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互助学习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29赵琴

考试周刊 2017年57期
关键词:策略运用作文教学

摘 要:“同伴互助学习”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其自身的优势为广大教育者所接受并实践。笔者将其运用于九年级的作文教学,结合实践探讨三种不同同伴关系(指导型、评价型、互补型)下互助学习的策略运用。挖掘并发挥同伴互助学习优势,有效解决作文教学的材料积累、材料运用和评改作文等难点问题。

关键词:同伴互助学习;作文教学;策略运用

一、 引言

1974年,“同伴互助学习”作为一个专门术语首次出现在亚历山大等人共同创作的论文中。但我国对同伴互助学习的探索却由来已久,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再到现在的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这些探索表明了我国教育者对同伴在学习中重要意义的认识和探索。借着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理论引进和系统探究,“同伴互助学习”带来了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和课堂实践的大力探索。本文结合笔者具体的教育实践,分析在不同同伴关系类型下同伴互助学习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二、 同伴互助学习

英国的托平(Topping,K.)教授和美国的尔利(Ehly,S.)博士在199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Peer-assisted Learning)一书中提出:“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1978)提出“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概念,将之界定为:“‘实际发展水平(独立解决问题)和‘潜在发展水平(成人引导或与其他能力较强的同学合力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

三、 同伴合作关系

1. 指导型

同伴指导,即学生教学生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兵带兵,兵教兵”。

同伴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小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九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材料运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平常紧张的学习生活,初三学生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积累材料,作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材料可写。笔者常常鼓励他们:“不是没有材料,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然后自己列举一系列素材。但学生对于教师列举的素材并不熟悉,只能听过则罢,无法做到灵活运用。班级有一位语文中等生,写作的语言功底不是很好,但总能找到最适合的材料写作。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让这位学生对选材难的学生进行选材剪材指导。指导者选的都是初中生生活中的常事和熟悉的课本内容,被指导者都能依样运用。

一般说来,初中生在某一学科的知识能力水平与学科教师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有些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师甚至无法理解这些知识点为何成为难点,当然也就无法将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由于年龄相近、知识能力水平相当,同伴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更易操作,因此,有些知识在同伴学习中更容易习得。

教学实践证明:指导型关系的同伴学习让指导者和被指导者在学习上都受益。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被指导者都能在作文材料上有所突破,并且指导者在指导过程中也能让自己的写作逻辑更为明晰。

2. 评价型

在同伴互助学习中,同伴评价不可或缺。Falchikov将同伴评价定义为:“同伴评价就是小组或个人为其学习同伴进行打分并给出评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选择一篇典型作文,引导学生依据武汉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组内进行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共同修改作文。在后期的学生访谈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同伴评价方式的效果持肯定态度,笔者综合访谈内容总结同伴评价的优势如下:(1)化教师的被动讲解为学生的主动评价,扩大了学生参与的广度,激发了课堂活力;(2)围绕明确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提升了学生的鉴赏和评价水平,逐步培养了学生有建设性的同伴交流;(3)同伴评价对被评价者和评价者的学习都有促进作用,被评价者接受评价建议,而评价者发现问题从而在写作中回避这些问题,提升写作质量;(4)同伴的多人反馈比教师一人的反馈含有更多信息,评价建议往往更为全面;(5)同伴的评价在最近发展区内更易操作,评价建议更具操作性,“大量的研究中提到,学生对(同伴)评价中的评语反馈很少抵触”。

在访谈中学生也谈到了影响同伴评价效果的几个问题:(1)评价型同伴学习必须以教师对评价标准的指导为前提。九年级的作文备考主要围绕材料是否能够支撑题意而开展,教师示范指导,明确支撑的标准,逐句分析写作内容是否能够支撑题意。(2)评价型同伴学习也需要教师引导评价者进行客观评价和善意评价,避免学生的恶意评价对被评价者造成伤害;也需要被评价者能够客观地认识同伴评价的目的。

3. 互补型

由于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的差异,每个人拥有不同的知识储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伴的集体智慧要远远大于教师个人,他们在同伴学习中可以互补知识,增长见识,集思广益。笔者在作文素材的积累工作上采用的就是互补型同伴合作学习。教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主题,要求组内每人推荐主题相关文章。结果发现,每个小组推荐的文章聚合起来都对主题进行了深化和丰富化。如“创新”主题下小组涉及的内容有:创新并不是触不可及,而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留心与思考;创新并不是惊天动地,就是用心多做了一点点;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不断地创新……最后笔者对推荐文章进行梳理分类,以主题为纲,整理相应主题下的观点和素材,形成完善系统的作文素材库。

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在互补型合作学习中发挥了最大优势,让学习者从同伴中获取百家之言,最后在教师的梳理下形成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深化思维。

互补型的同伴学习不仅仅是参与个体在知识上的简单叠加。皮亚杰派的理论认为,当个体在环境中进行合作时,产生了社会认知上的冲突,进而导致不平衡现象,此现象又反过来激发个体认知上的发展。在互补型同伴关系中,个体的知识在吸收、碰撞、冲突中得以扩展和深化。

四、 小结

同伴互助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扩宽学习参与面,让参与者深度参与学习;使参与者最快捷地到達“最近发展区”;在吸收知识中拓宽视野,在认知冲突中激发个体认知上的发展,深化思维。不仅仅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善于尝试,更新教育理念,同伴互助学习在其他教学领域也能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Topping K.,Ehly S..Peer-assisted Learning[M].Mahwah,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1998.23,313.

[2]Schmidt,H.G.,Loyens,S.M.M.,Van Gog,T.,& Paas,F.(2007).Problem - based learning is compatible with human cognitive architec-ure:commentary on Kirschner,Sweller,and Clark(2006).Educational Psychologist,42(2):93.

[3]马玉慧,赵乐,刘晴.在线同伴评价的影响因素及其促进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108.

[4]李梅,刘英群,周潜.同伴评价的可信度与特点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9):48.

作者简介:

赵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运用作文教学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国内教学模式改革现状合理性分析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