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干部教育思想的逻辑理路
2018-01-30江潮
江潮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重视干部的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回顾中国共产党的过去和现在,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犹如一部伟大的干部教育史、创新史。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干部教育问题,经常在党内组织大规模学习活动,并取得重大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提出一系列干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将干部教育提升到事关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战略高度。习近平干部教育思想是习近平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散见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当中,集中回答了习近平有关干部教育的理论问题。研究习近平干部教育思想要遵循明确责任、思考“为何学习”的问题,找准方向、理清“学习什么”的问题和把握方法、掌握“如何学习”的问题的逻辑理路。
一、明确责任,思考“为何学习”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针对进入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习近平号召全体共产党人要明确自身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需要
加强干部教育是任何一个政党长期执政、全面执政的必然要求。列宁同志曾经强调学习对共产党人成长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近9000万党员的大党,切实加强干部教育,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反腐倡廉以及制度上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才能始终保证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进入21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的变化,党员队伍中存在“本领的恐慌”等问题,党面临“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挑战,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严重影响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这迫切需要在党内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来解决党自身面临的问题。针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从总体上看,党员干部的本领与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而随着形势的发展,“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1]。因此,习近平作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回顾过去的五年,党员干部队伍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中华民族遭遇5000年来最为严重的生存危机,实现国家独立成为当时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于内忧外患之际,肩负起历史重任,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到富起来和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党要统一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同新时代的重大矛盾做伟大斗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习近平要求干部明确学习的责任,不忘初心,牢记党的使命,他指出,“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3]。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关键。因此,党员干部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加强学习。一是要富有科学性,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二是要富有预见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三是要富有主动性,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克服自身思想落后、本领不足等影响党的事业发展的问题。
二、找准方向,理清“学习什么”的问题
进入21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世情、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国情、长期执政和全面执政的党情,习近平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开展了诸多干部学习活动,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习近平强调干部教育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纪国法、党史和国史、科学知识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知识学习。
(一)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习近平干部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全体干部不断进行自我思想教育、提高战斗力的保证。学者高翔莲指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保持工人阶级的性质,保证党的战斗力”[4]。由此可见,“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和看家本领,必须要牢牢掌握、学习和运用。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强调系统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现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过时,而必将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并多次组织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见表1),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
表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全体干部要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6]。习近平多次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我党的重要地位,对毛泽东语录、诗词和著作有着深入研究,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场合共计引用毛泽东语录、诗词和相关著作不少于31次。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多次发表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讲话(见表2),强调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极端重要性。
表2:
?
(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纪国法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体干部的基本任务,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习近平高度重视加强全体干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党校开学典礼等多个重要场合发表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讲话。全体干部只有深入学习党中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其它战线上所形成的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结合实际制定适宜的政策,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带领广大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目标,因此,全体干部要加强党纪国法教育。习近平认为,学习政策法律法规“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7]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学习好了,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由此可见,加强干部的党纪国法教育,能够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党纪严于国法,国法高于党纪,全体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 《党章》、《准则》和《条例》,不断开展“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活动,才能时刻在心中绷着一根“高压线”,坚守做人尤其作为一名干部的底线,做到知法守纪。
(三)注重加强党史、国史学习
习近平向来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有过7次对历史学习的讲话(见表3),在中央党校有过3次以党的历史为主题的讲话 (见表4)。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8]
表3:
表4:
习近平重视干部对国史的学习教育。第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含有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诸多重要思想,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思想宝库。第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孝老爱亲、尊师重道、爱国主义以及改革创新等精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养料。第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历朝历代正反两方面的治国经验教训,对当今治国理政以重要启迪。因此,全体干部要重视对国史的学习,要善于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思想和精神养料,借鉴历史上历朝历代兴盛衰亡正反两方面治国的经验教训,从向历史的学习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力量。习近平对国史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中国5000多年历史上的先进文化;二是学习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三是学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习近平重视干部对党史的学习教育。党的历史,是党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不断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自党成立,党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独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认为,“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是我们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9]。
