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北毛竹林生态经营浅析

2018-01-29程金良

绿色科技 2018年9期

程金良

摘要:指出了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Mitford cv.Pubescens)是闽北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生态环境、带动生态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传统的经营模式占主导,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毛竹林的生态稳定和林地的养护,使得竹林质量下降。调查分析了毛竹林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推广毛竹林分类经营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培育措施,以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生态与经济效益,为毛竹林的科学经营提供指导。

关键词:毛竹林;生态经营;闽北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138-04

1 引言

毛竹是一种重要的竹类资源,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和可持续更新等特点,被公认为巨大的、绿色的、可再生资源库和能源库,是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所在。同时,毛竹具有地下庞大鞭根系统起固土作用,与地上部分及其生物多样性组成毛竹林生态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毛竹开发利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竹产品、竹林生态旅游、竹文化倍受人们的喜爱,毛竹林为闽北维护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管理者长期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主导的经营理念,忽视了稳定合理的竹林结构和林地的养护,采用不合理的经营措施,致使地力衰退,生态系统受损,毛竹生长受影响,竹林质量下降。因此,开展毛竹林的分类经营,采取生态培育措施,调整竹林结构,改善土壤条件,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竹林生态系统修复,保证竹林可持续、健康发展,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指导意义。

2 闽北竹类资源概况

建阳区位于福建省北部山区,俗称“闽北”,属武夷山南麓,系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地带内的华中亚热带散生竹林区,从海拔130~1859m均有天然竹林分布,并呈现丛生竹类向散生竹类过渡的垂直带谱分布。竹类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分布有11属43种,其常见的有7属21种,主要有毛竹、苦竹、雷竹、绿竹、黄甜竹、四方竹等。闽北所处的地理位置如日照、降水、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毛竹生长,生长等级处于我国划分的毛竹生长等级前三,是最适宜区。毛竹生产力等级划为工,、工Z两区。工,生产力等级区竹林特点:①竹林分布海拔相对较高约400~1300m,多集中分布在500~1000m之间,多雨多雾,相对湿度80%左右。②土壤母质(花岗岩、变粒岩、麻岩和火山岩等)硅化作用强烈,角岩化、蚀变风化作用显著,土壤中夹杂风化的碎石,土粒粗松,透气性好,硅元素含量也相对较高。③竹林生态条件优越,竹株高大,平均单株径粗、壁厚、加工和使用性能好。宜培育材用林和笋竹两用林,笋以冬笋为主。I2生产力等级区竹林特点:①竹林分布海拔较为 300~600m之间,水湿条件不如西部优越。②土壤以酸性岩红壤和酸性岩粗骨性红壤为主,土层深厚但较粘重,透气性差,pH值4.5~5.5,微酸至偏酸。③竹林生态条件不如西部优越,竹株较矮小,且壁薄,宜培育笋用林和笋竹两用林。从我区竹林结构和林地生产力状况分析,西北部和西南部属工,生产力等级区,东部、中部等其它为I2生产力等级区。分布生长情况如表1。

3 毛竹林经营状况

3.1 经营现状

全区现有竹林面积3.997万/hm2,占全省竹林面积的4.5%,其中毛竹林面积3.963万/hm2,占全省竹林面积的4.4%;中小径竹面积达0.033万hm2。毛竹林立竹量为10701万根,年产鲜笋总量2400万/kg,年产竹材2377万根,其中:商品竹2292万根,中小径竹材年产290万kg。自2002年以来,当地政府重视竹业发展,2002~2006年组织开展了竹业开发擂台赛,采取有力措施,全区竹产业取得较快发展。2012年被中国竹产业协会和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授予“中国特色竹乡”。2015~2017年区政府以福建省第三批现代农业(竹业)生产发展项目为契机,出台了《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5年竹产业发展工作有关扶持政策的通知》(潭政综[2015]395号),加大竹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现已建立竹林丰产基地0.886万/hm2,占竹林面积的22.4%,2015~2017年全区建设有竹山引水灌溉蓄水池246个,可灌溉竹林面积0.049万/hm2;新开竹山便道696.23km,约辐射受益0.623万/hm2竹林;毛竹林下套种无患子等阔叶树0.023万/hm2。2017年竹业产值达31.6亿元,其中:竹山产值5.6亿元。2017年全区农民人均从竹山上收入为2616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1.5%。有4.3万人从事竹產业的生产、加工、经营活动,辐射2.6万农户,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2 存在的问题

