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变策略之我见

2018-01-29覃宏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优等生中等生转变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然而数学相对于文科类科目较难也是现实情况,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数学中等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数学,因为各种原因学好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在对小学数学中等生的特点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数学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中等生 优等生 转变

小学数学学习阶段的中等生是指在数学学习方面处于班级中游状态的学生,中等生在班级中人数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但也往往容易被老师忽略,因为他们多处于优等生以下差等生以上,老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优等生和差等生这两部分。

一、小学数学中等生的特点分析

通过在实际的教学工作经验累积,笔者发现,一般来说,小学数学中等生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受家庭环境影响厌恶学习;如父母离异;二是贪玩,尚未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三是学生聪明但缺乏毅力;四是受智力因素影响,理解能力较差。针对这四种类型的中等生,笔者进行了对其特点进行了解剖和分析,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自卑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他们已经有了比较朴素的羞耻心,如果他们通过努力,仍然长期处于班级中游位置,而老师又不能完全照顾到中等生的心理,这就会导致中等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产生自卑心理,認为自己智商不够,他们感受不到老师的关心和照顾,感受不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影响学习激情和学习成绩的提升。[1]

第二,封闭心理。中等生的性格、处境等很容易使他们将自己封闭在心里,拒绝与他人交流内心的想法,只将内心所想埋在内心,将自己处于封闭孤独的境地,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与家长、老师和同学之间的隔阂,影响人际交往和性格成成,这种心理更会成为中等生提高学习成绩向优等生转变的大障碍。[2]

第三,无能为力心理。有些中等生是因为理解能力偏差,智力水平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在数学的学习上不得要领;然而他们或者家长对自己有较高的期许,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然而,付出并未得到回报,他们仍然成绩一般,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此,就会在数学的学习中产生挫败感和无能为力感,认为自己智力不够,永远也学不好数学,情绪低落,又羞于向家长老师求助,经常因考试失败感到痛苦,这种心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等生向优等生的转变。

二、小学数学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变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中等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心理特点分析,结合笔者自身小学数学工作经验,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提升小学数学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变的教学策略,以期改善小学数学学习中中等生成绩得不到提高的现状。

第一,培养中等生数学情感

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注重学生的内心活动。心理学上认为,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在注重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中等生的心里特生,因材施教,给予中等生相应的、公平的注意力,引导中等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维持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保护中等生的自尊心,在课下多鼓励多指导,为他们学好数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第二,为中等生量身制作学习计划,加强指导和监督

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中等生实现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如专心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参与学习活动等。老师在关注班级同学的同时,也要抽出时间和精力为班级的绝大多数群体——中等生量身制作学习计划,促使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对老师将要讲的数学知识进行预习,在课后进行大量的练习,比如公因数这个问题,中等生如果不能掌握,一般来说是因为接触的少,做练习太少,尚未掌握它的数学含义,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中等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因数这个概念,进而掌握这个知识。

第三,老师教学中注重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解答数学知识

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它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当然也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方法。前面提到,有些中等生是因为无法有效理解数学知识,才导致厌学、心理封闭,追根究底是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要义,而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且直观的将该知识点表达清楚,进而使中等生快读理解,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动力。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对中等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错题引起注意,错题能够直观地表现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助于老师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开展教学计划。

第四,提高课上有效性互动

在数学教学中,提问问题是展现老师水平的一门学问和教学艺术。老师要能够善问、巧问,进行知识引导,让中等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中等生主动思考,如计算题和应用题的结合及便于中等生理解,多举生活实例,由生活实例到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给学生以启迪,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中等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综上,小学数学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变是十分必要的,在提升班级凝聚力和竞争力方面,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变也应当是老师主抓班级学习成绩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宫雯.优等生和中等生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策略的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杨雪英.优等生与中等生解决不等式基本问题的差异比较[J].数学之友,2013(5):48-50.

作者简介

覃宏本(1965.4—),汉族,小学一级教师,职务:教师,籍贯:广西上林县,学历:大专。

猜你喜欢

优等生中等生转变
培养语文优等生的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中万不可忽略中等生
不敢做选择题的“优等生”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