育对外开放布局,加强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边组织的务实合作,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教育是民族富强、国家振兴的根本,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明确指出:“沿线各国唇齿相依,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教育合作前景广阔,大家携手发展教育,合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3]从古至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贸、文化往来源远流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教育合作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三、“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路径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指出了与沿线国家建立教育合作的4个原则:①育人为本,人文先行;②政府引导,民间主体;③共商共建,开放合作;④和谐包容,互利共赢[3]。“一带一路”倡议为推进区域教育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上互联互通、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路径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

1. 继续加大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投入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把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就是要鼓励沿线各国的留学生来中国高校进行学习和交流。“一带一路”倡议立足国际,使我国的高校教育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校际间合作等方面向着教育国际化的目标迈进。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投入。2017年5月,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已设立针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承诺每年为1万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优秀留学生提供奖学金[4],鼓励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和进修。

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来华留学生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明显。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来华的留学生人数共计207 746人,同比增幅达到13.6%[5]。2016年在华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总数为205个,按国别排序,排名前15位的生源国中,大多数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

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介绍,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政府奖学金投入,提高奖学金使用效率,中国政府奖学金在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奖学金向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成为我国实现战略人才和人脉储备的重要渠道。2016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人数前10位的国家依次为: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越南、泰国、美国、老挝、韩国、哈萨克斯坦和尼泊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占比达到61%,比2012年提高了8.4个百分点[7]。中国政府奖学金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继续加大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投入,将促进来华留学生数量稳步增长,从而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流入,加快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2. 不断提高高校留学生任课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留学生任课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在高校教育国际化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和直接推进力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共享资源。高校任课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的程度,将对高校教育国际化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首先,要用国际化的视角看待教育改革,用面向世界的眼光考量我国教育的发展策略;要密切关注全球先进国家的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借鉴先进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来制定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其次,要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多出国深造和访问的机会,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全球各国高校开展的学术会议,参加各类高水平的培训班,积极参与国外高校校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高校任课教师要从教育全球化的视角认识高校教育的本质和作用,通过国际交流、国际课程体系建设等措施迅速提高高校课程的国际化水平。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留学生教育,普遍采用全英文授课。提高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水平,关键是建立健全课程计划和授课教师考核体系,在培养各个专业全英文授课名师的同时,打造全英文授课的品牌课程。留学生任课教师要放眼国际、吸收他人所长,将本国的教育经验与国外的教育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国际化、眼光更加全球化,使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内容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

3. 加速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创新合作

多层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教育共同体的有效措施。通过教育合作与交流,可以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扩大各国间的人文往来,促进地区间的和平发展。在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塞浦路斯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截至2017年5月13日,我国教育部已与包括波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在内的超过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学历和学位互认协议[8]。2017年5月,我国文化部与突尼斯文化部、黎巴嫩文化部交换成果文件,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参与文化交流与合作;我国科技部与埃及、蒙古、匈牙利等国有关机构签署并交换谅解备忘录,将进一步深化与各国在青年科学家交流、科教园区技术转移和联合研发等方面的务实合作[9]。

我国鼓励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高校在语言、交通运输、建筑、医学、能源、环境工程、生物科学、海洋科学、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领域联合培养学生,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国内高校应首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高校开展有关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咨询工作,制定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教育交流合作的国际公约,积极签署区域教育合作协议,逐步消除区域间教育合作的障碍。其次,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合作交流,吸引更多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平台;拓展沿线国家高校留学生交换项目,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截至2016年,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签署了不同形式的教育协议或谅解备忘录。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我国已与东盟10个国家签署了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协议;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已将5个成员国的74所院校联结在一起,共同建立了7个专业方向,进一步加强了各国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在“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中,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约旦、埃及等10多个国家向中国发出了境外合作办学邀请[10]。

国内高校还应加强与国外高校的教育交流合作,推进沿线国家高校校长、高校教师间的交流互访、推进沿线国家优质教育模式的互学互鉴。推进高校管理人员的交流互访,能够使高校管理人员拓宽视野、升华思想,从而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国际化水平。截至2016年9月,我国中西部大学的千名校长参加到海外研修计划之中,高校范围覆盖了我国25个中西部省份的广大地区。交流学习之后,我国高校应尽快推出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特色专业,在特色专业及有价值的项目上推进国际间的合作办学。

4. 创新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

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合作,需要各领域人才的支撑,没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储备,难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对“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国际化人才进行了顶层设计,“将拔尖创新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和来华杰出人才列为重点培养方向。”[11]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国内诸多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本校优势专业,确定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项目,在建立比较完善的教育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在“‘一带一路’框架内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与联接,保障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标准符合国家对外开放发展教育新格局[11]。”

5. 加快“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

当今世界,新一轮信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有序进行,信息化引起了全球的经济变革。互联网经济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知识库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得到充实;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共享平台,使身处世界各地的学生都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互联网+”教育模式以开放性、共享性和低成本运营的优势,对传统教育方式发起了挑战。在“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步普及的今天,在线课程体系的搭建成本基本上是固定的,其使用、传播环节的成本却可以无限降低。长期使用的平均成本与选课人数成反比,即参与课程的人数越多,使用与传播的成本越低。如今,“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已初步显露出规模经济的效应。

未来,国内高校全新的“互联网+”课程体系将完全区别于如今的“在线教育”,其教育的全过程和各环节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直至重塑全新、开放的国际教育生态环境。目前,“互联网+”背景下各种先进的课程体系,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翻转课堂、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微课、微博、蓝墨云班课等全新的教学平台和教学体系已经产生。新的课程体系努力使学生摆脱传统学习模式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在维护自我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对学习内容进行菜单式选择。开放的教学体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产生强烈冲击的同时,也为高校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和保障。

6.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学术交流,增进文化上的彼此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如今备受瞩目,其民心相通的功能发挥得日益显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自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礼拜信仰、禁忌事项,在遵守中国法律框架的前提下,尊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学术交流,将为高校国际间的教育学术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高校也应为在校学生提供与世界联通的机会,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学生接触世界最前沿科技与文化的机会。在全球一体化、知识全球化的今天,人类面临共同的生态、资源、环境问题,需要共同去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教育与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各国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并在交流过程中促进沿线国家公民之间的互相认识、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共同合作,推进高等教育外交、论坛外交,促进大学合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学术交流深化各国与各区域之间的人文交流,缓解文化冲突,增进文化理解”[12],从而为高校教育国际化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实践路径。

四、 结 语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意义深远、内涵丰富,为高校教育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国内高校应努力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快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努力培养“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为实现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奖学金倡议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