竹业发展存在的不足表现为:一是粗放经营,林地生产力下降。二是追求纯林,强度采伐,林分结构稳定性及抗逆性下降,重度竹病虫害猖撅时有发生。三是投入不足,传统掠夺性经营仍占主导地位,客观上还存在着青壮劳力流失等。

4 毛竹林生态经营

毛竹虽然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但若长期以掠夺性经营、纯林经营,会导致地力衰退、生态破坏、易引发病虫害肆虐,而造成毛竹林衰败。对此,确立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十分重要,生态经营就是根据毛竹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的立地条件等因子,开展分区指导,分类经营。加强土壤的水肥管理,保护地力;改造毛竹纯林为混交林,修复生态系统等系列生态培育措施,使之可持续发展。

4.1 生态经营概念

生态经营是指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发挥林地生产力为立足点,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为目标,在分区指导、分类经营的基础上,实施生态培育技术措施,提高竹林质量,使之健康、绿色、生态安全、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4.2 生长要素

毛竹生长有三要素,即为气温、降水、土壤。气温,若是1月的笋发育期和3、4月出笋期,遇到极端低温而造成积温不足,以及此期间的寒潮持续时间过长等常导致嫩笋损害、退笋增加和影响竹材质量。降水,根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出笋量与上年7、8、9三个月降水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竹竹材产量与降水量也成正相关关系;正常年分退笋量占总出笋量的30%,如果4月份降水达不到100mm,退笋就会增加到50%以上,还影响到正常出笋,或不出笋。降水对新竹胸经也有影响。4月和10~12月逢旱,后期孕笋受阻和出笋困难,笋长不大,新竹秆径自然偏小。土壤,通透性好(通气而不积水)、保水、保肥好的微酸性(pH值5~6.5)沙质壤土毛竹生长最好。

三者具备,实施生态经营,定能培育高效、丰产竹林。毛竹生长所需因子见表2

4.3 经营类型的划分

毛竹林按用途分,主要是建设两大体系: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即商品毛竹林和生态公益性毛竹林。但毛竹林经营本身就具生态性特点,因此,毛竹林经营类型主要按目标有所侧重来区分为:笋用林、材用林、笋竹两用林和生态公益性竹林。

从建阳毛竹林生长与经营管理状况看,区分为:对位于交通较好、海拔较高、坡度较大、区间积温低、加工发达的西北部黄坑镇和麻沙镇及西南部书坊乡、莒口镇华家山等竹林划为以材用林为主、笋竹两用林为辅经营。对位于交通好、海拔400m以下、离居民点近、坡度小、区域积温高、土壤深厚的中部童游街道、将口镇、崇雒乡及东部小湖镇等竹林划为以笋用林为主、笋竹两用林为辅经营。对位于交通好、海拔处于400~600m、坡度较大、区域积温较高的西南部徐市镇、东部水吉镇、回龙乡、漳墩镇等竹林划为以笋竹两用林为主、笋用林为辅经营。对远离村庄、地处偏僻、坡度大(350以上)、土层薄、山顶和山脊、交通不便、以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等防护作用的竹林划为生态公益性竹林经营。

4.4 生态经营措施

按照经营类型,以维护生态和林地生产力为原则,注重山顶、山脊的树木水土保持带的保护,实施科学经营的措施(毛竹林生态经营各因子见表3),提高竹林的产量和质量。其措施如下。

