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京赋》的价值及对沈阳地域文化研究的意义

2018-01-30沈阳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4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满文御制盛京

杨 小 梅(沈阳大学 文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盛京是沈阳这座城市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名称,即从公元1634年到1906年,也就是从清太宗正式为都城命名,到光绪末年撤销陪都建制。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1634年,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穆克敦”,满文意为“兴盛”,汉文写作“天眷盛京”,从此沈阳被称为“盛京”。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第二年,定盛京为陪都。

《盛京赋》是乾隆皇帝第一次东巡(1743年)祭祖谒陵时所创作的一篇大赋,包括序、正文、颂三个部分,约5000字,是仿于两汉大赋之《两都赋》和《二京赋》所作。其中序言部分叙述了作者踵武皇祖,东巡盛京祭祖,周览龙兴故都。正文开篇描述盛京的地理位置、山川形胜。铺排地域之广大,物产之丰饶,陆地之禽兽,山林之嘉木,江海之鱼类,苍龙赤螭,极逞想象。接着叙述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扩建盛京,经始楼阙。继而追怀清代开国时期的文武功臣。又用较多笔墨描绘了狩猎场面,意在显示军威。最后是颂,作为全篇的概括和总结。《盛京赋》虽是以两汉大赋为楷模,但又有所创新,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地域的特点。

《盛京赋》作为乾隆皇帝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先后出现了几种版本类型。“按卷数分有一卷本和三十二卷本 ;按文字分有汉文本、满文本和汉满合璧本。其中汉文本有两种,即汪由敦写本和乾隆八年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满文本有一种, 即乾隆八年武英殿刻本 。汉满合璧本有三种, 即乾隆十三年武英殿刻本、乾隆间抄本和民国二十一年大连右文阁影印本。”[1]121除了以上所述的刻印本、抄写本、影印本等版本外,卢秀丽认为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汉满合璧三十二体 《御制盛京赋》为清乾隆十三年内府精写本。为了让当代沈阳人认识和了解《盛京赋》,2010年沈阳出版社出版了两种《盛京赋》:“原文文白对照的线装宣纸印刷繁体字本和原文文白对照图文白话简体字本。”[2]2015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沈阳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法汉对照本的《御制盛京赋》。这些新版本的问世,使乾隆皇帝这部优美的赞颂沈阳的大赋焕发了新的活力,对沈阳历史文化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盛京赋》是历史上全面描写沈阳城的辞赋,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盛京的无比眷恋和崇敬,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 《盛京赋》的价值

1. 美学价值

自古以来,“赋”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体,其修辞技巧、表现方法和结构形式都具有鲜明的特征,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它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是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长期交流、渗透和融合的产物。“赋”自从战国后期诞生以来,其重要的功能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较多地被帝王及官员采用,对盛世进行歌功颂德,也因此“赋”历来与政治结合的比较紧密。赋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文体,在汉代曾盛极一时,经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宋时,赋这一文体出现了诗性化、散文化、抒情化的倾向,其特征和美学价值更加凸显。乾隆皇帝的这篇《盛京赋》是以陪都盛京为题材的一篇大赋,它具备了“赋”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如独特新颖、富于变幻的用韵和节奏鲜明、音韵谐调的对仗,使《盛京赋》既体现了“赋”的鲜明特征,又极富个性的美感。“对偶带来视觉之美,叶韵带来听觉之美,用典带来含蓄之美,藻饰带来和谐之美”,其美学价值可见一斑。

2. 历史价值

乾隆皇帝的这篇《盛京赋》是他第一次东巡中的杰作,其内容丰富,气势磅礴。从整篇内容可以看到当时陪都盛京的繁荣景象及皇帝东巡的盛况,如山川壮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的盛京城;国富民殷、世事太平中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也陈述了乾隆皇帝此次谒陵祭祖的宗旨、感受和过程;追怀了先祖及开国时期文武功臣的丰功伟绩。其丰富华美的内容是今天研究沈阳这座城市历史轨迹、城市文化、物产资源、中外交流、民族融合等内容的重要史料来源。

同时也是研究清前史、陪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东北边疆史等问题的重要资料来源。对文字、书法、篆刻、绘画等文学艺术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010 年 11月,沈阳市档案馆荆绍福馆长到英国搜集有关沈阳历史的档案资料,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发现了出版于1770年的法文原版《御制盛京赋》, 并对其进行了全文复制。荆馆长也成为将法文版《 御制盛京赋》重新带回中国的第一人。”[3]1为此后进一步研究乾隆《盛京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掀起了乾隆《盛京赋》研究的高潮。“这部著作对研究18 世纪中叶沈阳历史地理风貌、沈阳与西方文化交流及其在欧洲思想启蒙中的价值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值得深入发掘。”[3]2

3. 文学价值

《盛京赋》有满汉两种文字。满文之《盛京赋》为满族文学增添了异彩,可谓是乾隆帝为中国民族文学史留下的一笔巨大财富。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而新颖的艺术形式,使《盛京赋》成为满文诗研究领域的重要作品。汉文之《盛京赋》则气大声宏,别有一番意境。无处不在地散发着优美精炼的艺术感染力。《盛京赋》也是盛京文学的重要内容,盛京文学则是沈阳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沈阳地域文学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价值。

