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数学课本的高考之痛
2018-01-29刘荣意
刘荣意
从教十几年我一直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常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给了我收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惑,今天我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脱离了课本我们能真正地面对高考检验吗?
我们大多数老师都曾听到过,可能自己也对学生说过的一句话“到了高中仅仅将课本弄熟,考试时也拿不到多少分数”,于是我们就脱离了课本,老师也不按课本循序渐进备课讲解,上课时学生的课桌上也不见了课本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本又一本的辅导资料,或者是教师网上下载的临时学案。甚至有的老师讲新课的时间就一句话带过,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了大量习题,学生也成了做题的工具!当下流行的超级中学几乎也是用习题代替了课本,将所有的学生统一资料统一练习,将题型反复锤炼一保考试中收益。也许不同的时代下有不同的方法,我们也不能说谁对谁错,我只想说我们能不能教会学生真正地发觉课本的价值,从而同样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通过高三数学的教学和对多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我发现高考的真题大多来源于课本,一句话“万变不离其宗”。真正做到对课本的了解才是我们学好数学的根本;才是我们教师教学的责任所在;才是学生真正发现真理的摇篮,同样在高考中才会发挥出色!记得2013年是安徽高考史上数学试卷最难的一年,当年我正好带着本校的试点班,学生是来自整个县城最优秀的五十名,每个学生都很出色,尖子生的确学习知识、接受知识都非常快,高中三年里前两年的学习很是轻松愉快,高三的总复习也很顺利,但是尖子生似乎也都有个通病,他们会一味地追求难题,回过头学习时会忽略课本的重要性,没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课本上的关键词,主要原因还是对课本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在最后的高考中失分。当年安徽高考真题卷出了这样一道题如下: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 )
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B.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C.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
D.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面对这道立体几何题,让我们感觉到出题人的思想就很明显回归课本,的确每年高三在复习到高考前一两个星期时,都提倡回归课本,也都会去做这件事,老师和同学一起做出高中知识架构图,可实质的东西偏离了主题,在面对这样一道数学题时蒙住了,因为四个答案叙述内容都是正确的,但是没吃透课本就拿不定公理和推论的区别。毕竟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部分,有太多的定理和推论,只是一味地去记忆已经脱离了高考的轨迹。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研究不难发现,高考出卷人几乎都认识到了课本的重要性,全国自主命题的省份大部分都做一件事,就是高考试题要回归课本。比如,陕西高考试卷连着两年就出过如下两个题目:
2012年陕西高考试卷第18题是有关三垂线定理的。
(1)如图,证明命题“是平面内的一条直线,b是π外的一条直线(b不垂直于π),c是直线b在π上的投影,若a⊥b,则a⊥c”为真。
(2)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不需要证明)。
2011陕西省高考真题18题就九个字“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本题就是纯粹地考查课本知识,的确对于这样的定理学生已经滚瓜难熟,叙述出来应该没有问题,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已经将余弦定理的三个公式倒背如流,但是本题的出新在于需要同学们证明出余弦定理的三个恒等式:
如果一味地追求速成,在上新课时老师直接给出公式,没有带领学生去挖掘定理和公式的来源,学生在考试时就会一头雾水。每年高考过后对试卷的吐槽,我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不按常规来,出卷老师想法独特”。可是纵观多年高考试卷,我们会发现出卷老师面对的是基础,追本求原才是老师的教学责任和学生的当务之急!
类似的题目很多,也有很多老师花很大心血,归纳总结出高考真题的课本出处。当然会很直观地告诉我们课本的重要性,同样我也要将这样的行动赋予自己的课堂之上。我觉得只有老师做到了重视学生才会更加重视,在加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才会给学生真正带来学习上的减负和高考上的成功!新的高考改革又一次来临,全国各地结束了自主命题的时代,重新回到全国统一试卷的形式,将更加全面考查我们对知识的掌握。
我国的数学史源远流长,传统的东西更加经典。九章算术、秦九昭算法、祖恒原理……看到这些内容大家都知道,高考已经出现过很多次,当然以后还会不会再考,作为传统文化的經典我不敢丢弃。同样也说明了教材的重要性。由此也不难推测出,命题专家在命题时候会从教材上去找灵感,充分发挥教材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考带动一线教师的教学、引导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重视度。再说命题专家一定是数学非常好的人,当他们去查阅数学课本时,翻到自己喜欢的又觉得能考查出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的,他们就会在这个知识点甚至一个函数图象上做文章。所以,从历年的高考真题分析中,会发现大多数题目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教材的编者也同样认为教材对于帮助学生备考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
高考试题来源于教材,从教材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出问题,面对高考的检验我们才会信心百倍。作为数学一线老师,我们更要去经营自己的自媒平台,让自己实质的东西发光发亮。脱离了课本的老师上课会越来越心虚,脱离了课本的学生会越学越困难,拿起课本减轻负担地去做学问吧!
(作者单位:安徽省全椒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