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源于生活
2018-01-29施晓静
摘 要:作为高中学习中的一门德育课程,政治生活化教学可以说是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新时代新型知识分子。本文针对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学用结合;新课标
高中的政治教材涉及范围已然很广,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储备,更要整合时事事件与资源来为学生展示一个较为完善真实的政治社会。政治教学生活化割舍掉以往百试不爽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能快速为考试上分的教学设计,转战关注学生自身,学生的学习态度、内心对于政治这门课程的态度、自身对未来的规划、对社会的责任感等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才是新课标下对学生进步的最好兴奋剂,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鞭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构建了一个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有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例如:对一些后进生,教师采用课下谈话的方式为其找到学习的不通之处,也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家长沟通好,在家多安排其做家务,多为学生找点事情,并采用引导的方式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课上留下社会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用政治化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地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去思考、去体会。改变一贯以来错误的“背诵、做题、得分”系统学习做法,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多感悟、多体会、多参加生活中的一些跟时事政治相关的事物或者活动。例如:学校就中国领海权问题开展“爱国主义之领海问题之争”讨论活动,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组织小组参加讨论,学生小组代表汇报成果,评比各小组的看法,对于不解之处教师加以教材引导,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科学道理。较之课堂单纯的讲授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利于高中政治生活化的教学实施。
教师要避免实际与计划脱离的现象,例如:高中政治课本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写的条条是道,可在实际的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只是一味地讲授这样的思想有多重要,是我国成立和建设的指导思想,然后就让学生去背诵,直到记住,继而做题,却不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这些思想,完全是模模糊糊的概念,甚至有的学生想要去逐本溯源,被教师给呵斥回来。这些现象在前些年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屡见不鲜,有的教师自己都还没搞懂,只是提起倒背如流,然而这样的不良学习方式和做法却蔚然成风。但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优秀的政治教师们成功地将课本与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前一段的英国脱欧事件,教师分别站在国际、中国、英国、欧盟、和人民的角度来讲解,从而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知的切身体会,继而在“先教后学”的氛围下更好的掌握知识,在生活中体会身为公民的思想高度。
除了老师的课堂讲解和直观展示,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观点态度、视觉层面等的大不相同,可以启发学生说出更多的观点甚至是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继而把政治化的问题带到学生的身边。例如:高中的政治教师,给学生们留下的一个作业:“寻找二胎政策對我国公民生活的影响,并说明为什么。”显然这样的作业只能从生活中找答案,教师鼓励学生们勇敢地走进广大人民群众中,可以是采访、问答等形式,来去具体地了解身边生活中的变化。就这样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寻找答案、提出新问题、小组讨论交换意见、解决问题中取得进步,深刻的在生活中认识到政治就在身边,而不是与自己无关。
学生的自我道德素质水平、认知水平、自我反省水平。高中的青少年时期是人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变化的巨大时期,对其健康积极思想道德的教育尤为重要,我国因此而犯罪的逆反期青少年逐年增加,加以如今文化的多样化,各个潮流的冲击,对于尚未踏入社会,自我判断能力弱、认识事情的程度等都尚未成型,所以在高中的政治思想道德课堂上,该方面的教育实施急需普及。例如:前段令人瞠目结舌的社会老人讹人事件,作为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就以此给学生们敲响了警钟。帮扶摔倒老人一事,在道德上符合我国“尊老爱幼”、“照顾弱小”等优良的传统理念,可是法律上判决帮扶者赔偿摔倒老人,学生们就此一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老人本身属于弱势群体,应该多帮助;有的学生认为不是好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等等。该事件一时对社会意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教师此时就应及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们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变老的坏人,真正需要我们做的是在第一时间拨打求救电话,以防二次安全意外。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走出思想的误区,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是在课堂的教育上为我国“防患于未然”尽一份力。
总之,高中政治生活化的教学在新课标下的作用不可替代,首先教师的较高思想素质和教学观念即为改革的前锋,在先进理念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的更好进步建立坚强的后盾。积极联合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的三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锻炼能力的平台,使政治生活化教学更具有时代力度。
参考文献:
[1]沈世弘.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2(12X):129-129.
[2]郝亚妮.新课改下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之我见[J].高考,2013(3X):47-47.
作者简介:
施晓静,江苏省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