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中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研究
2018-01-29杨红荃夏雪薇
杨红荃+夏雪薇
摘 要:职业教育经费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职业教育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经费投入作为保障。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筹资体制。通过对这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进一步梳理出这些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筹资中的经验。基于我国国情和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借鉴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三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筹资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的相关政策法律,加大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多元化筹资体制。
关键词: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杨红荃(1972-),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夏雪薇(1993-),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院校面向企业行业职工培训的长效机制研究”(编号:DJA170330),主持人:杨红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4-0065-09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都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业形势和社会民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一个国家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教育经费保障。广义的职业教育经费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职业教育的财力的总和;狭义的职业教育经费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用于发展各种职业教育事业的总支出;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指一个时期内投入职业教育领域的全部经费总额[1]。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职业教育重要性及其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因此,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确保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充足、可持续的重要基石。西方发达国家在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且各具特色。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三个国家的职业教育经费资料表明,其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多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通过政府立法明确企业的责任以保障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借鉴和参考这三个国家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做法和经验,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研究
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都是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与其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息息相关,而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在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上的差距是造成它们职业教育发展差异化的原因之一,为此,有必要了解这三个代表性国家在其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上的经验。美国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阶段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机构之一,被稱为“美国的最佳特色”;TAFE学院在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中所担任的角色相当于美国社区学院,在澳大利亚教育系统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国际认可的成功的职教模式;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德国高中后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
(一)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
美国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两年制公共教育机构。其前身是初级学院,在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后,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名为社区学院,并遍及全美各类社区,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机构。美国社区学院作为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目前,美国社区学院除学生学杂费外,不仅有州和地方政府资金拨款、联邦政府资助,还有社会组织与私人团体资金的投入,此外还积极通过为社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和合同培训来增加社区学院的经费[2]。美国社区学院经费来源多渠道和投入主体多元化,是美国社区学院经费保障机制的重要特点。
在美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中,州政府及州以下的各级地方政府的拨款占据主导地位。如图1所示,近年来,美国两年制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中,州政府拨款约占42%,联邦政府拨款约占6%,地方政府拨款约占23%,学生学杂费约占20%,其他资金约占9%[3]。由此可见,州政府的经费投入比例最高。
