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辩证法“四位一体”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2018-01-29龚美德米晓蓉

科教导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四位一体教学方法

龚美德+米晓蓉

摘 要 自2010年中宣部、教育部公布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文件后,自然辩证法由过去的3个学分,54学时调整为1个学分,18学时。这一改革既给自然辩证法课程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又给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挑战,西南大学进行了专题+网络+实践+论文答辩“四位一体”的教学方式改革。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四位一体”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56

Abstract Since 2010, when the Central Propaganda Department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leased the documents on the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urriculum reform, Dialectics of Nature changed from 3 credits in the past to 54 credits in 1 credit score, and 18 hours. This reform has brought tremendous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course and brought enormous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response to this challenge, Southwest University conducted a thematic + network + practice + essay defense “four in one”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Dialectics of Nature; "four in one"; teaching methods

2010 年8 月6 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10方案”)文件正式下发,将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从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1 学分,18 个学时),2012年秋全国高校普遍开始正式实施新方案。 这一改革对自然辩证法教学既是挑战,同时又为这门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机遇。针对这一变革,西南大学进行了自然辩证法教学的改革,我们进行了“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1 目前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一直是理工农医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硕士研究生公共课。这门课程开设时间长,内容成熟,体系健全,3个学分,54学时;教师队伍稳定,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反响很好。“10方案”实施后,必修改选修,由3个学分,54学时缩减为1个学分,18学时,这给自然辩证法教学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这表现在:

(1)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10方案”实施前,自然辩证概论3个学分,54学时,当时教学内容能够从容上完,围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热门话题,可以进行课堂论文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7理解、消化所学内容。“10方案”实施后,调整为1个学分,18学时。教学内容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的内容。要想在18学时内把自然辩证法所有内容上完已经力不从心,更谈不上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了。这就给自然辩证法教学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2)学生多与师资少的矛盾。随着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扩招,很多高校硕士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很多学校由于编制、绩效、收益等诸多方面的考虑,教师人数的增加并没有相应大幅提高,师生比严重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这导致师生比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很多高校普遍实行大班教学,一个班可以编到150~200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师生互动无从谈起。

(3)教育新技术的加速更新与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矛盾。随着网络新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大量应用,微课、慕课广泛使用,这对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也带来很大挑战。然而一些年龄较大,教学时间长的中老年教师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不能及时进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更新,还有一些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最终导致学生的抬头率低,兴趣率差,教学效果差。

(4)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教师知识陈旧的矛盾。“10方案”实施后,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更新,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增加了很多与时代发展相应的新内容,同时又增添了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的内容。一些高校的一些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由于已经形成了长期的教学范式,再加上科研的压力,不愿意花更多的经历在教学上,任然采取过去的教学方式,沿用过去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师教学内容与新教学大纲的脱节和错位,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四位一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针对“10方案”实施以来,自然辩证法教学存在的诸多矛盾,西南大学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研究生院也相应的设立了硕士研究生三门思政课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引导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组在教学改革中提出并实施了“四位一体”(专题+网络+实践+课程论文答辩)的教学改革模式。具体做法是:

(1)课堂专题教学探索。针对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我们采用了专题教学方式。把自然辩证法概论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等四大专题,每一专题由两位老师进行精心打磨,其他老师提出修改意见。每一专题在打造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专题内容紧密结合新大纲的原则。第二,专题内容紧密结合学生专业实际的原则。我们学校主要在理工农医类专业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针对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设计,针对地科院、资源环境学院重点引导学生对生态自然观的认识和探讨;针对农学类专业,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生命伦理、农业科学技术两面性的探讨;针对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工程伦理、工程技术两面性的探讨。第三,专题紧密结合时代热点问题的原则。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的热点话题,紧密结合新教学大纲,精心打造、设计与时俱进的教学专题,引导研究生关心社会热点话题,从而把自然辩证法与专业学习、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的积极性,达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融合的目的。endprint

(2)课前、课后网络自主学习探索。我们把自然辩证法四大专题的教学内容分给8位教师,每两位教师负责一个专题课件的制作,专题案例的收集,专题资料的撰写,专题思考题目的设计等工作。研究生院给每一门课程提供网络平台,自然辩证法课程组把每一专题的教学课件、教案、案例、思考题目上传到网络平台,建立丰富、详实的网上资源库。课前,研究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预学习所讲专题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课后,教师每周根据自己时间确定一个网上答疑时间,在这一时间里,师生进行网上交流和互动,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重点和社會热点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研究生还要完成网上思考题内容。这一部分占学生学习成绩的百分之二十。通过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大大解决了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可以把大纲中讲不了的内容、专题没时间讲的内容让研究生自主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社会实践探索。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一直是各个高校的一个难点,由于时间、经费、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基本没有开展,即使开展也是敷衍了事。针对这一难题,西南大学进行了实践教学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就。学校和研究生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提供了实践教学的相应经费,我们探索的措施有:一是充分利用重庆市红岩红色资源,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研究生进行红岩沿线参观考察实践,进行革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革命热情;二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组织研究生到企业、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学校教学科研基地参观考察,把专业知识与自然辩证法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三是利用各个专业的专业教学实习,让研究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与自然辩证法教学专题紧密结合,把专业实习与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弥补资金和时间的不足。实践结束后,撰写相应的调研报告。这些实践形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当然还需继续深化和探索。

(4)课程论文+论文答辩的考核方式探索。自然辩证法的期末考核方式,传统的方法是课堂考试的方式,有的学校采取闭卷的方式,有的学校采取开卷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严重束缚了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学校采取课程论文的方式,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确实很有帮助,但又导致一些研究生学习敷衍了事,课程论文网上剪切下载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课程论文加论文答辩的考核方式,从而大大克服了以上弊端。具体做法是:第一,课堂实行小班教学,每班50~60人,从而克服大班教学的局限;第二,学生根据自然辩证法的四大专题教学模块,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和社会热点问题,自己拟定课程论文题目,独立自主完成课程论文,占期末成绩的百分之六十。课程论文必须与研究生的专业相结合,必须独立自主完成,必须具有新颖性、创新性、时代性。第三,利用周末时间组织研究生进行论文答辩,由3位教师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研究生回答论文选题依据、意义,主要内容、论文创新点,同时还要回答答辩老师根据论文内容所提的两个问题,系统考察研究生课程论文的创新能力,是否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论文答辩占期末成绩百分之四十。两项合计构成期末成绩,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百分之八十,再加上网络自主学习成绩百分之二十,构成这门课程的总评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比传统考核方式更有优势,能极大地调动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这种考核方式比较耗时耗力,也需要更多经费支持。

自然辩证法“专题+网络+实践+论文答辩”“四位一体”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施,极大地调动了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使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出勤率、抬头率、兴趣率、效果率大大提高,激发了研究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较好地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马克思主义“三观”态度的有机融合。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西南大学学术型研究生精品共享课程建设资助项目:自然辩证法概论,项目编号:2016JPKC017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R].2010.

[2] 陈锡喜.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理念思考和评价[J].思想政治研究,2010(1):11-15.

[3]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编写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及主要特点、教学重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63-68.

[4] 卫志民.专题式教学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与完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58-63.

[5] 张宗民,张艳萍.结合研究生专业的自然辩证法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9):97-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辩证法四位一体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自然辨证方法应用于机关公共事物系统的探讨
于光远论自然
科学技术与田径的辩证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