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之以法 提高阅读能力

2018-01-29孙盈盈

考试周刊 2017年5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文章从注重导读、注重方法的指导以及注重品读培养等几个方面,论述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看法,以期共享。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閱读能力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现如今的阅读教学存在错位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致使阅读教学陷入“事半功倍”之旋涡。

改变传统低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发展观的有效阅读课堂,势在必行。下面主要探讨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 注重导读,激发阅读兴趣

1. 注重“温故知新”

阅读教学的情境的创设,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复习旧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如教学《雪》时,教师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描写“雪”而借雪抒发感情的文学作品而引出《雪》的教学主题,如《湖心亭看雪》《江雪》《沁园春·雪》,教师引导学生《雪》和这些描写雪的作品一样,是借物抒情的优美散文,作者鲁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而表现出来。教师再提出问题:作者笔下的北方的朔方的“雪”具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如此的导入,从已经熟悉的咏“雪”的文章、古诗词而导入到散文《雪》的主题的点拨,温故而知新,问题教学又有效将学生带进文本中。

再如《雷电颂》的阅读教学,在课之初,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的学习:上两节课我们阅读了鲁迅的《雪》,我们知道作者运用借景抒情、象征的手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雷电颂》,写法上与《雪》一样,也是借景抒情、象征手法,那么,作者的赋予“雷电”什么样的本质和特点,又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们可以预知吗?这样的导入,以旧代新、以旧引新,以旧促新,激发学生的对新阅读文本的兴趣和欲望。

2. 注重“以问激趣”

以问引思,以问促读也是激发阅读兴趣的主要方法。教师应善于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实现探究式阅读。

如《雪》的导读时,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

(1) 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2) 作者写了江南的雪以及朔方的雪,通过比较,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遗憾是什么?

(3)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的雪的?对北方的雪持什么态度?

……

这些问题,抓住文章的重点,立足文本阅读和理解,引发学生深入阅读,不仅读懂,也实现深层阅读,问题的提出,也促使学生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驱使下阅读课文,提高探究阅读的能力。

二、 注重方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1. 自由阅读,初读感知

课前自主阅读,是探究阅读的前提和准备,教师应布置适当的自主阅读的任务,引发学生初读感知,为课堂阅读增值提效。

如《敬畏自然》的教学,教师让学生课前阅读文本,并体会文题的意义,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敬畏自然》的敬畏是什么意思?你能初步感知《敬畏自然》的主题是什么吗?然后阅读课文,看看课文论证了什么问题,找到文章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句子,然后验证自己的读前的猜测是否正确。

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和大意,再从对文题的预测以及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为下一步的研读打下基础。

2. 探究阅读——与文本对话

探究阅读,也是深度阅读,是学生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如对于《敬畏自然》的教学,传统教学,一般是教师直接给学生分析文题的含义,然后逐段讲解,以让学生读懂为目的。而新课标强调探究阅读。

如《敬畏自然》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 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

(2) 作者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通过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真正走进文本中,走进阅读中。

三、 指导品读,提高欣赏力

阅读不能局限于字面的理解,应培养学生学会品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既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也学会赏析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表达方式。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对字、词、句进行“咬文嚼字”而领悟文章的意境、注意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等。此时,引导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写在文本的适当的空白处,学会标注,从而掌握品读的方法以及值得品读的一些方面。

《雷电颂》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诸如你劈吧,劈吧,劈吧!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句子,而进行赏析和品读,体会句子的修辞手法的精彩之处;对于《雷电颂》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更需要通过品读一些词语和句子,而从本身意义和寓意两方面进行思考和赏析,如剧中的角色屈原,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无形的长剑,土偶木梗,没有阴谋的……小岛等,理解其象征意义各是什么,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整体寓意;对于文章的语言特点的感知和欣赏,也是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不可忽视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从语言特点方面,引导学生去深入领会、主动交流,如《雷电颂》的教学时,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探讨性的问题:你觉得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对于文章的形式,也应该设计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稍加关注,如《雷电颂》与以往的课文相比,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品读需要教师应从多方面、全方位设计思考问题或者探究性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在“读——品——思——悟”方面下工夫,构建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构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引导学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学法上多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对阅读产生兴趣,并逐渐爱上阅读,语文阅读课堂就会绽放生机、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春华.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1).

[2]庄胜,张桂芳.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J].考试周刊,2014(15).

[3]王旭东.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2).

作者简介:

孙盈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中心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