1.美国联邦政府经费投入。美国联邦政府对社区学院的教育经费投入有直接拨款、项目基金和贷款等形式。美国政府每年会颁布《双年度预算法案》,作为本财政年度为高等教育和美国社区学院协会(AACC)进行最终拨款的通道。它为美国社区学院筹资开放了以下项目:1)充分资助佩尔补助计划:佩尔补助可以帮助低收入的社区学院学生。目前,每年有300多万社区学院学生依靠这个计划来支付学费、书籍费、交通费和生活费。2)重新授权卡尔·帕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CTE):授权建议通过建立更严格的要求,提高资助计划的质量,使CTE计划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企业和行业中的定位,并为高薪、高需求职业的学生做好受教育的准备;授权提议建立一致的定义和问责指标,便于清楚地了解国家和州级CTE的绩效,以督促社区学院的学术成果、技术技能和就业成果;通过包括双重入学、工作经验、综合交付基本技能和可堆叠的高等教育证书,更新该行为,以加强对学生成功的支持。在2014年的总统预算中,为卡尔·帕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案拨款11亿美元,用于资助社区学院。3)增加成人基础教育资金:成人基础教育补助金是《劳动力创新与机会法案》中的一部分,每年帮助180万参与者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在美国2015年的双年度预算法案中,该计划的供应达至606.3百万美元。4)加强高等教育法供资:高等教育法供资是支持联邦学生参与社区学院的援助计划,用于加强社区学院学生的入学率。该计划旨在增加社区学院的资金,其中就包括加强机构(HEA标题III-A)计划。加强机构计划对社区学院提供资源支持,扩大社区学院的能力,为低收入的学生提供资金,提高和加强学术素质,稳定学院的管理制度和财政制度,促进美国职业教育加速发展。随着美国对公共高等教育支持力度的下降,这一计划的支持越来越重要。社区学院呼吁国会在2016财年为该计划提供8500万美元[4]。endprint
2.个人学费投入。美国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多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其中,学杂费占社区学院总经费投入的20%。低学费的政策是美国社区学院的特点之一。2015-2016年度公立两年制社区学院的生均学杂费为3440美元,公立四年制高校的生均学杂费为9420美元。2016-2017年度社区学院的生均学杂费为3520美元,比2015-2016年度增加了80美元,增长比为2.3%。2016-2017年度四年制高校的生均学杂费为9650美元,比2015-2016年度增长了230美元,增长2.4%[5]。在美国社区学院全面的学生资助政策的保障下,虽然学杂费收入占社区学院总投资的20%,但社区学院学生的个人负担还是低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
3.社会经费投入。在美国,社区学院的教育服务以社区为中心,着眼于社区需要,为社区纳税人服务,实现“教育社区化”和“社区教育化”。社区对社区学院的投资有两种形式:一是与企业进行合同培训。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不仅能提升社区学院学生的入学比例,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开始提供职业培训;20世纪50-60年代以后,美国部分州对社区学院承办的培训项目进行财政补助;到20世纪80年代,企业培训项目投入已是社区学院融资的来源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逐渐复苏,美国联邦政府自1990年起在培训企业员工方面的预算每年超过70亿美元。1988-1998年的近十年间,美国企业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的开支年均递增5.5%,1996年达56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用于高等教育经费的一半。美国经济复苏以来,企业对社区学院培养的技能劳动力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员工的积极性持续增加,投入职业教育的费用也不断增长,企业投入约占公立社区学院总经费的6%。二是私人慈善捐赠。社区学院的捐赠主要来源于当地社区内的企业和校友,有些大额捐赠会成立基金项目,部分捐赠也常用于学校日常活动或图书馆书籍等学校软硬件建设。
(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
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教育系统,提供各种科目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学徒教育和职工培训。TAFE学院在澳大利亚教育中所担任的角色相当于美国的社区学院,在澳大利亚教育系统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TAFE学院的经费是有一定的保障的,一方面,TAFE学院的经费投入渠道非常广阔,包括政府拨款、学费收缴、企业投资、学校创收、社会捐赠等;另一方面,TAFE学院的经费保障体系也较为完善。
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企业投资和个人投入等多种渠道,其中政府拨款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如图2所示,2015年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经费投入总额为9812.4百万美元,其中,政府拨款占据主要部分,澳大利亚政府拨款4575.1百万美元,占总数的47%,州地区政府所投经费占比34%,社会服务收益占比11%,学生学费收缴总额为511.3百万美元,占比5%[6]。
1.澳大利亚政府经费投入。与澳大利亚的政体相适应,澳大利亚财政分为联邦财政、州财政和地方财政三级。与澳大利亚联邦制的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相适应,澳大利亚的教育财政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作负责的。各州主要负责为学前教育、普通公立中小学教育和TAFE学院提供经费,并拨款给非公立中小学和非官方的学前教育中心;联邦政府负责为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全部经费,并对学前教育和TAFE学院提供补充经费。
澳大利亚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拨款采取以经常性拨款为主、项目招标为辅的方式。经常性拨款占澳大利亚公共职业经费的70-80%,主要覆盖于澳大利亚职业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等各个方面。培训项目招标是澳大利亚政府分配职业教育运作经费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学院获取运作经费的主要途径。
(1)澳大利亚政府经常性拨款。经常性拨款占澳大利亚公共职业经费的70-80%。这类拨款只用于TAFE学院,覆盖TAFE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等各个方面。但具体院校拨款数额的确定则由政府和各TAFE学院协商决定。政府作为TAFE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其经费投入占总经费的70-80%。如图3所示,从2011年到2015年,澳大利亚政府经费投资的发展趋势如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5年的联邦政府拨款达到4575.1百万美元,高于2014年1446百万美元,甚至超过了州和地方政府的拨款。虽然州和地方政府在2015年的投资略低于联邦政府,但在这五年期间,州和地方政府的投资仍然占政府投入的绝大部分[7]。
(2)澳大利亚政府培训项目招标。培训项目招标是澳大利亚政府分配职业教育运作经费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学院获取运作经费的主要途径。澳大利亚国家和各级政府通过年度拨款和有竞争力的招标安排资助TAFE学院和相关教育机构,即根据职业院校的人数及开设的课程数,按照一定的标准拨给。在不同的州和领地,政府对职业院校和教育机构的自主安排也不同。
为了促进企业员工的劳動技能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澳大利亚政府提出了相应的年度培训计划,包括:1)个人贷款和奖励计划。澳大利亚各州和地方政府将以奖学金、项目补贴和政府贷款等形式资助职业教育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期间的费用,如职业教育费用资助贷款方案。2)技术发展和雇主奖励计划。澳大利亚的州和地方政府将以补贴和奖励作为雇主招聘和培训员工的费用支持。企业除了可以对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个人进行资助和补助,还可以投入经费为员工开设职业培训。3)建立资助全国培训体系。澳大利亚各级政府为行业组织提供资金以支持其培训体系,并促进技能需求的识别和技术项目的发展,例如行业技能委员会和澳大利亚学徒中心的资金支持。