在文学史上,乾隆帝的这篇《盛京赋》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历代作赋者多为文人、公侯将相,也有王子王孙,而当朝皇帝作赋,乾隆是唯一;第二,《盛京赋》是历史上唯一的以塞外名城为题材而作的赋。乾隆的《盛京赋》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对清朝先祖之地及陪都盛京浓墨重彩的赞颂;第三,《盛京赋》是唯一较早就流传到海外并产生了深远国际影响的作品。18世纪中后期,《盛京赋》被译成法文,并首先在巴黎出版,此后在欧洲有着广泛的影响。

4. 艺术价值

最早的《盛京赋》版本是乾隆八年(1743年)至十三年(1748年)之间,由清朝内府专门的刻书机构——武英殿木版刻印的,有满文和汉文两种版本。此后乾隆皇帝又于1748年颁发上谕,指示臣工们开始搜集各种汉文篆字。臣工们一部分“ 广搜载籍”,另一部分“爰据古法”,创造了汉满三十二体篆书,并以乾隆的这篇《盛京赋》作为载体,最终完成了三十二体汉满篆字的《御制盛京赋》*三十二体汉满篆字名称为:玉箸篆、奇字篆、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坟书大篆、倒薤篆、穗书篆、龙爪篆、碧落篆、垂云篆、垂露篆、转宿篆、芝英篆、柳叶篆、鸟迹篆、雕虫篆、麟书篆、鸾凤篆、龙书篆、剪刀篆、龟书篆、鹄头篆、鸟书篆、蝌蚪篆、缨络篆、悬针篆、飞白篆、殳篆、金错篆、刻符篆、钟鼎篆。。汉满三十二体篆书“既是汉满文字的再整理与新创造,也是汉满篆书艺术的创作与展现,在汉满文字、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5]“尤其满文篆书是根据满文本身的特点,以汉文篆书为基础并借鉴蒙文篆书而形成的一种别具风貌的艺术字体。三十二体满文《御制盛京赋》不但集满文各体篆书之大成, 同时也标志着满文篆书已臻成熟化、规范化。”[5]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书法与汉字书法一样,表现了各民族人民丰富多样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是珍贵的历史遗产。满文三十二体篆书《御制盛京赋》也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其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不可小视。

武英殿刻印本在笔墨字型等各方面已经很完美了, 但“同内府精写本相比,后者笔墨更为清晰, 字型更为细致生动, 艺术价值更高, 是汉满三十二种篆体字书法的最好表现。……集书法与绘画艺术于一体, 对满汉文书法、篆刻的研究有重要价值。”[1]122

二、《盛京赋》对沈阳地域文化研究的意义

在文化建设被纳入国家战略和努力建设地方特色文化的今天,研究地域文化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地域文化研究不仅是对地域历史形象的塑造,地域美誉度的提升,更是对地域生产力的建造。乾隆帝的《盛京赋》对促进沈阳地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升了沈阳的城市地位

《盛京赋》提升了沈阳的城市地位。沈阳在清代之前只是一个边陲小镇,城市的功能主要以军事功能为主。但清代的沈阳作为清朝的祖陵所在,被称为龙兴之地,入关后又将其确定为清朝的陪都。

由于《盛京赋》是乾隆皇帝东巡中所作,《盛京赋》所描绘的盛京皇宫之壮美、物产之丰富、祖先之骁勇,随着《盛京赋》的广泛传播,清代的沈阳已成为了当时全国瞩目的政治中心。康乾时期,沈阳就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经济的中心,这使沈阳的城市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军事重镇转变为商业城市,大大提高了沈阳的城市档次。

《盛京赋》是历史给沈阳这座城市留下的一笔无比珍贵的遗产,它让人们更好地追忆和感受帝都曾经壮丽的风华,它提高了沈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位,扩大了沈阳的知名度。《盛京赋》还体现了一个大沈阳观,它不仅指沈阳的地域广大,也让人们从更广泛的视角看沈阳。赋中所提的朝鲜、长白山、鸭绿江,已经扩展到了整个东北地区甚至是邻国,这是通过一个非常广泛的视角来体现沈阳的价值和地位。《盛京赋》中体现的这个观念,对今天仍有重要意义。今天的沈阳也应该有这样的眼光和观念,把沈阳放到全国,甚至放到世界。沈阳是中国的沈阳,是世界的沈阳。以文化强市战略不断提高沈阳的文化名城地位,以铸就沈阳的辉煌。

2. 推动了沈阳与域外文化的交流

1751年,法国耶稣会会士钱德明(1718—1793)来到北京,从此在北京居住了42年,直到去世。在华期间,他把《御制盛京赋》翻译成了法文,并于1770年在巴黎出版。这是《盛京赋》在西方传播的开始,也是这部作品最早的外文版。在留住北京的日子里,钱德明热情地学习中国语言,钻研满汉文化,终于成为了声名卓著的汉学家,他致力于向欧洲介绍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科学,成为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参与者。钱德明希望通过翻译和出版《盛京赋》,向西方展示中国的礼仪传统,传递中国乾隆皇帝的正面形象。

