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2018-01-29赵涛

考试周刊 2017年57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人文精神

摘 要:社会的进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自身的道德意识与政治思想相对薄弱,因此对其进行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至关重要。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立足学生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习惯、性格、意志、情感等层面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德育行为、道德修养,使其学有所悟、学有所用,更好地面对社会与未来。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育;人文精神;培育路径

一、 初中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对当代中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即要求学生“先做人、后做事”。因此在初中政治教育中要适当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将人文精神与政治教学相结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表现为如下几点:①人文教育回归的需要。初中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在现代人文精神精华的引进和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优秀的作品,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让政治教育成为人文情怀传递的重要载体。②满足新课改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政治教育的要求有所提高,需要加强人文教育的实施,使教学内容贴近于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让初中政治回归于自我价值,体现政治课程的人文性、基础性和工具性,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③实施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在初中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能够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贯穿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 初中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现状

首先,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制约下,初中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多局限于室内课文教学,而人文精神的培育在学生社会化文学素养的提升方面具有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枯燥、僵硬,降低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感知,使学生在政治教育中失去提高人文精神的兴趣,不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无法因材施教。在初中政治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培育时,需要注重学生的性格与心理,然而政治教师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无法结合学生的个性进行个性化与人性化教育,使人文教育在传递渠道上存在问题,影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效果。最后,教师水平不高。教师水平不高是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关键性问题,如有些教师课前不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及认知水平,课中不能恰当使用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从而导致人文精神教育的针对性不强。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知识,在人文精神方面有所欠缺,甚至出现厌学心理。

三、 初中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 立足学生实际

教师实施初中政治教育活动时,应该以学生心理特征为依据,立足学生实际来培养实践能力和德育行为,严禁照本宣科,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的。以“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例,从人文精神教育层面而言,人类的经济活动也属于人文活动,市场经济中的诚信、自愿、公平等原则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因此在具体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护时,消费者会遭遇哪些侵害?然后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同时教师也可对教材的人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引导学生辨析真善美与假丑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辩证看待,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权,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明辨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 结合所学内容

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改版的政治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增强,不仅包含必学的理论知识,也涉及情景漫画、案例解析、名人名言等,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为了将人文精神融入初中政治教育中,必须要挖掘现有的教学素材,创新课程设计,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拓展课外内容,组织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符的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如讲解“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时,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讲述完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及意义等内容后,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和特长、让学生绘画自画像等。这样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

(三) 创设教学情景

和谐轻松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也是学生形成正确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设置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情景,营造融洽和谐的人文气氛,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与展示的机会。同时学生在具体学习中要积极思考、明辨是非、展现自我,使学习过程成为丰富自己人生体验、塑造和展现个性的过程。以《交友要讲原则》为例,教师可以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小品表演,分别扮演损友、诤友、益友,然后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请问同学们,观看这则小品后有何启发?你愿意和小品中的哪位同学交朋友?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自编自演小品的过程中展现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 善用多媒体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课堂上不再只局限于教师的板书与讲述,也可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活动,丰富课堂的形式与内容,改变传统单一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精神教育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文、图并茂的特征,能将静态单一的灌输教学变为动态多样的教学,使学生不用拘泥于文字读物,更好地接触网络素材。例如:学习“积极的生活态度”时,教师应该转变传统呆板枯燥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失败及挫折,寻找与教学相关的素材,通过直观形象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积极生活态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播放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借助贫民窟中贾马尔的传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人生的意义,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endprint

(五) 营造良好氛围

初中政治教育的基础就是构建和谐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学生形成自尊、自强、自信的健康人格的核心。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发挥出自身的组织、引导等作用,将教学过程当做知识积累过程、将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目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互动,共同探究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与主动性。此外,教师要始终坚持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为学生营造温馨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树立勇于创新、大胆探究的精神。

(六) 加强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和参与,自主构建,自我完善和发展。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差异和学习方式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个体参与的有效性,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学习的方法与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寻求最佳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正确价值观形成、健康人格塑造的过程,初中政治教育不能只局限于空洞的说教层面,必须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思考问题,用实际行动改变行为,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方法论及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四、 结束语

由于人文精神的培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思想品德,因此在初中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立足学生实际,结合所学内容来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善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科学的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猛芳.初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相关问题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4,10:121.

[2]黎玉财.浅析初中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途径[J].求知导刊,2015,17:97.

[3]如何培养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J].陈刚.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5)

[4]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杨礼刚.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5)

[5]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程兰英.亚太教育.2016(32)

作者简介:

赵涛,高级教师,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教学辅导站。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