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让“美”走进数学课堂

2018-01-29邓柳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杨威字母美育

邓柳华

【摘要】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这种内在的美,只有通过教师的充分挖掘,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渗透,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欣赏数学的美,体会数学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关键词】数学“美”审美情趣一、观察教材,挖掘数学美育因素美的事物看起来都是生动形象的,视觉冲击强烈。翻开数学课本,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除了对知识进行系统的编写,还精心配备了丰富多彩的相关的插图,其完美的装饰,美丽的封面,图文并茂的内容,都经过无数专家、学者的精雕细琢,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就地取材,深入挖掘教材潜在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减少课程引入的唐突感,唤起学生对数学之美的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受到审美教育。例如: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主题图中,将学生在平均分各种零食的场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精美图片深深吸引了好奇心强的低年级小朋友,不但激发了他们的探索除法的欲望,也让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使孩子们在图片的美的引领下一步一步走入了探索数学的内在美之中,完成教材外显美和知识内在美的衔接。再如六年级下册“负数”这课中,教材里发布了6个城市的在某时的气温,并展示了这6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景点的图片,北京的天安门,上海的东方明珠塔,海口的美丽海滩等,孩子们一翻开书本,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着这种美妙地感觉来观察发现这些气温有什么特点,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因此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各种资源,挖掘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唤起审美意识,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所带来的愉悦体验。二、创设情境,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对称的美,令人赏心悦目;对称的妙,令人拍案叫绝。对称美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是数学美的重要体现。而美的本质是感性的,不能通过分析、推理来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而小学生心智处于发展阶段,好奇心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感知数学的对称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新课伊始,我用课件展示了几幅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剪纸作品,有雨伞,窗花,灯笼,树叶,金鱼……一件件精美的剪纸艺术,让学生忍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之声。紧接着我把画面定格在一只美丽的蝴蝶上,以蝴蝶为观察对象,引出“对称”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索对称现象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新授之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轴对称图形,同时追问:“为什么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吗?”让学生再次从欣赏中感受对称的数学内涵,在“欣赏”中发现对称美。同时博大精深的文化向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数学也有文化情怀,不但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也具有藝术审美的情趣。轴对称图形在学生的眼中不再是抽象无趣、单调冰冷的了,而是生动美妙地印在他们脑海里。最后我还设计了“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拿出剪刀创造自己最喜欢的对称图形。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创造出了栩栩如生的作品,有小树,爱心,蝴蝶,金鱼等。学生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体验到数学的内在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在心灵上产生了共鸣。蝴蝶缺失了一只翅膀会让人伤心,而数学若没了对称,就会索然无味。对称的形象已广泛根植于数学的各个领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数学的对称美学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三、依托课件,凸显数学的动态美去年,在上级部门和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市各个学校都完成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工具的配备。现在的多媒体课件融合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技术,画面感极强,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数量关系最大程度的直观形象化,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的审美体验,在体验中感受数学潜在的美;并让孩子们更直观形象了解数学知识,在这种美的渲染下引领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领略数学学科的魅力。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课件出示了四组直线画的过程,平行的,相交的,延长后才能相交的,垂直的;让学生分类,不少孩子把平行的和延长后才能相交的归为一类,这时可以通过课件演示,把延长后才能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学生便能很直观的看到它们实际上是相交的。这样的呈现,可以让学生很清晰地看到四组直线绘制的过程,而后把延长后才能相交的那组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如果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不一样也属于相交这种情况。在演示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处理,将动画、声音、画面等融为一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数学中的简约美、奇异美等,只有在动态的过程中,这些美,才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这个动态美的形成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 四、把握本质,品味数学的简约美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这种简单美只有透过数学可淋漓尽致地得到诠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全力挖掘教材的简约美,创造简约美,加深对知识科学性的理解,用简约美触动学生的心灵,在情绪上产生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那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品味到数学的简约美呢?抽象的字母符号就能很好的展示数学的简洁魅力。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做了如下的尝试。请看教学片断:猜年龄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邓老师还邀请了两个神秘嘉宾,瞧!谁呀(课件出示)。师:那有谁知道杨阳洋今年几岁啦?师:杨威叔叔呢?师:杨威比杨阳洋大30岁,(课件出示)杨威今年几岁?怎么计算?(出示: 4+30)师:当杨阳洋5、6岁时,杨威是多少岁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师: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寻求解决策略(1)学生尝试列式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简明的式子就可以把杨威叔叔任何一年的年龄表示出来呢?师:同桌先商量商量,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开始吧。(2)汇报交流生:a+b(板书:a+b)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们觉得这个方法行吗?生:a+30(板书a+30)师:你是怎么想的?师:你们觉得这样表示好吗?在教学中,学生对于要继续写出杨阳洋和杨威的年龄是很麻烦的,这时老师抛出:能否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杨威任何一年的年龄?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大部分学生能想到了字母来表示。但是学生真明白了为什么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吗?这时学生并没真正理解,如何在这个环节上让更多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字母来表示呢?其实也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这个优越性就是数学简洁美的体现。这时我及时充分应用表格里的具体数据和含有字母的式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领悟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多么的简洁!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所带来的便利性,经历了一次美的洗礼,也提升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让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数学美”的要求,正是印证了这一趋势。在数学课堂上挖掘渗透美育因素已迫在眉睫,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智育和美育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数学潜在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美,发现数学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endprint

猜你喜欢

杨威字母美育
A study of grid failure mode drivers and methods for 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of a 30cm diameter ion thruster
采用桩基托换进行既有铁路桥加固分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缓存:从字母B到字母Z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字母派对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