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2018-01-29孙雨晴曲秀钰张姝许荣荣��

考试周刊 2017年54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教育公平语文教育

孙雨晴++曲秀钰++张姝++许荣荣��

摘 要:语文教育作为一种母语教育,从出生之日起就在潜移默化当中塑造着一个人的文化心理和成长历程,对一个人的生活、生产以及精神层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是,也正是由于我们处于母语环境中,而不能对它足够重视,尤其是在古诗文方面。本文将着重分析语文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此推及当前教育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育;传统文化;古诗文教学;教育公平

一、 语文教育中古诗文的窘境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所孕育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现如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却陷入了困境,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忽视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古诗文为例,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险。以古诗文为例,其繁盛仅仅停留在了历史中,没有向前发展。古诗文自《诗经》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些古诗文作为我们文明的精神内涵的展示,使得古人的所思所想通过文字穿越时空而来,能引起我们现代人的共鸣。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复兴之路路漫漫,青年強则国强,学校教育更将上下而求索,古诗文不应只成为语文课本中穿插的配角以及考试试卷上几道填空题。

就目前学校教育来说,考生们只需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背诵篇目,进行古诗文学习背诵,甚至有的人不学习古诗文意义,死记硬背也能答对题,得到分数。很多学生的剩余精力也不是用来学习古诗文,而是花更多精力学习并不用我们去传承文化的英国语言。当今的古诗文学习已经带有了浓重的功利性,仅仅是花时间去学习就面临着困难,更不用说创作古诗文了,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国人对当前语文素质教育的深思。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带动了一股“诗词热”,鼓励学生拿起《全唐诗》等诗词书开始学习,但是在信息快速更新的今天,他们手中的诗词书难免不会被另一种“热”挤走。古诗文是美的,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生学习古诗文需要花费时间,才能细细品味其中的蕴涵。这也许也是为什么现在学校忽视语文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课时安排、浮躁的学生们不太愿意学习古诗文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教育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甚至意识到古诗文文化如果能走出国门,那对展示中国将会有很大帮助。所以中国人开始重视古诗文文化,辽宁大学为了响应号召,专门设立了国学院和蒲河学堂,传授国学知识。2016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由150分上升到180分,语文教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二、 语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开始,学界对于它的讨论就一直不断,每年都有大量的学者聚集在一起,讨论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在长期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当中,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作为母语教育,首先它就具有先天的优势,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学习语文;其次,在继承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模式,汇古今中外之大同。在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占了大部分比重,基于实地的古诗文教学调查研究,我们从当前的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 只知其字不知其意

小学课本中学习的古诗词,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流利背诵,但是很多学生却不明其意。鉴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我们不能要求过高,但是基本的思想感情应该把握,这也是语文教育潜移默化的一个节点。现下,很多教师教学只是为了应试,让语文教学落入工具性的陷阱。

(二) 僵化的教学模式

语文教育并不像数学一样有精确可言,可在语文教学中,全国数以万计的老师在教同一篇课文,同样的段落大意,同样的中心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每个教师的思想,也不是每个学生的思想,而是编写教参人员的思想。因此,语文教育的素质化,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不可忽视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在当前,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那就是老师的哈姆雷特。这样的情况,让人不禁担忧。所幸,中国的教育家和学者,以及在一线奋斗的教师们也开始警醒,也开始自觉地去探索不同的形式去挖掘语文教育的丰富性和可创性。

(三) 语文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被提起。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提出过有教无类,即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无关家庭背景等世俗关系;在我国现代社会中,中西部的孩子同东部沿海地区的孩子接受的语文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是教育未能均衡发展。克尔曼曾在研究报告中提出,教育公平就是让社会人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相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教育对生活前景的影响均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保证,而教育公平则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切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作为一项国家基础产业和战略事业,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为地区差异,教育也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而产生不平衡发展。

三、 对于语文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一) 立足于个人,实现教育终身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让教育领域更加地关注素质教育的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全面发展成为当代学生的教育发展要求。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其目的早已经不再是阶级社会中单纯地为统治阶级服务,而是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而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等多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因为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注重日常的积累性、生活的实践性、语言的应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让语文教育更加地倾向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汉语作为母语,一方面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加的便利,所谓熟能生巧,听说读写,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已经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语文教育受到了阻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语文教育学习的生活化却让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关于回归文学文本本身,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渐渐地演变成实用主义为主。endprint

这需要语文教育做好学生个人基础,打下文学的奠基作用,使终身化学习成为可能,从文学文本中获取黄金屋、颜如玉。

(二) 立足于学校,关注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教育制度为分支型学制,教育的前段为单轨,后段分叉,一是上通下达进行学术性教育学校,二是左右畅通进行技术性职业教育学校,这是我国学校的两方发展模式。语文教育传承经典,开创未来,在任何学校中都占有重要的教育地位。

而针对古诗文教育,从学校入手,一方面树立校园文化,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国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热爱、举办文化经典活动,如围棋竞赛、书法竞赛、文学社团、诗社等,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隐性课程对学生的熏陶与渲染,让学生在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的校园生活内,感受古诗文的博大精深,發掘对古诗文的学习和热爱,促进语文教育发展。另一方面开展显性课程,从课堂组织形式上,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学的学习氛围。

在复兴中国梦的浪潮下,将教育与国家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学校范围内,师生共同探寻古典文化的精粹,重拾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打造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传统文化教育链,使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末,为社会范围内的语文教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 立足于社会,创建全民性教育社会

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现代化大生产劳动相结合,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达到内在的平衡发展。而两者的结合不仅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而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的扫除文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重要举措,在全社会内普及教育,做到社会内的中国公民无文盲。随着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文盲的扫除,更多地在于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全民性学习。

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下发,再落实到各地区的实地教育,进而逐步到各个大中小学的教育培养目标,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教育的方向和教育组织形式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不平衡的发展。从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来看,发达地区教育水平高,学生的教育更趋向于多元化;不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低,学生教育更趋向于单一化,以语文教育中的古诗文为例,各地区对其重视程度和教育发展皆有所差异,形成教育的地域的不平衡性。

在这种程度来说,创建全民性的教育社会还任重而道远,除了对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之外,还要在探索中前进,营造学习化社会,为创建全民性的教育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 立足于国家,坚定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纵观教育学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还是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实施都与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结构、经济体系密切相关。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坚定地贯彻实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在思想引领方面,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国当前的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扎实而稳定的理论基础,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出教育的发展具有复杂性,但在时空的界限中,又是具有明确规律可循的。

在对当前语文古诗文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铸就了东方雄狮的辉煌,人类的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而教育离不开社会历史的痕迹,教育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历史文化过程,这就决定了历经千年的古诗文,其现代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然而追根溯源,古诗文的发展在历史的潮汐中,有着鲜明可见的规律,那就是与政治、文化、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在强有力地进行当中,这也意味着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而在国家层面,坚定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对于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必将有着高屋建瓴的指向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静之,孔庆东等.女儿的作业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三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 王晓洁.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青年时代,2016(9):172.

[4] 王超.教育的公平与卓越——对科尔曼教育公平理论的反思[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7):33-3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教育公平语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