澳大利亚政府对一些特殊职业教育项目也进行了相应的资金投入,例如:1)特殊需要资金。政府投入资金支持个人或社区的特殊需要,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进行职业培训。2)职业教育学校基金。政府通过向有关部门提供信贷以支持基于学校的职业教育项目。3)贸易培训中心。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政府拨款为TAFE学院建设贸易培训中心以及提供中心所需设备。endprint
2.个人学费投入。澳大利亚TAFE学院对在校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数额由其专业决定,学费的缴纳大致采用两种方式:1)缴纳全额学费。缴纳全额学费的学生可享受25%的优惠政策。2)学生贷款方式,可以部分贷款,也可以全额贷款。政府采取贴息政策,因此,学生贷款的利息不随物价因素上涨。学生贷款的还款期一般为15年以上。学生毕业后若暂无偿还能力,可暂不还贷,学费的偿还率与学生的薪资相关。澳大利亚政府设有一种教育基金,适合于TAFE学院的学生贷款利息,该基金的利息则用于弥补部分TAFE学院的办学经费。
3.企业投资。澳大利亚的行业、企业都认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保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会将培训作为一种投资。一般来说,澳大利亚企业界每年用于各种形式培训的费用约为25亿澳元。一些行业会将资金投入TAFE学院以培养专职人员。还有一些行业会通过奖学金的形式向学生和培训者提供教育经费。行业还会投资以帮助TAFE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或提供培训场所来完成学生的实训教学。因为TAFE学院能够培养出掌握先进技术的新员工,企业也乐于为TAFE学院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优秀的实训兼职教师。另外,澳大利亚的企业还建立了全国范围的模拟实训公司网络,为TAFE学院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
(三)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现状
德国的职业教育采用的是双元制体制,即以企业中的实践培训为主,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属全日制高中后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入学者除要求有相当学历外,还要求经过双元制或中等职业教育并应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经验[8]。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由社会众多部门参与的多元多层次的管理体制,因此,除联邦和州政府外,经济部门、行业协会、联邦劳动局、各类公共部门和教会均是其发展的直接参与者,这也决定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的多途径性[9]。
1.德国政府经费投入。德国各级政府承担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的经费保障,尤其是双元制中的职业院校。因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州教育文化部主管范围内,其经费是由州政府和地区教育部门共同负担,并根据州和地区教育部门之间的职能进行分配。关于德国各级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通常情况是(如图4所示):1)参与培训者和企业通过纳税的方式,对自己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进行投资;2)国家联邦政府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50%的培训津贴,另外的50%培训津贴由各州政府承担;3)除津贴以外,州政府支付的80%政府投资中还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中各类学校内部事务费用,例如教师薪酬、师资培训费用、课程制定费用等;4)地方教育部门则承担20%的政府投资,主要负责职业教育中学校的外部事务融资,例如建筑维修、翻新校舍、采购教学资源等费用。
表1提供了2010-2015年德国政府对德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相较于对企业内的职业培训和联邦就业局培训的经费支持,对基于学校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一直是政府的主要投资对象[10]。
2.企业投资。德国企业深度参与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校外实践教学、评价考核实践教学成果、培养和提供师资等责任。企业作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主要投资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
企业负责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企业实践培训内容提供资金,其中,一些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及经营、服务性行业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资助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实践培训内容,它们能够自主决定接受培训的职业、在法定条件下参与培训的学员人数以及职业培训所需的费用。这种直接资助的企业还会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购买培训设备,并且负担实训教师的工资和学徒的培训津贴;由于对技术工人的大量需要,这些企业会利用自身的培训中心培养后备力量。
除大型企业直接融资外,在部分行业会进行集体协商,即以一定的条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培训内容进行融资。在“培训到订单”的模式中,原则上,每个企业都理应提供专门的培训服务,以偿还费用;但实际上,因为中小型企业一般缺乏建立附属培训中心的能力,它们通常会将培训服务共同融资到某一家大型企业的培训中心。这种按照行业的特点集中对职业培训进行投资的方式称之为企业集资资助。在这种投资方式中,企业会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而确定一定的投入资金比例,既要保证基金数额不受经济状况变化的影响而经常变动,又为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经济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职业教育和企业市场的供需平衡。在这种投资中,小型企业除了支付实训教师的工资和培训者的津贴外,还需支付大型企业的培训中心的使用费用和受训者在培训中心的培训费用[11]。
由此可以看出,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的经费投资中,国家政府和企业是主要的经费承担者,并且还提供着较高的投资,因此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不需要缴纳学费,还能够得到生活津贴,学生的社会保险也会由培训企业缴纳。这种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为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都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基础和保障[12]。
(四)美、澳、德三国的高等職业教育经费投入特点