《盛京赋》的法译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作为历史资料还是作为早期的诗文翻译,它在向欧洲传播中国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在构建中国形象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18世纪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看了钱德明翻译的法文版《御制盛京赋》后,称赞乾隆“像一位作家或许比像一位皇帝更多些 ”,是“权力无边的君主,又是帝国最优秀的诗人”。他也曾写过一首《致中国皇帝》的诗歌,热情颂赞乾隆皇帝,不过乾隆皇帝最终没有看到这些作品。伏尔泰在致瑞典国王的书简中无奈地写到:“我曾投书中国皇帝,但直到而今,他没有给我一点回声。”他还把这书简寄送给了所有与他保持联系的外国王室及各国贵族朋友,表现出了他对中国皇帝的无比景仰之情。

此外,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和格里姆也曾对《盛京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三位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都从《盛京赋》中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开明的君主、幸福的子民、严密的社会组织、繁荣的陪都景象。中国给他们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正是这些启蒙思想家的阐释和点评,成就了《盛京赋》在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

近代以后,也有一些西方史学家或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或出于相关问题研究的需要,也对《盛京赋》多有研究,他们也因此成为了与中国交往的桥梁与纽带。2007年10月,法国巴黎大学历史学教授布里泽先生应邀来到沈阳大学,他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而长期从事《盛京赋》和圆明园等问题的研究。

3. 丰富了沈阳地域特色文化研究的内容

地域特色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地域文化的传承,是与地域文化的动态发展同时并进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域文化也将不断注入新的内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因此需要认真梳理和理性认识地域文化的特色和精华。《盛京赋》描绘的是历史上的沈阳的真实画面,它是对清代沈阳的物产资源、山水形胜、皇宫建筑、城市建制等的如实记述。因此《盛京赋》是沈阳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沈阳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研究《盛京赋》对于研究清代的饮食文化、城市文化、陪都文化、满族文化、东巡文化、民俗文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这些地域特色文化要加以保护。①要做好传承,再现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人们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应予以澄清和纠正。②要发挥优势,注重特色研究。饮食文化、东巡文化、陪都文化、满族文化等都是沈阳地域特色文化独有的内容,深入挖掘这些内容,对丰富和完善沈阳地域文化研究意义重大;③着眼创新,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当前,把地域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且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向。④注重开发,培育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挖掘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地域特色文化意义重大,这也是塑造弘扬地域特色文化千载难逢的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沈阳地域特色文化必将进一步繁荣发展,为沈阳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4. 提高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历史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祖先留给后人的,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及艺术欣赏价值的文物。乾隆在《盛京赋》中大量描绘了盛京的物产丰富、山川壮美,展示了沈阳历史上辉煌的过去。

今天面临的却是历史文化资源、城市的文化积淀被摧残的危机,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用牺牲优秀传统文化来换取所谓的现代化是绝对不可取的。《盛京赋》虽是乾隆帝所做的一篇大赋,但由于它带有强烈的地域性,因此自诞生以来的200多年时间里,研究者并不多,民间了解它的人更是很少。

而今天越来越多的沈阳市民开始知晓和了解了《盛京赋》,这要归功于沈阳地铁指挥部。随着2010年沈阳地铁的开通运行,铜板刻制的《盛京赋》就悬挂在了沈阳地铁一号线中街站内。沈阳地铁建设指挥部对此作了这样的说明:“地铁不仅是沈阳市民的现代公共交通工具,不仅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不仅是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投资项目,还应该成为展示文化的平台,成为传承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成为构建沈阳当代城市史、科技史和文化史的重要元素和符号,从而充分展示沈阳底蕴厚重、内涵丰富、奋发有为的城市形象。”[6]这一举措也必将更加唤醒和提高人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卢秀丽. 关于汉满合璧三十二体《御制盛京赋》清内府精写本的探究[J]. 图书馆, 2008(3):121.

[2] 爱新觉罗·弘历. 盛京赋[M]. 孙丕任,译. 沈阳:沈阳出版社, 2010:6.

[3] 马鹰. 《御制盛京赋》从西传到东归凝聚众人智慧[J]. 兰台世界, 2016(7):1.

[4] 张万兴. 汉满三十二体篆书《御制盛京赋》的影响及其对中国书法史重构的启示[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93.

[5] 绮兰. 满文书影集锦:汉满撰文《御制盛京赋》[J]. 满族研究, 1990(1):7.

[6] 张艾阳,金晓玲. 沈阳地铁一号线中街站用乾隆《盛京赋》装典[N]. 辽宁日报, 2010-08-11(4).

猜你喜欢

满文御制盛京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黑图档》所见盛京礼部祭祀管理的职能
论盛京文化——从清前史规划讨论谈起
崇谟阁本《满文老档》来历
《御制耕织图诗》瓷板册页的清宫往事
南宋《太宗皇帝御制戒石铭》碑(梧州本)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Chinese astronomy in the time of the Jesuits: Studies following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1717年准噶尔部袭扰西藏探析——以清宫满文奏报为中心
盛京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