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素质教育观下的体育教育

2018-01-29黄秀梅

考试周刊 2017年57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摘 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推广将我国的教学水平提上了新的阶梯,由于素质教育与社会人文联系密切,因此得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教学观念并非易事,本文根据体育教育的特点展开研究,分析素质教育观念下应具备的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为日后的体育教学提供经验。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教学策略

体育课程的学习不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重点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但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够为实践演练打好基础,使体育的学习更加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在近些年大为盛行,主要因为应试教育带来了种种弊端,只有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国家未来的不断进步,所以体育教育也应实行素质化。

一、 体育教育的特质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育具备一定的个性发展趋势。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体能,对有兴趣的体育活动增加锻炼次数,使体育教学成为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体育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熟悉自身所擅长的体育活动并加以训练,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身体,保证文化课学习的状态,并且相信学生能够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给予学生一定空间去发展自己的潜能,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信心,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育可以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可以拓展到其他学科层面,由于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可以使各个学科相互联系,延伸到其他领域,其中包括向内延伸與向外延伸两个方向,即通过学习体育来使自身的运动能力增强,或者借助体育锻炼的活力提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这种交叉结合的模式不断延伸着体育教育的作用。

二、 素质教育观下体育教育应学习的内容

1. 思维方式

体育教学重在实践,培养完善的体育学习思维能够促使教学效率的提升。思维方式的形成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这种思维模式相比于已经形成的体育观念而言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涉及身体素质、系统强化等方面的内容。通常,从科学知识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才能得到具有参考性的结果,体育教育思维的形成正是由不断探索得来的,是最终浓缩的精华,大多数群众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问及身体方面的健康问题,往深层次说便是借助体育锻炼来增强体魄的问题,这种现象便是将体育训练转化为一种思维模式,认为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必须要经过一定程度的体育训练,因此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的体育教学要将这种思维方式深入人心。

2. 体育观念

在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实际训练为核心,在教育中重点包含健康观、价值观、竞争观等思维观念,共同促成体育教育的正常开展。

从整体来说,健康观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身体上没有出现疾病且心理情绪保持正常状态,其次是在体育锻炼的帮助下身体中的各个器官都能正常发育并且协调发展。在素质教学中树立健康观念能够让学生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根据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来融合体育知识。

价值观是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应形成的观念,在当前社会主义的带领下,群众的生活已经逐渐脱离贫困迈入小康,这时,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尤为重要,对身体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体育健身慢慢变成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考虑如何以一种通俗的方式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除此之外,我国的竞技体育在近些年发展势头迅猛,体育的文明将会不断传承到下一代,并且在世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有所涉及,素质教育下,教师更要强化学生的竞技精神,培养出积极进取的学生,具备不服输、敢拼搏的勇气。

三、 素质教育观下体育教育的方法建议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本身便是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在均衡之中培养专长,明白自身所具备的技能且借此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体育教育也要从系统性角度着手。

首先,重视教育实质。体育教学在以往的模式下并不注重学生的动态发展,即便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也逐渐将此形式化,把学生看做是被动的个体,阻碍学生开动头脑思考问题,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由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紧密,体育教学也应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观念,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行组织,增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与领导才能,使学生活跃思维,跳出惯性思维的怪圈。

其次,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主动创建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感受到自己的支配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原因之一,即在枯燥的教育中为学生开辟通往前方的道路。体育教师可以先进行标准动作的示范,让学生产生兴趣,继而开始模仿,教师在一旁观看学生的体育训练动作是否标准,不时加以纠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倡导学生开创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对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赞扬。另外,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量的时候,要以班级平均水平为主,避免使有些体质较弱的学生跟不上节奏,形成畏惧心理。

素质教育有一条明确的标准,便是在减负下完成教学任务。这项要求的提出无疑是将应试教学转为发展教学,学校也要对体育活动场地进行完善,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平台。

四、 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观念下的体育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内在素养,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开展体育活动,在不断增强体质的同时促成心理健康发展,发挥学习积极性,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蒋维.素质教育观下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职业,2016,(15):34.

[2]张丽.素质教育观下高校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2):137.

[3]阮雪冰,陈婧,赖晓珍.试论素质教育观下的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9):109-110+114.

[4]曹磊.素质教育观下如何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3):22-23.

作者简介:

黄秀梅,福建省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