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自贸区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29龚菊芳

科技资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中国培养模式高校

龚菊芳

摘 要: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活动的开展,国际贸易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在这一英语人才培养的形势下,我国各个高校需要通过合作办学、校企实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商务英语理论、社会实践的教育,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本文主要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背景下,对当下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适用于国际贸易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贸区 高校 商务英语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125-02

在中国-东盟区域贸易过程中,由于中国-东盟国家存在着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需要专业的商务英语人才来完成不同主体间沟通活动。但从现阶段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来看,大多数高校主要着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国际贸易交流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各个高校应通过商务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

1 商务英语人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1.1 商务英语人才改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投资环境

商务英语人才作为商务贸易的沟通交流人才,其在加入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中后,能够有效改善中国-東盟自由贸易的投资环境。首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在人才政策的主导下,会对自贸区内的工作环境进行优化。而商务英语人才在进入自贸区后,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化优势,为外贸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订单与发展机会,这也变相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大量商务英语人才的引进与使用,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贸易区内的商务关系,从而促进外国投资与商务贸易的发展。

1.2 商务英语人才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业务效率

当前各个商务贸易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互联网软件、电子邮件或移动电话等设备,来完成业务洽谈或具体事务交流。而商务英语人才作为专业化的商贸人才,其不仅能够完成现实的业务沟通,也能够胜任网络方面的商务活动交流。因此通过商务英语人才加入到企业的经营中,能够有效提高中国-东盟企业自由贸易的业务进展效率。同时外贸企业在引入商贸英语人才,还可以利用人才英语专业的优势,进行企业产品或经营理念的对外宣传,以提高外贸企业在国际的知名度。

2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定位。这使得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形式化过于严重的问题,并制约学生的长远发展。一方面,高校需要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商务英语课程的理论教育,以保障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的达标;另一方面,商务英语教师又要针对社会企业的现实需求,增加相应的商务英语口语或实践的课程。但从商务英语课程的实践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仍旧选用教材中的实践内容,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实践,这使得学生在商务英语知识掌握与应用方面过于固化。

2.2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专注于教学理论的传达,忽视多样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组织,由此造成商务英语理论、英语业务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首先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大多数教师仍旧将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商务英语课程的讲授,而学生也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需要的商务英语知识。其次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教师所采用的商务英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

2.3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缺乏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队伍,主要以英语专业、语言学专业的教师为主,缺乏商务贸易、经济学等专业的教师。由于这些教师有着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在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只传达有关英语专业方面的内容,而对商务贸易、英语专业结合内容的涉及较少。而且很多高校没有对商务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这使得学生对商务英语教学,处于单一化的课程内容接受中。在缺乏复合型的教师队伍的情况下,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较差。

2.4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实践欠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并没有与东盟高校建立起合作关系,也没有与外贸企业进行联合。虽然近些年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也已经获得大量出国考察的机会,并对东盟国家贸易的发展进行深入了解。但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仍然缺乏有关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的内容。而学生在口语或对外贸易实践中,也很难了解到真正东盟自由贸易的发展状况,这使得商务英语在贸易交流中的转化效率非常低。

3 中国-东盟自贸区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3.1 构建商务英语专业的双边贸易教学目标

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各个高校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状况,进行相应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也需要针对不同商务英语课程的连接性特征,将商务英语理论与贸易实践内容进行结合,以推动商务英语课程的专业化建设。特别是对学生商务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应更多涉及到有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词汇、句式,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名词、商务英语表达方式的掌握。因此,通过制定多种符合双边贸易的商务英语教学目标,可以在保证学生日常商务英语学习的情况下,促使学生商务贸易交流能力的提升。

3.2 改革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传统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主要包括英语口语、听力、笔译、写作等教学内容,而且还包含英美文学、语言学等学术英语的内容。其他诸如国际贸易实务、经济学、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等,则是商务英语贸易中常用内容。所以,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交流考虑,高校相关部门需要对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教师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应增加有关商务英语口语、国际贸易等的教学内容,并设置教学情境导入、教学问题设置、多媒体课件呈现、课程内容讨论等环节,以保证商务英语自由贸易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加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与实践教学

最后针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实践,我国高校应同东盟国家大学、外贸企业等,建立其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相应商务英语贸易交流的实践机会。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与东盟国家的商务英语专业展开互动交流,并借助于教学资源、师资共享的方式,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传授。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与东盟国家的外贸企业进行结合,建立商务贸易英语教学的实习基地,帮助学生了解东盟政治、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情况,以完成商务英语理论与贸易实践结合,最终实现学生商务口语与业务能力的提升。

4 结语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开展过程中,贸易双方需要进行大量资金、商贸文件等方面的交流,这就要利用商务英语人才对其进行支持。我国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单一、社会实践欠缺等问题。因此,高校教师在商务英语课程的讲授中,需要以商务英语教材为基础,搭建商务英语教学结构框架,并通过商务英语知识与商贸应用的结合,使学生展开商务英语贸易实践的了解与认知,以提升商务英语人才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分析[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2-14.

[2] 黄勇荣,颜松漳,王娟,等.论广西经贸人才培养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促进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3):186-189.

猜你喜欢

中国培养模式高校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