美国社区学院、澳大利亚TAFE学院和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方面都有着其各自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1.政府财政性拨款占比最大。在美国社区学院和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经费投入中,政府财政性拨款一直占有最大的比例。根据上文中的数据,在美国两年制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中,美国州政府、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总共拨款约占总经费投入的70%,美国州政府对社区学院的经费投入还在逐年增加。根据2013年至2017年美国州政府对社区学院的拨款数额(图5所示),美国州政府对社区学院的经费支持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1,064,446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1,192,598美元。其中,2017年的州政府投入中,包括401,598美元的年度拨款和791,000美元的后续年度财政。美国经济复苏以来,企业对社区学院培养的技能劳动力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员工的积极性持续增加,投入职业教育的费用也不断增长,企业投入约占公立社区学院总经费的6%[13]。endprint
在澳大利亚,如上文图3所示,2015年TAFE学院9812.4百万美元的经费投入中联邦政府拨款达到4575.1百万美元,占到总投入的47%,各州地区政府拨款3333.4百万美元,占总投入的34%,政府财政性拨款总额约为TAFE学院经费投入总数的70-80%。
2.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律。运用法律来规定有关各方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职责,是筹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费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1)在美国社区学院筹资的政策保障中,美国政府1917年颁布的《史密斯·休斯法》和1946年《乔治巴登法案》都规定了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资助方式与金额;1963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尤其是社区学院的教育经费作了安排,并追加了拨款。1968年,美国政府通过对1963年《职业教育法》的修正案,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级职业教育经费总额由1965年的6.05亿美元增长至1969年的14亿美元。
(2)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的有关职业教育经费方面的法律有:1988年颁布的《拨款学校资助法》、1989年颁布的《拨款技术与继续教育资助法》、1992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助法》等。其中,澳大利亚于1990年颁布的《培训保障法》规定,年收入22.6亿澳元以上的雇主应将工资预算的1.5%用于对其员工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14]。
(3)德国政府也会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来筹措教育经费,例如1969年德国政府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了作为举办双元制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企业应提供职业教育经费的责任;1976年9月7日颁布的《扩大职业培训场所促进法》规定了增加新职业培训场所的促进措施,并规定了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徒在学习期间的收入和津贴待遇等;1990年德国颁布了《设立德国统一基金法》,为联邦政府帮助东德地区发展职业教育设立专用资金。
3.学生资助体系较为全面。在政府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助学金方面,美、澳、德三国分别有具有符合该国国情的资助政策。美国政府对美国社区学院的资助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的佩尔助学金、教育机会助学金和勤工助学金,三者比例总和占社区学院学生资助的75%以上。其中,佩尔助学金是联邦政府向社区学院拨放的数额最大的助学金,也是支持美国中低收入家庭学生的主要资金来源,2014-2015年度佩尔助学金生均年资助为5730美元。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为减轻学生的学费负担,在TAFE学院引入在高等教育实行的高等教育贡献计划,为TAFE学院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并采取贴息政策,确定最低的还款金额,尽量减轻学生在读时的学费压力。德国政府也对德国继续教育和培训提供公共资助。例如继续教育和培训奖学金计划,由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执行的持续培训奖学金计划,为有才能的、完成初级职业教育的、正处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培训资金,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可以在三年的资助期内申请到6000欧元的补助金。
4.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体制。美国社区学院和澳大利亚TAFE学院都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性拨款为主的,个人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多元化筹资体制。在这种多元化的筹资体制中,美国社区学院的经费投入中有20%来源于学杂费;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经费投入中,学生学费收缴仅占总额的5%。美国社区学院应社会需要产生和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不同的教育服务,因此社区学院除了政府资助外,还获得大量社会资金。企业会以培训合同的形式对社区学院进行投资,部分企业还会提供实践培训所需的设备及场所;社区内的企业和校友也会对社区学院进行慈善的捐赠。在澳大利亚,企业和行业或以直接投资、或以建设实训基地、或以提供培训资源、或以奖学金等各种形式对TAFE学院进行投资,以帮助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德国,企业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德国企业承担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大部分费用,这一投入将计入企业经营成本,是培训企业为职业教育所作的贡献。
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研究
高等職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在2015年初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以保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经费投入现状
职业教育经费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其中,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是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经费的74%[15]。这充分体现了政府是职业教育的投资主体,财政在职业教育投入中起主导作用,财政性职业教育投入方式往往释放出特定信号,从2013年起,中央财政改变以往项目管理的方式,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一次性下拨职业教育补助资金(目前学生资助资金另行下达),具体分配使用由各省统筹。这种投入方式,是基于国家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背景下实施的,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意义。
(二)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经费投入的特点
