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29王璇
王璇
摘 要:通过加强校内实践、医院见习与实习,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制定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应用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应用型;护理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各种诊疗仪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通常我们评价一所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时,除了看该医院是否拥有各种现代化诊疗仪器设备、所开展的检测项目如何等重要依据,还要看该医院的护理工作情况如何。毕竟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护理人员的态度、水平和整体素质尤为重要。在现代医学中,护理学科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 护理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各级疾控中心、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都面临护理人才需求缺口,这种人才需求缺口是多层次的。对于大中型医院、疾控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来说需要不同层次的护理工作人员,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院则需要集多种技术、技能于一身的人员,即“一专多能”的人员。因此,大中型医院、疾控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护理专科教育主要为县、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护理实用型人才,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下的去、用的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优秀护理人才。
通过调研,由于医学的快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许多大、中型的医院,都已经引入护理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但我省在基层医院尤其是县及乡镇医院,护理专业大中专学历护理人员仍是护理工作的主力军。他们为当地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由于他们掌握的知识较为陈旧,他们在为护理事业做贡献的同时,也制约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因此目前基层医院亟须一批基础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够用、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为我们医学院校专科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市场。此外,中心血站、疾控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及各种形式私立医院、专科医院对护理专业专科人才也有着较大的需求。
二、 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
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的对象是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及教学改革中,既要注重“教学”,同时更要注重“育人”,培养集能力、知识、素质于一体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学校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具有系统性、邏辑性,但是他们相对缺乏对临床的实践和经验,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聘请医院的专家当我们的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派送专业课教师到医院进行专业课程实践、进修学习,加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 修订教学大纲,调整教学计划
通过对医院及医疗卫生相关机构进行调研,根据护理专业课程自身特点,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调整课程体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自编校本教材或参编统编教材,逐步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应用型护理人才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和各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优化、精选教学内容,明确各课程教学重、难点,把各学科领域的新进展、新理论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技能、知识的能力,注重强化专业技能。通过调整课程,形成更为系统、规范的课程体系;从而把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有机统一起来。
加大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在实验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及动态发展性原则,通过大量论证,不断增加和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为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 实训教学、理论教学交替进行
改变传统的教学安排,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交替进行。第一年以校内的理论课学习为主,在新生刚入校时,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一次见习,以加强学生对本行业的初步认知。第二学年校内理论、实践、医院见习交替进行,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见习,使学生及早接触临床,并能够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为校内核心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技能训练,增加综合实训练习。第三学年安排学生进医院进行实习,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实践工作能力。
(五)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坚持“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把部分课程的课堂从教室搬到实验实训室,实现了教、学、做同时进行,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到医院、社区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尽早熟悉职业岗位业务操作流程。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把“生产”和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
(六)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
在学生入学教育、基础课学习、专业课学习、临床实习过程中,始终注重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首先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规范操作、做好学习笔记的习惯。并要求他们节约耗材,爱护实验仪器、设备,操作时严格按照各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方面要如实报告实验结果;另一方面要对异常实验结果分析原因,一查到底,准确无误,不能因工作人员一时疏忽或者失误,对患者造成永久痛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养成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高尚的情操。endprint
三、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 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遵循“知识、技能、素质并行”的原则,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适合医学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教学重点、优化教学内容并完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在专业课程的安排方面,注重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通过进行课程调整,把获取知识和丰富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相统一,形成更加规范、系统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围绕“学校转型发展”的改革思路,改革专业理论课教学,课堂教学提倡探索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学与用、教与学脱节的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 培养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一方面学校专职专业课教师对临床的一些新技术、新进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较薄弱;另一方面行业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但在教学方法方面相对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对学生在医院的实习进行了特殊安排,由专任教师带学生到医院实习,与兼职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的实习,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又使专兼职教师在工作中进行了沟通,相互学习,促进了“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加强校内实践、医院见习与实习,让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直接参与临床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聘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实践教学,并定期为学生授课,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等方面具有显著收获,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职业的特点出发,并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准确掌握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遵循“实用、够用、能用”的原则,及时引入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接轨。
当然,我们对现有的“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需求,继续积极地进行探索,并不断在教学实踐中积累经验,多与用人单位沟通,培养能够适应市级以下基层医院工作的护理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样毕业生才能够适应当前的就业现状,从而使学校培养的“应用型护理人才”能够真正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成为适应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陈梅晞,覃泱,曾锦荣,等.内科临床实习中教学法的改进探讨 [J].中国医药导报,2012,(02).
[2] 陈淑芳.创新高职办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