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8-01-30周昭成

山东社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群众发展

周昭成

(求是杂志社, 北京 100727)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页。。报告中无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八个明确”,还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要求的“十四个坚持”,都处处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在总纲中增写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5页。,对进一步明确党的使命、强化党的领导、推进党的事业、实现党的宗旨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重申:“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6日第2版。。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 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第1版。这些重要决议和论述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提供了基本价值遵循。

一、不忘初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逻辑起点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页。习近平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作出了鲜明的回答,将人民群众作为党的根本依靠力量,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立足于不忘初心,将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立场,并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人民”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科学把握不忘初心的丰富内涵,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需要厘清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民群众”或“人民”的概念界定。一方面,“人民”是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集合概念。人民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推动历史进步的社会成员的总和”,由“若干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构成,其中劳动者是人民的主体”*冯锲主编:《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7页。。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曾明确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页。这里所指的“人民”是一个整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习近平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8页。只有牢牢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才能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位和根本指向。离开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就会失去或者偏离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人民作为集合概念,是由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所构成。黑格尔曾指出:“概念的每一环节本身即是整个概念,……个体或主体,是被设定为全体的概念。”*[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32页。“人民”的概念不仅适用于其所在的类,还适用于类的每一个个体,我们要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将“人民”与“人”结合起来。康德说过:“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人本身的价值作为最高原则和绝对命令,“超越于一切价值之上,没有等价物可代替”*[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世纪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1页。。从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角度对“人民”的概念予以双重规定,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对此,习近平有清醒的认识:“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聚焦发力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日报》2016年1月19日第1版。他在基层考察时就多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因此,我们要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看到“人民”作为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主体,是指人类绝大多数成员的共同性;又要深刻理解“人民”不是“高高在上”“玄而又玄”的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个人。这就将“人民”概念中普遍的类和特殊的个体结合起来,既立足于整体的价值导向,也侧重个体的价值实现,不只从抽象意义上理解,还从具体的现实的意义上理解,以整体凝聚化的形式体现普通个体的价值意义。

(二)不忘初心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核心要义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生动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核心要义。首先,人民利益是社会发展的首要价值目标。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之前,维护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这种价值诉求的逻辑往往是通过限制和约束被统治阶级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最大化,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都是前者通过压迫剥削后者,即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诞生伊始,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牢牢占据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致力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列宁也号召“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0页。。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类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根本价值尺度,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其次,人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依靠力量。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287页。。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5页。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凝聚起了磅礴的中国力量。第三,人民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评价尺度。以什么人的利益作为评价标准,是价值评价中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由此,“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成了划分一切政治制度的价值分野。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最高裁决者。毛泽东一再告诫全党:“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0页。。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中就有“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评判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进程中的成败得失,根本的衡量尺度,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三)不忘初心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全部实践活动,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思想路线,真正掌握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方面,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秉持的基本政治观点。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刘少奇曾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354页。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就要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一致,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相一致,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相一致。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秉承的群众观点,与我国封建社会体现朴素重民价值取向的民本思想和近代西方崇尚科学、崇尚自由、张扬人性的人本主义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其价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后者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它主张个人利益至上,本质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而我们坚持的群众路线,无论是在浴血奋战的革命岁月,还是在筚路蓝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亦或是在敢为人先的改革开放年代,都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庄严使命。另一方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践行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曾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共同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邓小平对党的群众路线有过明确概括:“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7-288页。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江泽民曾形象地指出:“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从哪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第118页。统而言之,不忘初心,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干事创业就会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反复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三十次集体学习会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等。这些论述逐渐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完整思想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写入新修订的党章,上升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通过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了新时代。可以说,我们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关键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两大布局”,是立足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整体格局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经济建设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政治建设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使社会主义民主成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在文化上,坚定文化自信,既当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社会建设上,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生态建设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阶段性目标,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两大布局”在全面发展、重点突破中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发展的“交通灯”和“指挥棒”,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是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做优,更要把“蛋糕”分好。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有效引领和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发展理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表达。具体来说,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要求党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使新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从而使人民不仅是发展的主体,更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人民”就是改革的初心。习近平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四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15年1月1日第1版。改革牵动整个社会,连着民心,关系每一个公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并践行“人民立场”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上全面发力,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基本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脉络日益清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明确为谁而改。习近平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35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这一总目标,并将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从根本上看,就是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另一方面,要明确依靠谁来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改革的力量源泉。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实践一再证明,正是基层和群众的探索实践、创新创造,推动着改革车轮滚滚前行。在改革的进程中,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四)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发展壮大永远离不开人民群众这片沃土;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邓小平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时刻遵循人民方向,把党建设成为真正让人民放心的党、让人民满意的党、让人民可以依赖的党。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如何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作风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破题、以重拳反腐为全面从严治党破局、以党内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抓手、以建章立制为全面从严治党固本培元,管党治党实现了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心民心更加凝聚,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更加牢固。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十八届党中央工作的最大亮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竭诚拥护,使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共识越来越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

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孕育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坚持”之一,既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遵循,对党领导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保持不忘初心的政治定力和历史清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一)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尽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民主的基本内涵、实现形式、本质特征等的理解有所区别,但是民主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是人民自觉参加和实现自身利益的事业,没有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没有千百万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坚持、保证并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事业就能蓬勃发展;放弃、违反并破坏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走入歧途甚至亡党亡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和发展“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7页。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发展“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页。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结构形式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发展体现我国最直接、最广泛、最生动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等。通过完善和发展制度体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近百年来,我们党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不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39页。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把党建设好,国家才能兴旺,人民才能拥有美好生活。党的十九大后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仍“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6页。。打铁必须自身硬。全党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党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要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努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历史性“赶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三)让改革成果更多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公平体现了人们之间利益合理分配的社会关系,是整合和消解社会矛盾的基本价值理念,是一个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对此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52-553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体现在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着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着力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一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既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又要积极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三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让贫困人口和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这是明确的军令状、时间表和路线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0页。四是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再分配效率,增强再分配与初次分配之间的协调性;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政策托底、保护弱势群体等方式保障基本民生,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群体。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群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