1.财政性经费投入呈上升趋势。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如图6所示,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为1452.39亿元,比2006年的370.54亿元增长了2.92倍,年均增长率为18%。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823.67亿元,占总量的56.71%。比2006年的118.62亿元增加了705.05亿元,增长了5.94倍,年均增长率达25%。2006年以来,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公益性认识程度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也大幅度增长,比重逐年上升[16]。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增加,有力地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endprint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体处于持续增长的阶段,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总额的比重偏低。由表2可见,普通高等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额的21.5%,而高等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额的4.8%;普通高中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额的10.60%,而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仅占教育经费总额的6.6%。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事业收入所占比重减小。教育事业收入主要是指通过学生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等组成的一系列费用,即通常所说的学杂费,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虽有所增加,但学杂费在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2007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中学杂费所占比重为47%,受国家政策影响,2011年已下降至35%,至2014年,学杂费所占比重为22%。
3.企业投入与社会捐赠比重较小。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模式中,企业和社会团体对其的投入十分有限。在2014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民办学校举办者的投资为287万元,社会捐赠仅为82万元,两者仅占经费投入总额的1-2%。企业投资和社会捐赠是社会力量资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分担高职教育成本的重要方式。相较于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投入中的比重,企业和社会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微乎其微。
三、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启示
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三国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已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美国社区学院、澳大利亚TAFE学院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尤其是教育经费多元化投入体系值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中央政府财政拨款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4》显示,2013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448,821,774千元,中央政府投入163,646,725千元,占到了6.7%;而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拨款82,366,948千元,占其教育总投入的56.7%,这已是近几年来的最高比重。但根据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三国的财政拨款的经验可知,财政拨款总额需要占据职业教育总收入的70%左右,并且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合理承担教育成本[17]。由此可见,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拨款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总额的比例,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在增加教育经费的同时,确保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也得到提升,并提高各级政府投资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保证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在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逐步达到国际惯例的标准,以保障我国职业教育平稳发展。
(二)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所建立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都有相对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并对参与筹资的各方主体的权利、职责和义务有着较为具体的规定。例如,1994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从学校到工作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了美国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义务;澳大利亚的《培训保障法》也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保障培训者的权益;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规范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明确了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应承担的责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也对职业教育财政资助做了相关规定,但由于规定的内容过于宽泛,在具体执行层面还缺乏一定的威慑力,难以发挥真实效用。由于缺乏真实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教育财政投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有关教育利益补偿的法律还处于缺位状态,社会力量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因此,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资金筹措的法律保障机制,并且要继续完善我国教育财政的相关法律,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在职业教育经费筹措中的相关责任和义务,从而保障职业教育筹资能够有效开展。