(四)学习科学知识和管理经验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谆谆告诫党员干部一定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学好经济学、学科学技术和管理等知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体干部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牢固树立“能力本位”观,不断学习科学知识和管理经验,提高应对挑战和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业务水平。习近平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10]。因此,全体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和“短板”意识,开展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学习,做好本职工作,针对自身不足要及时地查缺补漏。习近平要求干部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一是优化知识结构,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二是顺应时代发展,自觉学习各个领域的新理论,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拓宽视野。全体干部只有坚持全面学习,主动学习各个领域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管理经验,才能够增强自身的本领,进而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处于有利地位,赢得主动。
三、把握方法,掌握“如何学习”的问题
习近平强调干部教育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习近平干部教育思想的核心。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1]。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勤学与善思相结合和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干部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
(一)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习近平重视干部的理论学习,要求全体党员将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军事理论、外交理论等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他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12]。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干部的学习离不开实践调研,习近平在长期的从政道路中,经常带着理论问题外出实践调研,有着丰富的实践调研经验。1982年,习近平去正定县工作时,经常做的就是下乡考察,同基层干部群众沟通交流、了解情况。1988年,到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走遍了9个县,平均一个月调研3次,之后去浙江任职,用一年多的时间跑遍全省的90多个县市区,按18个月计算,平均每个月调研5次,调研强度之大、频率之高,不难看出习近平对实践学习的重视程度。2002年,习近平任浙江省长时指出:“你想对工作具有发言权,只有一条路,迈开双腿,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来。了解过去,开创未来,中心环节就是调查研究”[13]。2013年3月,习近平通过列举“纸上谈兵”、“虚谈废务”的两个典故,号召我们要有实干精神,不能空谈理论。他将知识和实践比作雄鹰的 “两翼”,要想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取得更长远的发展,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必须同时进行,两者缺一不可。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实践的作用,并在许多重大场合倡导党员干部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大兴调查之风等(见表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续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到基层考察调研50余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的东西南北中。
表5:
(二)勤学与善思相结合
勤学是全体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优秀品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愈发浮躁的情况下,全体干部更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坚持勤奋学习,坚持多方面多层次学习,注重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针对一些干部存在的“五不”现象,习近平号召干部向王国维学习,在治学过程中牢牢把握其治学的三种境界并付诸实践。一是要眼光长远,耐得住寂寞,二是要吃得了苦,肯下功夫,三是要学会思考,学用结合。习近平强调学习不能做书呆子,要突出思维的训练,主张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解决实际问题。[14]由此可见,习近平对勤学与善思之间的关系有着清晰的认识,要求干部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思考。对干部进行创新理论的教育是习近平干部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充分认识到创新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和科技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强国。全体干部要明确认识到学习是进行创新的前提,“只有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15],同时还要认识到思考是创新的保障,只有认真思考才有可能开创新的研究领域,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前列。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在读书治学的过程中,要将勤学与善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能学而不思,也不能思而不学,要辩证地看待勤学与善思的关系。
(三)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
习近平十分重视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的积极作用,并将两者结合起来。习近平说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无论是以前当知青上学的时候还是走上工作岗位,读书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强调,我们要有雷锋的“钉子”精神,要在工作中挤时间学习。在2014年2月7日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坦言自己的个人时间都被工作占去了,但是他经常坚持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读书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集体学习的作用,积极推进集体学习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开展了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主,党校、干部学校、行政学院等多种集体学习为辅的干部教育制度,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榜样。从2002年12月26日第一次集体学习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央政治局共组织集体学习77次,学习的内容涉及国内外多个方面的诸多重大问题以及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继续开展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自2012年11月17日开始到2017年9月29日,共组织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43次,学习内容涉及十分广泛 (见表6)。2014年1月22日至2017年8月2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38次,集体讨论解决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各种问题。意大利学者罗伯塔·卡佩罗指出,集体学习能够实现集体创新,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因此,全体干部要坚持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体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干部教育思想,明确责任,找准方向,把握方法,不负党和人民重托,无愧历史的选择,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表6:
[1][3][10][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2,403,405,401.
[2][6][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6:296,26,295.
[4]高翔莲.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5:29.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1.
[8]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1).
[9]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5-10.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13]费强.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调研纪实 [J]瞭望新闻周刊,2003,(11):48-50.
[1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N].学习时报,2011-11-21(l).
[1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