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2018-01-29郁晓静

考试周刊 2017年56期
关键词:自主探索激趣引导

摘 要: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情趣;拓展空间,培养探究热情;运用教学手段,立足于引导积极探索;注重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培养探究激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

关键词:引导;激趣;自主探索;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就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何谓探究?“从无到有”才是探究,“从无到有”就是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从不明白到明白的过程。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是体现在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但又不能直接解决的新问题。而“欲望”会让人产生一种冲动,是动力的源泉。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讓学生充分感受,真正体现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以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前提,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地投身于探究活动之中。创设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情境,要把握好“激励情感——设计问题——组织问题”三个环节,创设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难易适度。

例如,在认识整千数一课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提问星期一早上,全校学生都站在操场上参加集体晨会,你觉得我们学校的学生多吗?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吗?通过这一问题引出整千数及一万,让同学感受万这个数字有多大。又如在比较数的大小一课中,我可以提问国庆快到了,为了迎国庆,庆国庆,很多商场的商品都在进行打折甩卖,上个周末,李老师去了泰华商城,拿了一张电器价格的宣传单。(出示挂图),从这张宣传单上看,电视机和空调比,哪一台的价格低一些?要看哪一台的价格低一些,就是要比较什么的大小呢?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创造或利用适合于学生特点的学习环境以及数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数学方法的直观性,使学生面临具体的学习任务,不断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及时运用评价等手段,引导并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 贴近生活,培养探究热情

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他们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探索者。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尽量让课程贴近生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就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就放手让他们自学;凡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得出的就放手让他们去完成;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解决……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在自主探索中学会求知,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解决除法问题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星期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东园划船,一条船能坐4个人,你们能帮老师出主意老师需要租几条船吗?”听到老师要请学生帮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跃跃欲试,在同学们的激烈讨论下最后确定了解决方案,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三、 亲自参与,促进探究激情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先生认为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

例如在千克与克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掂一掂,称一称,感受千克的重量有多重,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又如在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在学习了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后,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场景:创设商场营业柜台,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旅馆营业员和小朋友,对话如下:

小朋友:阿姨,我们班有男生24人,女生18人,需要定房间。我要给你多少钱?

营业员:小朋友,我们一间大房可以住4人,一间房20元。一间小房15元,可以住2人。你要怎样定呢?

这样的应用题改变了以往应用题的叙述方式,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来提供相关信息,真正吸引学生的其实应该是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给学生创设和睦的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探索过程中,给予抛砖引玉,使问题得到解决,达到研究的目的,培养他们探究的能力。

作者简介:郁晓静,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激趣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