(三)健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资助体系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享有与普通高校同等的资助政策,其中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实施这些资助政策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体系中,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资助力度和财政拨款落后于普通高等院校,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名额较少,覆盖面较低,高职院校的资助项目不够健全,缺乏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专项资助项目,因而高職院校的资助资金难以满足高职院校的学生需求。而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资助体系更为健全,例如美国社区学院的佩尔助学金、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高等教育贡献计划、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助学金计划。在美、澳、德三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费均低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费的基础上,美、澳、德三国政府还为其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完善的资助体系。因而我国应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学费收取政策,降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费,为就读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全面的助学贷款。我国政府应该通过宏观调控来控制学费的收取标准,并制定合理的高职院校学生学费负担比例,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收费制度。同时,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资助体系,保障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统一的资助政策能全面实施,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等已有的资助项目能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并结合我国各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补充高职院校的资助项目,逐渐扩大资助资金的覆盖范围。
(四)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不仅能够缓解完全依靠国家办学所带来的压力,缓解财政能力有限带来的教育投资经费紧张的局面,还能不断扩大职业院校办学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政府的单一依赖,使职业学校自主地向市场寻求更多的办学资源。美国社区学院作为其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形成了以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拨款为主、经费来源多渠道和投入主体多元化的筹资模式,有效地将职业院校与工商企业进行衔接,职业院校从企业界获得大量的资源补给,企业则从职业院校中获得大量的技术人才。澳大利亚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拨款采取经常性拨款为主、项目招标为辅的方式。除了政府的经常性拨款,对于一些冷门培训项目或职业教育研究项目,政府采取市场竞争来选择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校。为了促进企业员工的劳动技能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澳大利亚政府提出了“新学徒培训计划”等计划,并以政府出资75%以上、个人和用人单位支付20%左右经费的方式,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协商,自主选择培训单位来完成培训任务。吸取国外多元化筹资的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筹资模式,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让更多的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其中,以机构、项目、基金等多种方式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endprint
参考文献:
[1]袁旖旎.浅析澳德美三國职业教育经费筹措保障体制及其启示[J].科技视界,2016(4):170-171.
[2]冯映辉.美国社区学院多元化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郑州大学,2016.
[3]张晶晶.美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来源分析[J].职教论坛,2016(28):75-80.
[4]Urge Congress to Restore Funding for Community College Priorities[EB/OL]. http://www.aacc.nche.edu/newsevents/News/articles/Pages/11102015_1.aspx, 2015.
[5]Trends in College Pricing 2016[EB/OL]. https://trends.collegeboard.org/college-pricing.
[6][7]Austral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atistics financial information 2015[EB/OL]. http://www2.ed.gov/about/overview/budget/budget17/index.html.
[8]李继廷.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比较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37.
[9]石伟平.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44.
[10]Hippach-Schneider, U.; Huismann, A..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Europe—Germany. Cedefop ReferNet VET in Europe reports, 2016[EB/OL].http://libserver.cedefop.europa.eu/vetelib/2016/2016_CR_DE.pdf.
[11]郑晓薇.德国企业投资学校职业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7.
[12]李继廷.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比较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52.
[13]Department of Education Fiscal Year 2017 Presidents Budget[EB/OL]. https://www2.ed.gov/about/overview/budget/tables.html?src=rt.
[14]张翌鸣.澳英两国职业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13:224.
[15]教育部财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16]苏敏.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成绩、问题与政策建议[J].职教论坛,2013(25):4-8.
[17]张连绪,王超辉.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国际比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9):12-15.
责任编辑 韩云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