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卓越科组?培育特色文化

2018-01-29李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特色文化成长

李钧

摘 要:科组文化建设是科组健康发展的前提,我们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突出教研、聚焦课堂、专注课题、立足课程,采用多种方式,加强科组文化建设,促进教师共同价值取向的形成,培育丰富而有特色的科组文化,打造卓越的教师团队,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关键词:科组建设 特色文化 成长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在教研,教研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是“科研兴教”的具体执行者。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让师生幸福成长”的理念,突出教研、聚焦课堂、专注课题、立足课程,采用多种方式,加强科组文化建设,为教師专业成长、持续发展蓄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基!

一、完善教研制度,以规范求卓越

教研组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石,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是科组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1.建章立制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研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有些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逐条逐项讨论修订了《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听评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七个教研制度,强调制度管理,规范管理,量化管理,让制度更具操作性,更切合课程改革的要求。[1]

2.研训一体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一言堂的教研模式,建立备课组轮流分享的“研训一体”模式。一是备课组按年级轮流选派老师负责主持教研组学习的全部流程。二是教研组学习之前,负责主持的备课组须上报研训的内容、主题,经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分管副校长审核后统一发布。三是负责主持的备课组提供的视频必须清晰、流畅,主讲人根据研训主题准备对应的PPT,评析时结合知识板块按学段逐层分析,带领全体老师进行一次学科内容的整体建构。四是观看视频听取讲座后,分备课组讨论,再由备课组代表轮流分享收获。[2]

3.资源共享

在备课方面,我们变费时费力的传统手写备课为便捷、实用、共享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方式。主要操作模式:一是教师根据备课组长分配的单元备课任务,利用信息工具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备课组集体研讨,形成共享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二是课堂实施之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自己教学习惯作适当修改,进行“二次”备课,这样,既吸取别人的精彩部分为己所用,又能体现教师自己的个性,形成有效适用的教案。这种教研模式改变了集体积极性缺失的惰性相处方式,建立了全员参与、开放共享的教研制度,培养了教师们精诚合作的意识、探索求实的精神。

二、助力教师发展,以成长谋幸福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教师,教师的幸福感多来源于职业认同感和专业发展程度,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提升工程。

1.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确保质量的提高。为此,学校坚持分时段巡堂、推门听课,既听新教师的课,也听骨干教师的课,有时还听老教师的课,要求老师们上有准备的常规课和有质量的研讨课,并安排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一起听评课,提出不足和改进意见。

2.“请进来”和“走出去”

学校根据发展需要,邀请省市名校长、名教师来校作专题讲座,就校本课程、中层培训、科组文化建设、家委工作等进行培训,从理论高度引领教师;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外出参观学习,让他们开拓眼界,并将新理念、新做法、新信息带回来与大家分享,这也是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3.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

写一手规范、端庄的好字不仅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学生也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因此,我校举办书法讲座,要求每位老师坚持练字,定期组织基本功比赛。为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举办课件制作、微课制作、办公软件应用等培训,并举行了中青年数学优质课比赛、语文主题学习汇报、微课制作大赛、课件制作比赛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络晒课活动。

4.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要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一个发挥特长的岗位,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或不同能力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管理目标。一靠老教师看家,给他们送弟子,换脑子。年龄大,琐事多,精力不足,观念相对滞后,为了激活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安排他们担任新教师的业务导师,促使他们持续学习研究。二靠中年教师当家,给他们搭台子、腾位子。中年教师经过多年打磨,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校安排他们担任学校中层,动员他们积极申报课题,给他们荣誉,让他们成为中流砥柱。三靠青年教师发家,给他们铺路子、压担子。2015年开始,我们启动了“青蓝工程”,为新教师选聘导师,举行仪式,签订协议,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期末业务考评,鼓励他们申报课题,承担公开课,担任班主任,参加论文课例评比、教学能力比赛。结对的新老教师都得到发展,共同成长为学校中坚力量。[3]

5.重视读书交流,提升文化修养。

为了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我们经常鼓励老师们好读书,读好书。学校购买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著和科学历史文学诗词等方面的书籍,方便教师可以随时读书、查阅资料。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读几本好书,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并安排专门时间,交流读书感悟,分享阅读的快乐。

三、深化课题实践,以研究促提升

一般教师工作几年以后,都可以成为一个经验型教师,但如果缺乏理论修养和反思意识,就会重复已有经验而难于转型为研究型教师,更不用说成为专家型教师。为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1.大力支持教师申报科研课题,指导他们结合实际,围绕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确立研究专题,开展深入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各学科积极申报省、市、县课题,目前有5个省市课题已经结题,2个市级课题,6个县级课题正在实施,这些课题,跟学校中心工作和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研究扎实有效,全面推动了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课程教学研究焕发新的活力。

2.加强过程管理,提升研究实效。我们邀请专家开设讲座,为每个课题组成员组织相关培训,举行开题仪式;每一个课题,都有行政人员专门督促和跟进,要求他们每期上一节研讨课,设计一节课例、录制一段微课、制作一个课件,并指导他们收集过程资料;学校分管领导参与课题研讨会,组织中期汇报会和成果交流会;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组成员完善结题资料,如期申报结题。

3.鼓励教师们积极撰写教育随笔、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论文,及时总结、推广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我校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课例获省市县奖励的有35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CN和ISSN刊号)的有43篇。论文课例的获奖和发表,大大激励了全体教师参与课题实践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立足校本课程,以特色育特长

为了进一步落实“让师生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丰富课程文化内涵,彰显办学特色,努力实现学校、师生共同发展,我们增设了礼仪、阅读、足球、书法四门必修课,同时,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内涵提升,启动并逐步完善南山“朝阳选修课程”,有如下特点:

1.系统性强:活动内容有计划方案、有措施落实、有检查考核、有总结反思、有成果展示。除了每节课的巡查登记,学校还组织了“中期检查”“精品课程评比”和“文化艺术节”“体育科技节”等展示活动,动员学生参与比赛展示。

2.内容丰富:课程包括球类、棋类、艺术类、文学类、科学类、表演类等58门课程。正计划利用各方资源完善管乐团、民乐团、创客联盟、戏剧社、文学社等学生社团。

3.面向全体:多数教师参与,教师根据特长,积极申报课程;全体学生参与,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参与率达到100%。按各活动组招收人数,尽量将学生均衡分配,学满一学年可变更课程,力争让每个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并学有所得。

4.成果丰硕:校本课程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精品课程逐年增加。结合特色课程,教研组组织老师编写了《礼仪教育读本》《经典诗文选读》《毛笔书法》《硬笔书法》《校园足球》《手工泥塑》《绘声绘色——英语剧场》《快乐风琴屋》等校本教材。

教研组作为基层教学研究组织,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同时,落实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实践着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多年来,我们坚持围绕办学理念,促进教师共同价值取向的形成,培育特色科组文化,打造卓越教师团队,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亦菲,蔡绪银.学校发展规划与校园文化建设[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2]张仁贤,逢凌晖,孙洪波.中层决定成败[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2013年8月.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年1月.

猜你喜欢

特色文化成长
古希腊建筑风格所折射出的文化特色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
财经类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