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寻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2018-01-29周恩智张鸿韬

科教导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合理性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周恩智+张鸿韬

摘 要 从理论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要求的角度来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寻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解析,是基本的前期逻辑梳理;尝试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角度剖析其内容选择的传统文化指向,是一种完全必要的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内容建构起一座精神财富的宝库,其优秀的品质与人们对价值和意义的执着追求相契合,就更加能够引起共鸣、获得认可;道德的全人类性、先在的主体认同基因、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地位以及“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寻源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合理性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 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40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quirements and preciseness of the system theory,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find the sour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full analysis, preliminary logical analysis of basic; try from the point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point of view of its content sel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study and discussion of a completely necessary. Active cont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construct a treasure house of spiritual wealth, its excellent quality and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ersistent pursuit of fit, it is easier to resonate and gaining recognition; effect of moral humanity, first in the main identity genes,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foundation status and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find the source of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strong support of rationalit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ationality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在追问:我国近几十年德育效果差,德育效率低的原因是什么?除了社会大环境、指导观念、方式方法、队伍结构等方面的考量,学界的很多前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面提出了各种思考: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对受教育者所进行教育的内容是否有待补充、完善甚至改进?如何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特定时期突出哪些内容?除了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如何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关怀人的成长为根本目的,正确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内容建构起一座精神财富的宝库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比如,优秀传统文化,西方进步学者和思想家的成果,现代科学文化成果,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必然要求相关教育内容的科学化,以此为出发点,开放性地合理吸收一切具有先进意义和现实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也是所要探讨的内容的一个大的前提。

在可供思想政治教育选择的诸多内容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怡情养志、孕育文明的重要作用,是极为重要的道德资源。比如,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胸怀,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 、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这一点,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无需赘述。

不过,要归结到一个重点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容,不仅因其优秀而值得继承,而且因为其优秀的品质与人们对价值和意义的执着追求相契合,就更加能够引起共鸣、获得认可,这无可置疑。

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寻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还存在于道德的全人类性

过去我们强调较多的是道德的历史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阶级性,却没有给予道德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以足够的重视:道德具有共同的人性基础和相似的物质基础,那么,在肯定道德的差异和历史性的同时,也就需要关注道德的共性和全人类性。

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不同时代的道德体系之间有着共同或相一致的地方,我们一直以来所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积极的道德内容与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追求之间就体现着这种关联性。正如惯常所说:由于人们在生存、和谐、秩序等这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层面的共同追求,就使得不同时代的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在道德上表现出基本一致的诉求,并发展成为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被我们在现时现世所认可,冠之以“优秀”二字,就是道德的全人类性的很好的证明。正是由于道德的全人类性的存在,当前的社会和个体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传承久远的本土文化中具有共性基础的、生命力持久的内容,——这也为我们充分开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资源提供了合理动因和有力支撑。endprint

3 先在的主体认同基因是其又一支撑

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之上,观照影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主观因素,更加可以找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

在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文件《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就有这样概括,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核心是主体认同。对于主体认同而言,除了利益认同之外,起着重要的导向或基础作用的就是价值认同或心理认同,而后两者在很大意义上是主体在一定的外在社会环境中,基于文化底蕴和个人实践的再选择。而这种再选择的具体条件,尤其是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承续和沿革的结果,也就是说,处于弥散和渗透着中华特有文化环境中的国人与传承至今的中国文化之间具有必然的、先在的联系和认同基因,这种先天的内部道德环境使得对受教育着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更为可能。

4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地位决定了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如上所述,特定的文化环境对于身处其中的人们其思想观念的形成,既有先天“打底色”的影响,又有后天“涵育人”的作用,也就是说,无论如何,中国传统文化都为我们的所思所想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来自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各种观念的包围与冲击之中,其中固然有“各具其美”的内容,但也必定存在与社会进步向左的东西,对普通民众而言,进行合理的甄别与选择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更勿论普遍一致地在“擇善而从”的基础上实现思想观念向更高层次、持续而稳定地发展和进步。

那么,思想品德方面追求深层和持久发展的特点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其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具有较为广泛的、共同的“认知基础”,若能善加引导,更容易相互融通、达成“一致共识”,在新的目标和层次上形成足够强大的“精神合力”。其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唯其深厚”,才能“发力深远”。它既能够为人们接受合理的观点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又能够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持久探索,从而不断达到思想品质的新的境界。

5“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较强的认识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基础。

当前,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交相汇聚,互异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与本土文化交流、碰撞,裹挟而来的一些参差不齐的信息也一并强烈地冲击着国人。在这一过程中,不少人难以辨别良莠,或者无所适从,或者盲目崇外。究其原因,除了认识主体自身缺乏合理地进行理性思考的知识结构和科学方法,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接纳和坚定的持守。正因为不具备此种思想认识上的原则性前提,所以很容易被外来的新事物所左右;当不同的观点同时蜂拥而至的时候,自然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接纳和坚定的持守源于对该种文化的足够的自信。

其实,很久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坚持强调“文化自信”。应该说,这种自信除了来自本土文化的“独具特色”,更离不开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优秀”的基因。积极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优秀成果,探求其与时代和世界相接轨的精神果实,把它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以此来收民心、服人心,则可以期待更为可行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在选择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尽可能利用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资源、吸收符合社会和个体发展利益的有益成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依据。

近几十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基本上包括四大板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及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教育。后来把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等等也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范围。

这些内容,对多数人而言,耳熟能详;但在实践中,无法贯彻到行动中去的,也绝非少数。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无法排除内容自身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一因素。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包括国家、社会及公民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之间渊源深厚,却又有巨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定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开放、客观的态度扬弃固有认识,在多方寻求更具现实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深入开发和合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化和具有实效,与现时代的社会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应该是非常必要而且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日报,2013-12-24.

[2] 张社强.日本、韩国、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

[3] 张焕庭.教育辞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886.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理性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观察
奇遇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