(1)采取有效的护笋养竹措施,遵照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砍老留壮的原则合理采伐,针对各经营类型要求,调整经营密度和年龄结构。

(2)对于笋竹两用林、材用林中的纯林,改造为竹木混交林。选择与毛竹生长相适应的伴生树种及合理混交比例,伴生树种以楠木、枫香、无患子等,竹木混交比例7:3或8:2为宜,若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可用6:4的设计,减少冰雪自然灾害对毛竹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合理的竹阔混交林,其竹杆生物量、平均胸径分别比毛竹纯林提高37.2%,9.6%。竹阔混交林的毛竹平均高、平均直径、平均竹杆重量比毛竹纯林提高了17.6%、9.8%、48.7%,竹材量和鲜笋量分别增加36.3%、35.2%。整齐度、立竹度、均匀度、叶面积指数均比纯林的高,因此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3)对笋用林、笋竹两用林的施肥,以施用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防止土壤板结,保护地力。根据毛竹需求养分特性,测定竹林土壤养分状况,以肥力足、肥效长、富含毛竹所需的微量元素(如硅元素等)、轻便为原则,确定配方,研制专用肥,轻便、精确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提倡套种绿肥或豆科固氮植物,如决明子、印度豌豆、油菜等,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笋竹品质。

(4)对笋用林、笋竹两用林利用天然水源建设竹山蓄水池,蓄水池周围空地要种植阔叶树,以利于保护蓄水池和水土保持,采用喷灌设备,改善土壤水湿条件,提高竹林的笋发芽率和孕笋率,增加冬笋产量。在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冬季,对交通便利、坡度小的竹山可采用稻草、谷糠等覆蓋,以提高土壤的温湿度,促进笋正常生长。

(5)坚持以营林技术和生物物理防治为主,低毒高效农药防治为辅的方针。采取适时合理锄草松土消灭虫源,破坏越冬环境,施用生物农药,糖醋、黑光灯诱杀,人工捕杀等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达到生态高效的防治目的,降低竹林病虫害风险。

(6)完善竹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设竹林便道,便道外侧和平坦的内侧按4m株距要栽植阔叶树保持水土,利于竹林集约经营。

4.5 生态培育技术

4.5.1 笋用林培育

以产竹笋为目的,实施集约经营。每年全面锄草抚育二次,5~6月进行第一次。坡度在20°以下的竹林第一次全面锄草改为深翻,深度15~20cm,挖起的土块以新土在上,有植被盖下为佳,土块不宜打碎,利于通风透气和杂草腐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利于保持水土,促进鞭和根的生长,深翻不宜过密,间隔期5~6年。8~9月进行第二次锄草,此时杂草种子未成熟,断去其繁殖源,减少杂草对水肥消耗,利于竹鞭的孕笋。施肥2~4次,以有机肥为主,提倡林下种植绿肥,施肥方法有沟施、穴施、撒施等。实行两次施肥的可与抚育结合进行,5~6月第一次施复合肥900kg/hm2,N、P、K配比为4:3:1;以促进幼竹、竹鞭生长;8~9月第二次施毛竹专用肥3000~7500kg/hm2,利于竹鞭孕笋。实行4次施肥的前两次与两次施肥法一样,第三次在10~11月施毛竹专用肥3000~7500kg/hm2,第四次在1~2月施复合肥1200kg/hm2,利于长笋。另外,有天然水源条件的建设竹山蓄水池,在干旱季节实施喷灌,改善竹林及土壤水湿条件。冬季气温较低时可用稻草、谷糠等覆盖,以提高土壤的温湿度,促进竹笋正常生长。挖冬笋和春笋,竹鞭挖笋后要盖土,确定清明节前后时段留养,之后挖退笋、败笋,冬笋产量可达3000~4500kg/hm2,春笋产量可达4500~6000kg/hm2。冬季采伐Ⅳ度以上的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