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点亮艺术,传统笔墨写意新时代生态课堂

2018-01-29南红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花鸟国画教研

2017年7月11—13日,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在青岛大学如期举行,我们团队三人参加了网络团队教研赛项的全国决赛。

7月12日上午,比赛课题公布,小学美术组的课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鸟语花香》。上午是初次教研,我们一起研读教材,商定微课,制作视频,上传作品;下午是二次教研,我们一起交流意见,互评作品,完善作品,上传作品;晚上是三次教研,我们一起开拓思路,探讨预设,制作课件,整合方案。三次教研展示出美术团队教研不一样的创意思维、教研理念和教学思路。

在现代科技中遇见丹青,基于文化传承的方向确定

在NOC比赛中出现传统绘画的考题,还真是让我们深感意外。如何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与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就是我们要攻克的重点,如何让学生或体验者在终端交互式学习,体验绘画的乐趣是我们要攻克的难点。于是针对这两点,我们展开了讨论与研究。

【王茜】我们三人的手机上都有好多款适合国画水墨的APP,可以把普通的照片变成水墨,也可以对笔和墨进行设置,利用iPad直接表现出水墨丹青的感觉。这样玩水墨,尝试掌握笔墨变化、体验笔墨情趣,孩子们的趣味一定非常浓。可就是觉得如果只是这样做,好像把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用笔用墨给弄丢了。

【南红武】是啊,就连国外元首到我们中国来,都还要体验学写毛笔字、画中国画,可是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节国画课,却不让孩子们去动笔,这样不好。

【袁伟】同意。中国传统文化是要靠孩子们去传承的,特别是中国画课程就应该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去感受墨色的变化。但我们也要辩证地看问题,我们这次网络教研做的是尝试创新,并不代表每一节课都要这么做。怎样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实现对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使之更为高效、更为有趣呢?

【王茜】我们可以将技术的着力点放在画面构图、花鸟形态结构的理解上,同时可以用互动微课指导学生自学。

讨论反思:在拿到一个出乎意料的课题后,冷静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有关于文化传承与传统绘画的范畴,更需要谨慎。当传统和现代发生碰撞时,一定是让现代的技术去帮助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不是取而代之。只有教学方向明确之后,学习才能够行之有效。

在核心素养中理解儿童,基于美术本位的文本解读

当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美术教师课堂关注的焦点。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美术教师,面对这一新的概念,应该思考其对美术教育课程与方法的影响。

【南红武】这一课是传统笔墨的内容,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五个方面去想如何落地,如何引导学生发展。我个人认为,可以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引导学生对花鸟外形的图像识读为基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识别特点的能力,然后再考虑创意和表现。

【袁伟】是的,本课更倾向于对学生基础能力和技法的训练,不能脱离了花鸟的外形特征去谈创作,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同时,我也认为要设置欣赏环节,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花帮主”“中国野鸟速查”等APP用来搜集素材,让学生感知不同花鸟的美,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外型美感的鉴别和欣赏能力。

【王茜】这样的形式固然好,但我们也要注意实际教学的分层目标突破,否则容易陷入看热闹的阶段出不来。我觉得教师可以在学生对花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1~2幅有深度的艺术品的鉴赏,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这也是我们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点,更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体现。

【南红武】同意,结合这个建议再回到课堂本身,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观察、对比和赏析,这样的课堂才更鲜活,而不会囿于某个理论的局限,让美术课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美起来!

讨论反思:这个环节重点从核心素养出发,立足美术学科的本位来解读教材、解读学生,更好地为微课做好铺垫,设计制作吸引学生去发现美和欣赏美的细节与环节。

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分夺秒,基于多元微课的任务分解

经过了确定方向和解读文本,时间也在悄悄地流逝,如何在不到半天的时间内,做好一个既令学生能学以致用又令学生乐于体验的微视频呢?

【袁伟】我觉得好的微课既要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又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还可以实时分享出去,大家一起来参与体验和讨论,而不仅仅只是用来看。

【王茜】是的,我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尝试。当下是信息时代,手机APP平台上有很多美术、绘画APP,但哪一个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能用来做哪一部分?这一部分所承担的作用是什么?又如何与本课的传统水墨花鸟有机契合?如何在里面加入交互式体验,还能有试错和评价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考虑。

【南红武】认同。考虑到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在常规课程中体验过中国传统绘画的花鸟的表现,那在微课中可考虑利用“粒粒学国画”APP,加入国画的练习感受,查询和赏析花鸟的有“花帮主”“中国野鸟速查”,这些都可以在辅助构图、创作时用。

【袁伟】我之前教学时使用过“儿童国画入门V3.4.5”,里面有名师的国画花鸟教学视频可以学习借鉴。利用视频来吸引学生对水墨花鸟的兴趣,然后在手机或平板等终端上尝试使用PS毛笔水墨笔刷工具,用“笔刷”让学生感受国画花鸟造型及调色等。插入PPT后,在PPT中添加试错与评价按钮,这样学生在体验中既可以反复尝试墨色的渗透与压感的力度之间的关系,体会如同在真实的宣纸上作画的感受,又可以进行自我评价。

讨论反思:明确每个元素在微课中所承担的任务,起到了什么作用,能不能更优化。多元素的加入,的确使微课体验更方便,可以反复学习,反复体验,但在吸引学生体验传统国画的同时,也存在“板”上谈兵的弊端,始终没有真实的水墨与纸感体验。现代信息技术除了给艺术教学和学生自学带来便利,激发学生学習兴趣,还应结合传统笔墨一起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学有所获。

在汪洋大海中同舟共济,基于多维联动的网络研修

巨量信息、云端数据让网络就像汪洋大海,我们的团队就像一叶扁舟,只有多维联动,共同努力研修,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

【王茜】我把武汉教育云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进行了筛选,把“一师一优课”活动中的部级优课、美术优质微课等拿来对比和借鉴,大家看看,提出改进意见和观点。

【南红武】我来联动“光谷美育”群、“武汉美术教研”群,场外在线互动,请我们幕后的大团队来一起体验与完善。因是暑期,在“家校帮”里发布了现场“美术体验作业”,让五年级学生在平板上体验一把国画,及时反馈用户体验,没想到学生对我们的评价很好。

【袁伟】所有的多方联动,都依托于网络团队的共同研修。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体验过程与成果通过H5软件(秀米、MAKA等)分享至QQ与微信,也可以在武汉教育云平台上与“教学助手”相关联,让所有在线的学生可以一起学习与讨论。从而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时时处处皆可学习、分享、讨论。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我们立足美术学科本位进行网络研修的同时,也要善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点亮我们的艺术教学,推动和促进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生态课堂,利用多维联动的网络教研,来形成我们光谷美育的“教育+”时代。

亮点与不足之处

亮点:

(1)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用观察、对比、赏析等方式,激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立足美术学科本位。教师用传统笔墨纸砚进行国画花鸟的技法示范,过程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水与墨的交融、运笔的魅力与特色。

(3)软件应用服务创作。运用“花帮主”“粒粒学国画”“儿童国画入门V3.4.5”“PS笔刷”等软件,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典型花鸟的外形与色彩特点,以及整体构图的基本范式,分解了创作的难度,为笔墨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人机互动凸显微课亮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

不足:

(1)教师示范还需要精到简略,少即是多。

(2)视频细节还需要逐步完善,简才会美。

(3)交互体验还需要更加优化,趣方为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花鸟国画教研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写意花鸟
《难忘岁月》(国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想当凤凰的金花鸟
花鸟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