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成因分析
2018-01-29高婕
高婕
摘 要 中职学生在青少年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与心理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中职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他们出现了很多心理健康问题。笔者认为,找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合理分析问题成因以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成为中职学校乃至社会各界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 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75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occupy a larger proportion of adolescents, thei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However, due to the factor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themselves, but also affected by the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they have a lot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job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to identify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and a reasonabl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ven the community as a top priority.
Key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auses
现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着我国高技能水平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职业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造就了无数高技能水平的人才,国家更应该重视职业教育的主体,即中职学生。他们如果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冲击。但由于各个地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还未达到完善的层次,这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得到广泛开展,所以,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策略也需要再度深化。
1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1.1 情绪起伏不定
正處于青春期后期的中职学生的情绪会受到他们身心发展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生理和心理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时代观念的更新与社会风气的转变使他们不知所措。处于这一时期,中职学生难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喜怒无常是他们的情绪常态,多表现为坐立不安、心情焦躁、无故哭泣、闷不吭声、随口脏话、打架斗殴、沉迷网络等,甚至有的学生会偶尔出现轻生的念头。如果没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帮助与积极引导,他们焦虑、自卑、畏惧、迷茫等不良情绪就会难以控制,这将会阻碍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1.2 存在自卑感,缺乏自信心
中职学生之所以存在严重的自卑感主要是因为她们身份的特殊性,大部分是由于学习成绩差考不上高中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类型开始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跨越性变化,其发展方向也由以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就业为主。大部分中职学生经常承受着教师、同学甚至父母的指责和歧视,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产生了自卑情绪。
1.3 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
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由于他们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其次,中职学生不存在升学或高考的巨大压力,所受的束缚力较少;最后,外部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歧视和偏见也加剧了他们的逆反心理。[1]由于这种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有时也会出现过激的行为。
1.4 存在人际关系障碍
由于中职学生有着固执、偏激、多疑、自卑的性格,他们不善于与他人交往,而且为人处事能力也相对较差,这就形成了一种普遍存在于中职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障碍。其中,一些中职学生会出现自我封闭、沉默寡言等人际关系的不良性倾向。他们的法律意识不强,道德观念不清,自我意识浅薄,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不愿与别人沟通,易与别人发生冲突,甚至会出现打架斗殴从而导致出现校园暴力行为。这种人际关系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1.5 存在性心理障碍
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性意识和性情感的出现。但是中职学校并没有重视对学生的性教育,甚至部分学校尚未开设生理教育方面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职学生的性观念模糊,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待异性过于亲密或过于疏远等行为偏差,也会出现羞涩、疑惑、排斥甚至畏惧等不正确的心理反应,这些都是当前中职学生容易出现的性心理健康问题。
2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自身因素
中职学生所处的生理发育阶段比较特殊,心智尚未发展成熟,阅历较浅,经验不足。他们往往会表现为自我意识薄弱甚至产生错误的自我意识,亦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无法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同时,生理上的一些变化也会带给他们一定的烦恼。
2.2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初期的基础性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会造成孩子的种种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中职学生。有部分学生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接受到的父母的关爱相对较少。此外,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有的家庭对孩子指责过多,都尚未做到适度关爱和要求孩子,造成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在现代中国,社会主流是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特点的“核心家庭”,这类家庭的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们的智力发展,轻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导致这类家庭中的中职学生的协调能力、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渐变差。[2]endprint
2.3 学校因素
中职学校的教育多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尖子生、轻后进生等不正确的教育行为。学校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很多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把教室视为牢狱,把学习当作劳役。中职学校的一些老师也会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采取体罚和心罚这两种不恰当的方法教育学生,使得许多学生产生了烦躁压抑、性格内向、缺乏学习和生活兴趣等不良心理倾向,也造成了学生自卑、孤独、悲伤、绝望等更为普遍的现象。[3]
2.4 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急速发展,东西方价值观念存在冲突,贪污受贿的腐败性社会现象以及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使得中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变得激烈,就业市场也更不景气。他们在求职时会面临理想与现实、兴趣与专业、地域与职业等方面的种种矛盾,从而产生了心理压力和迷茫、内疚、困惑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4]社会腐败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对社会风气具有毒化作用,而不良的社会风气对中职学生的负面影响亦不能小觑。[5]
2.5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非公有制经济虽然丰富了经济市场,但也冲击着整个社会观念,同时,会影响久居校园的中职学生。非公有制经济对其影响是既有利又有弊的。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鼓励自由竞争,对中职学生形成平等意识有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引入的竞争意识打破了“铁饭碗”的职业观念,多数求职者为追求工资高、环境好的工作而进入非公有制企业。因此,这些经济因素带来的新旧思想冲突和利益矛盾使得中职学生产生了种种心理冲突。
3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设立心理咨询室,做好中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部分中职学校尚未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针对中职学生情绪起伏不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引起重视从而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配备足量的心理专业的老师给予他们指导,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做好对个别心理问题案例的追踪工作,对学生个人隐私问题要保密,消除学生们的顾虑,使他们真实反映心理问题,从而敞开心扉与指导老师交流。[6]这样教师才能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竭尽全力为学生抚平心灵创伤。
3.2 提升中职学生社会认可度,重塑学生自信心
由于中职学生接受的是社会认可度较低的职业教育,易受到他人的歧视和社会各界的偏见,从而导致他们陷入自卑。学校可经常性地组织职业技能大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同时更要推进校企合作,使各企业乃至社会各界摒弃对他们的偏见。因此,学生也会重新树立起自信心,正确审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做好合理的自我评价,最终消除自卑这一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中职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其社会认可度。
3.3 对学生言传身教、积极引导
中职学校必须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差异性,安排专业指导老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必须在学生面前树立好榜样形象,做到言传身教,努力为他们创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表扬为主,做到积极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逆反心理出现的次数大大降低,从而引导学生向心理健康方向发展。[7]
3.4 加强中职学生与家长以及学校之间的互动
中职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应该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家中,要想密切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就要求家长做到主动与孩子、班主任沟通,进而了解其学习情况,适时给予适度的表扬。在学校,班主任要做好领导工作,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促进学生之间建立友爱互助、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体验到班集体或校集体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并且,要想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求老师多鼓勵学生,使其树立起信心,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进而有效地为学生消除人际关系障碍。
3.5 开设生理教育课程,正确引导中职学生的异性交往
在对待中职学生异性交往问题上,教师起到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首先,学校应开设生理教育方面的课程,配备专业教师教授一定量的生理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生理上的发展特点,减少与异性交往的疑惑和羞涩;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然、大方的交往态度,适当组织异性学生共同学习、活动,消除对异性同学的神秘感和差异感;最后,引导学生在异性交往过程中相互尊重,把握好适当的“度”,不过分亲昵或疏远。教师要培养中职学生健康的性心理,引导学生与异性文明交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十分艰巨。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引起了学校的密切关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只有在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地缓解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这是一项需要中职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长期坚持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牛利.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创新教育,2016.
[2] 张大均.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1):17-23.
[3] 叶元辉.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38-141.
[4] 闫晓波.我国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体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5] 张智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2):98.
[6] 张世斌.浅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理论与实践,2016(2):32.
[7] 赵文志.浅谈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教育,2016(3):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