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建构主义看李镇西老师的语文课堂

2018-01-29於青

考试周刊 2017年55期
关键词:李镇西语文课堂教学建构主义

摘 要:李镇西是当今语文教育界的“变革者”,他的教学体现着建构主义。李镇西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诠释着自己的教学理念,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总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气势点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他的教学培养了独立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李镇西;建构主义;语文课堂教学

作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李镇西老师的语文课堂每一种文体的教学,每一节课的教学都与众不同,精彩纷呈,以发展“全人”为目的,体现着建构主义思想。

一、 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在西方兴起。在教育教学中,它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是主体积极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它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同时,个体对知识的建构是一种社会建构,也就是说个体对知识的建构必定是在社会互动中完成的。

2. 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不是教师简单传授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主动建构的主体,任何学习者都是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3. 建构主义师生观: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经验,因此他们对学习的主题是以已有的经验为依托的,是在探究这些经验基础上进行主动意义建构的主体,而非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同时,作为教师,他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应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 李镇西老师语文课堂对建构主义的应用

(一) 建构主义知识观视野下看李镇西老师的文言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凸显了文言文教学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调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传统的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困境,不能与新课标精神相适应。

李镇西老师在执教《师说》一课时,就试图让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知识的方式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的时候,李镇西老师把這些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以前的学习谈谈对韩愈的了解,事实上学生讲的也非常的好,李老师也会对学生的介绍给予补充,对韩愈的生平做了两点强调:第一,韩愈出身很苦,由兄嫂抚养长大,经历比较坎坷;第二,韩愈的求学也比较坎坷,考进士考了四次。通过突出这两点,学生可以想到,古来成功者,都必须经过磨炼。李老师给学生带来新的信息,学生自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古文运动的谈起是由学生主动提起的,学生讲到了古文运动的兴起的原因:辞藻华丽、诗讲格律化、文讲骈俪化。无疑,学生的发言很精彩,如果这一环节以教师为主,那么教师或许会再次强调这些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对学生来说也许就是浪费时间。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对文本的理解与翻译,李老师在讲解的时候,让学生先提问,让他们把自己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李老师认为学生之间甲问乙答比教师一人的解答更好,因为问题的提出便是研讨的开始。从建构主义知识观视野来看,知识是学生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同龄人之间经验较为相似,因此,同学之间的互问互答更有利于知识的解说与建构。

(二) 建构主义学习观视野下看李镇西老师的诗歌教学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需要借助原有的知识经验,在与他者的互动中主动建构新知。从李镇西老师执教的《再别康桥》一课来看,李老师在诗歌教学中强调朗读。朗读是学生对诗歌掌握程度的外在表现。李老师在授课的一开始是让学生谈谈对徐志摩的理解,内容不多,时间不长,之后,李老师便让学生一起读一遍,不出所料,学生读的参差不齐,李老师不得不打断学生的读诗,他认识到学生对这首诗的背景了解得不够,与此诗已有的知识经验较少,于是,李老师决定先不着急要学生读,而是给学生先介绍一下相关资料,补充一下背景知识。李老师出示了《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学生无疑被那些文字所感染。背景知识已有,李老师又稍作朗读技巧点拨,“要怀着温柔眷恋的情感,要读的轻柔一些,舒缓一些”,并做了范读。

(三) 建构主义师生观视野下看李镇西老师的作文评讲教学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应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李镇西老师认为作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如何定位好。所谓好的课堂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一定是要服从学生的“学”的。因为教师讲得再好,学生听不进去,接受不了,听了就忘,还是等于零!李镇西老师的课堂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他认为,真正民主化的课堂,就应该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面,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也才会更加热衷于把所思所想写出来,他们的写作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

三、 结语

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教学将如何发展,我们无法预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用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方向,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完善教学。李镇西老师的课“举重若轻,行云流水”,这是李老师经验的累积,思考的结晶,我们无法模仿,也无需模仿,向李老师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地批判来确立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4]何更生.《语文教学论》.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晁希来.《从建构主义理论看课堂教学变革》.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9卷第3期.

[6]付霞.《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於青,现就职于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镇西语文课堂教学建构主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合”乐而“不为”
李镇西:个人尊严高于“班级荣誉”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改变自己袁才有可能改变整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