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对分”模式在“食品添加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9蓝蔚青孙晓红卢瑛谢晶

科教导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对分课堂翻转课堂

蓝蔚青+孙晓红+卢瑛+谢晶

摘 要 “翻转课堂”是以“B-learning”为标志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对分课堂”则将教学分为讲授、内化吸收与讨论三个阶段。本文在综合分析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食品添加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将“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以QQ群与微信群等作为主要交流媒介,以EOL网络教学系统与蓝墨云班课等作为教学资源存储平台,结合自身教学特色予以实践,适当应用于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通过对“食品添加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构建“翻转+对分”的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予以说明。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对分课堂 食品添加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45

Abstract "Flipped classroom" is a blended learning mode marked by "B-learning". The "divided classroom" divides teaching into three stages: lecture, internalization, absorption and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food courses of "food additives"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the "flipped classroom" and "sub class" teaching mode of organic integration, in the QQ group and WeChat group as the main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EOL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blue Moyun classes such as teaching resources storage platform to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explor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 of food additives, we build the teaching mode of “rollover + bisection”, and illustrat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is mode in teaching.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bisection class; food additives; teaching mode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产物,其现已成为食品工业的灵魂,在食品工业的发展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定义,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随着全球工业食品总量的快速增长与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食品添加剂品种与产量持续上升。目前,全世界应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已多达25000余种,直接使用的有3000~4000种,其中常用的有600~1000种。因此,正确了解并掌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則与用量标准,是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高校的“食品添加剂”课程为2个学分,共计32学时,属应用型课程,内容涵盖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生物化学与食品微生物学等基础知识,具有课时少,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等特点。目前的高校教学主要以“灌输填鸭式”的课堂讲授为主,抽象理论“左耳进,右耳出”,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加速的背景下,由于学生生源质量不均与教师讲课能力不足等原因,直接导致该课程的授课质量明显下降。

信息化时代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教师定位与角色转换、学习方式发生相应变革,“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教学法也称“颠覆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主要通过学生在课下自学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课堂时间用于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与传统“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写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简称为PAD课堂,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与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实践证明,翻转与对分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并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授课效果。对此,笔者自2016年2月起,在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选修课“食品添加剂”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考核体制等改革的基础上,将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适度引入其中,取得较好效果。

1 “翻转+对分”教学模式的前期准备

1.1 交流平台

以QQ群与微信群作为主要交流媒介,以EOL网络教学系统与蓝墨云班课作为教学资源存储平台,笔者通过将选课学生建群,适时上传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也使教学资源库得到完善。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及时下载教学课件与教学视频进行自学,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记录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通过网络软件反馈学习效果。任课教师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整理分类,并进行分析总结,为后期的课堂讨论做准备。endprint

1.2 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教学将传统的知识传授由课堂转移到课前,对课前教学材料的准备尤为重要。 考虑到高校自身现状,主要借助于网络精品课程与网络资源,在各类教学经费的支持下适当开发建设MOOCs平台与录制慕课视频等。使教学资料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为便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反馈情况,仍需针对学生自学部分确定一些学生难理解、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还要根据学生水平,设计相当数量、难度适中的课前练习,要求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练习,以确认学生对该模块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1.3 课程设置

“食品添加剂”教学内容与既要考虑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要考虑其专业特殊性,与后续课程有关联且教学内容不重复,通常可将内容分为调色类、调香类、调味类与调质类食品添加剂等四大模块。笔者针对教学内容,整理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PPT与微视频,并对每一模块下再细分成若干专题,每一专题分配相应学时。如调色类食品添加剂可分成着色剂、护色剂与护色助剂、漂白剂等。 每个专题制作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课前练习等教学导案。通过PPT将教学内容予以展示,使其结合教材与教案能够独立学习。对其中部分文字描述难以理解的内容,则可经由微视频加以展现,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其学习兴趣。

2 “翻转+对分”教学模式的实践安排

为使“翻转+对分”模式在课程教学中获得最佳体验,笔者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两个本科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在第一堂课上就对课程设置、授课安排与考核方式等内容进行详细部署,并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予以说明。由班委对选课学生按4~5人为单位形成小组,指定组长,担任小组的工作组织者与协调员。布置的各项课程作业与工作任务均由其转达给相应组员,并对其学习绩效予以评估。同时,教师根据各阶段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与预期目标,确定授课章节、自学章节、互动内容、课堂讨论与课外实践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要求提前确定讨论内容,通知学生根据章节思考题进行复习与预备交流。下一次课上,教师根据课程进度适当安排10~20分钟的小组交流讨论,通过小组汇报或课后作业形式提交讨论结果。

此外,笔者还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置“考考你”、“帮帮我”等案例分析与情景互动。期间,主要针对“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与“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等开展辩论交流,并利用课后组织进行“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的市场调研,让学生与食品添加剂近距离接触,更好了解其在食品中的使用种类、作用特点与合理用量,分析其是否存在食品安全危害等。在教学考核上将日常出勤、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调研汇报、期末考试等部分相结合,以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表现。同时,还建立起“翻转+对分”控制系统,将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与计划预期效果作比较分析,找出其中差距,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纠正计划,制定相应措施。

3 “翻转+对分”教学模式的问题建议

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尝试,学生课堂内主动学习与自觉参与的意识显著增强,能按要求自觉完成授课期间的各项作业,能有思考、有准备地参与小组讨论,总结环节中也能针对部分问题积极发言。课堂外,学生借助网络资源与学习教材查阅资料;课堂上,学生踊跃提问与积极参与,给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学生课堂外完成作业与市场调研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其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文献资料的检索,并结合教师的授课内容撰写读书笔记,就能更好理解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与使用原则。通过市场调研活动,让学生走進超市调查记录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种类、作用特点与合理用量,分析其是否存在食品安全危害等,能将食品添加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更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为今后其致力于食品工业发展打下基础。

然而,该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教师要在课前花费较多时间去整理课前材料,做好教学导案,使其工作量加大。对学生而言,要实现课堂的翻转与对分,也需要其在课前花费更多时间进行自学,使其课外学习时间延长,休息时间相应减少,加重了其学习负担。同时,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有限,讨论环节中还存在议题过大、过空或过难的特点,难以通过讨论得出明确结论;部分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讨论效果不佳,也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教学模式仍有待于后期通过指定讨论案例与聚焦讨论范围等加以完善。

“翻转+对分”教学模式的出现,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师生双方都带来较大挑战。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只有敢于接受挑战,不断尝试摸索适合“食品添加剂”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通讯作者:谢晶

基金项目:2010 年“食品冷冻冷藏系列课程”上海市教学团队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微生物.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2014.12.

[2] 郭志华,王红艳,王聪,等.食品专业普通生物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阴山学刊,2017.31(1):117-119.

[3]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5-16.

[4]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5] 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食品添加剂对分课堂翻转课堂
几种食品添加剂对山楂果丹皮品质的影响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的关系探究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空气中80%是“食品添加剂”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