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等待成为一种习惯
2018-01-29任爱萍
任爱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特别是有效教学的提出,使很多老师认为有效的课堂就是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因此,教师的匆匆前进使课堂的精彩只是教师和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因而,想通过我们的课堂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就需要思品教师在课堂中学会等待。
关键词:等待;课堂教学
一、由案例提出的背景
案例1:一节初中思想品德课《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教师布置话题讨论两个问题(问题一: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哪些精彩的中国文化?问题二:如果由你来布置中国馆,你打算展示哪些优秀的中国文化呢),限时4分钟。姑且不说两个问题四分钟时间学生是否来得及讨论,反正学生开始热火朝天地活动。老师不停地看手表,终于忍不住说:“好,讨论结束。”此时实际用时3分10秒左右。显然反应快点的同学能完成任务,但是一些反应比较慢的同学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从后面学生的回答来看,争相把小手举起的还是班上那些学习好一点的孩子。
“案例2”初一思品课《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老师设置小组交流问题:说说我出生的故事。同样限定交流时间5分钟。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老师在几个小组间不断穿行,询问每个小组的进展状况,然后宣布讨论结束,此时用时5分20秒。在第一个学生回答时,他说:“我的出生可以说是……”他一边想着一边挠挠自己的头,显然他在慎重地寻找合适的字眼,其他学生着急地帮他插话,老师微笑地看着他:“不急,慢慢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出生可以说是非常凄惨,”男生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字眼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我一出生妈妈就大出血被送去抢救,我就被放在一边的铁床上了。”男生如释重负地坐下。
感想:
“案例1”里的教师按照教案预先的预设,限于时间的控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当学生还在对话题思考交流的时候,教师怕时间不够,为了完成事先预定的教学目标,就着急让领悟快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余大部分学生思考的过程被迫中断。
“案例2”里的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思考、感悟的时间,不急于解决“问题”。教师还给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一句话,教师学会耐心等待,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留给了学生。
二、对等待的思考
1.上课之前“稍等片刻”,给课堂一个良好的开端
由于受课间各种客观因素的干扰,开头10分钟左右,学生一般不能马上进入良好的听课状态,将严重影响课堂效率,甚至造成知识脱节现象。怎样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做好课前准备呢?不妨在上课铃声响后、导入新课之前“稍等片刻”。
教师可以巡视全班,检查学生的学习规范,看一看学生的课本、练习册是否带齐,看一看学生是否安静下来等待上课,这样可能就是几十秒的时间,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课时学生再稀里哗啦地拿书、抽凳子等行为影响到其他学生上课。同时可以给学生以鼓励和微笑,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感受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教师也可在课前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和视频,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而且可以为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2.问题的回答和评价上“稍等片刻”,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维
新课程强调谈话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教师总是研究如何问,如何问得好、问得巧、问得有效。有价值的问题往往可以引发孩子的思维闪现火花。
一些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会马上要求学生作答,往往问题本身难,或者孩子学习力不够高,或者没有时间思考,学生答非所问或哑口无言。所以,在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巡视全体学生,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神色来判断这个问题的价值,由此判断是否应该再给学生一些时间,甚至判断由哪一个程度的学生来回答。因此有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后稍微等待一会儿,会等来更多学生高高举起的手臂,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师生在愉悦中共同提高。
3.讨论交流上“稍等片刻”,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探究
小组学习是常见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弊端。如把小组学习作为一种过场,缺乏恰当的指导,问题抛下去后,学生开始活动,几分钟后汇总,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使自主探索学习流于形式。或者小组活动时间短暂,学生还没有充分讨论交流,教师即宣告结束,学生的思维被迫中断。这样的讨论交流看起来热火朝天,实际上学生真正探究多少值得思考。如果教师能真正理解合作探究的意义,把学生真正当作探究的主体,能在生探究时掌握等待的时间,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4.学生认知困难时不能麻木等待
一节初一思品课上,教师出示一段材料提到了国务院新闻办,有学生提问:国务院新闻办是什么机构?教师可能自己一时也解释不清楚,自然巧妙地转嫁问题:“有同学知道吗?”显然这样一个机构对初一的孩子而言比较陌生,于是全班鸦雀无声。这时教师仍然微笑着询问:“没事,知道的大胆回答。”全班依舊无人回答。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无关,问题超越了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这一问题上不断启发等待学生其实并无必要,自己解释下即可,甚至可以一句话来回答“对这个机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查找资料”。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有效时间,又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
生活中总有一些等待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学会等待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习惯。学会等待,你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钱雅芳.有效调控节奏 学会教学等待[J].文学教育(中),2010(5):147-148.
2.宋旭.像丁香花开——案例分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1):149-150.
3.范强.让学生亲自去体验[J].四川教育,2004(5):31-32.
4.曲彩琴.教育要学会等待[J].学周刊,2014(32).
5.张锦云.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优化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