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皇汉武”让人糊涂

2018-01-29王清

考试周刊 2017年57期
关键词:汉武帝秦始皇

摘 要:七年级学生学习秦汉历史的过程中,出现了易将秦始皇和汉武帝相关功绩混淆的现象,本人结合历史教材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尝试在教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思考并付诸实践,提高学生对秦汉历史的认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秦始皇;汉武帝;纵向比较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帝王,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总能获得更多的历史认识,但是在七年级历史的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学生很容易在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问题上犯糊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的第三单元关注的是秦汉史,前两课“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诠释的是秦朝历史,其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重点。中间四课讲的是汉家历史,重点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最后两课是秦汉文化。期中考试的时候只考到前两课,人为地把这个单元分开了。我们备课组决定在期中考试前统一不讲汉朝历史。在全区统一的期中测试中,最后一题就是考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题目如下:

材料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铜方升铭文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

材料四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说文解字》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中的“皇帝”指谁?他于哪一年“尽并兼天下诸侯”?

(2) 材料二为该皇帝在政治上采取的什么措施?

(3) 材料三为该皇帝在经济上采取的什么措施?

(4) 材料四为该皇帝在思想上采取的什么措施?

(5) 该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这道材料题本身很简单,但是在统一阅卷的过程中我就看到有学生写“皇帝”为汉武帝,这道题就全错了。这显然就是有的学校在考试前讲到了汉朝历史,学生才会犯这样的错误,从试卷的角度来看犯这种错误的学生各个层次都有。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也留心了学生的作业,很多学生把秦始皇的功劳记在了汉武帝身上,把汉武帝的措施加在了秦朝历史上。例如有的学生把统一度量衡当做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再比如有些学生搞不清到底谁统一了货币(秦皇汉武都统一了货币),最严重的很多学生把“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全混淆了。

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当然与一些人为因素有关系(教师没讲清楚,学生上课没认真听)。但是我们也应该发现这两大块知识点之间的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这两位皇帝在中国古代史上都是深具影响力的帝王,都具备雄才大略,在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各个方面都出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他们又都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君主,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也一直在争论中。对于基本上毫无历史观念的七年级学生,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去弄明白谁是谁。第二,教材中秦汉史的重点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措施,而在中国古代史上,本来就有“汉承秦制”这么一说,也就是说秦汉两代的制度相似性很大,学生要想分辨清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第三,不管是在教材中还是在考试中,都喜欢把“秦皇汉武”放在一起比较联系,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就被搅糊涂了。另外,教材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放在一课时里单独解释,但是汉武帝实現大一统的措施却零散分布在四课时里。这首先就对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提出了要求。汉武帝在政治上的措施放在整个汉朝政治史里讲述,而其在经济上的举措却放在经济史里一带而过,更别提军事和外交措施。这样安排教材使教材更加系统化,更加有可读性,但是就出现了学生摸不着头脑的现象。当然,教材不是普通读本,学生自学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了。

逐步解决学生混淆“秦皇汉武”问题到底该怎么做?我也是在边教学边摸索。大致有这样一些想法。首先,上完“秦王扫六合”这一课,就立刻让学生自己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由于七年级学生对政治、经济等的概念还不太清楚,这项工作也需要教师的引导。秦始皇在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具体包括皇帝、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经济上主要是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文化上令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钳制人们的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这一课比较好解决,对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整理我采取“滚雪球”的方式,上完汉朝政治制度史,我就让学生整理出汉武帝在政治还有思想上的措施: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学完汉代经济史后,我又让学生把政治和思想措施列举一遍,同时补上经济上的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用相同的方法来整理有关汉武帝外交军事上的措施。最后在单元小结里,把学生完整的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展示出来。这还不算结束,最重要的一部还要在单元小结里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重新拉出来,与汉武帝的措施进行比较联系。二者在政治上的措施很容易区别开来,秦王朝没有分封诸侯所以不存在削弱诸侯势力的说法,秦始皇是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开创者。在经济方面,秦皇汉武都统一了货币,但是只有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汉武帝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文化上只有秦始皇统一了文字,汉武帝没有;汉武帝设置了最高学府太学,秦始皇没有这个内容。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是否定的,所以“焚书坑儒”,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是儒家学说,所以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生通过学习和小结,对秦皇汉武会有一定的区分,加上练习的巩固,可以逐步做到不再将二者混淆了。

通过解决“秦皇汉武”的问题,我开始在历史教学中重视知识的归纳,重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有意识地注意历史知识的纵向比较。由于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处处留心,学生也渐渐养成了及时小结知识的习惯。

作者简介:

王清,江苏省南京市天景山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武帝秦始皇
MYTH AND MECHAS
汉武帝好推理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忆师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拜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