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中有变 凸显核心价值观

2018-01-29夏晓华

考试周刊 2017年57期
关键词:高考新课标语文

摘 要:本文通过五个小板块对近三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云南用卷)进行了简要分析,凸显了高考语文试题稳定性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考;语文;新课标

为适应和体现新课改精神,新课标卷应运而生,云南一直使用新课标Ⅱ卷,2016年没有征兆地使用新课标Ⅲ卷。就近三年云南省使用的三套新课标卷而言,都体现了语文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原则。即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注重考查考生基本语文素养,又强调考查考生语言应用能力。

从试题结构而言,固定考查小阅读、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及写作五个板块,试题结构和分值都保持了一致性。

稳定是高考语文试题的突出特征。但在一些小题型上又略有变化,下面就各板块各小题作简要分析。

一、 小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新课标卷高考语文试卷首题即为小阅读。所谓“小”,大致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文本篇幅较为短小,二是分值不高(9分),三是难度不大。可以说,整个高考语文试题最为稳定的题型就是小阅读。自从论述类小阅读题型产生以来,年年沿用这种客观型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9分。主要考查的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从近三年来看,基本都稳定在两个点的考查:1. 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能力;2. 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和C,难度不大。不过,从内容上看,2104年《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张炜达),2015年《艺术是什么》(陈望衡),2016年《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周振鹤),分属于艺术类或史学类,有一定的区分度。对于平时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又没有科学高效的筛选信息的方法的考生而言,在这个小阅读部分仍将会事倍而功半,耗费较多时间,但是收效甚微。

因而备考中,如何切实提高考生在小阅读上的作答能力,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尤其是备考冲刺阶段的限时训练,至关重要。可以说,得小阅读者得天下。因而教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操作方法交给学生。

二、 古诗文阅读

按照考试说明,古文阅读定位于“阅读淺易的古代诗文”,并且仍然限于传记类文本,2014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题型为考查单音节实词、断句、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翻译四个小题。2015年新课标Ⅱ卷、2016年新课标Ⅲ卷则固定为断句、古代文化常识、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翻译题。也就是说,和2014年相比,古代文化常识取代了实词考查题。同为古代文化常识题,2016年比2015年相比,考查的范围更广,也更细致。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中要向广度和精度扩展。

从近三年古诗词鉴赏题目来看,都考查诗词中感情和手法。所不同的是,2014年和2016年属于对比阅读,其中2014年是题目中给定了两首诗,不过只涉及一个小题对比,对比“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而2016年的两题都是对比题,第一小题是颈联的两个版本做对比鉴赏;第二小题是将初中所学的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与所给宋诗《内宴奉诏作》(曹翰)做对比,比较感情基调的不同之处。值得注意的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原词并未给出。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考生必须非常准确地记得这首作品,否则,对比鉴赏就无法落到实处。当然,从实现高考的选拔性来讲,这个小小的变化或者说门槛无疑很好地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准备充分的、基础扎实的考生自然轻松搞定,而那些稀里糊涂、缺乏自律性的考生自然感到困难,分数自然降了下来。

古诗词鉴赏题还包含了诗词名句默写题(6分)。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依然为情景式默写,其目的,是让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要背诵的篇目,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近三年的考试题目全部都在考试说明规定范围(高中14篇,初中50篇)。其中高中考查两篇(首)(4分),初中一篇(首)。有趣的是,2014年和2016年都考查了《赤壁赋》,2014年和2015年都考查了《逍遥游》,而2015年和2016年都考查了《琵琶行》。这说明命题组有意倾向于一些重点篇目,并不排除连续考查同一篇的可能。从全省名句默写得分持续走低的现状来看,在教育相对滞后、学生基础能力相对较弱的昭通的众多学校,特别是学生素质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语文教师抓好抓实名句默写,不失为明智之举。

三、 现代文阅读:小说或传记

现代文阅读部分分值较重,文学类(小说)和实用类(人物传记)两题选做一题。选做题第一题是小说鉴赏。

从题型上看,近三年的小说鉴赏题都考查了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5分),都为多项选择题的方式;都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2014年和2016年都考查了小说线索的作用。

从文本选择上看,2014年《鞋》(刘庆邦)讲述一个农村姑娘守明为未婚夫做鞋、送鞋的故事,表现初恋少女对爱情与未婚夫的细腻变化,表现了人类的美好感情。2015年《塾师老汪》(刘震云)塑造了一个处境尴尬、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却又精神孤独的旧式知识分子老汪的形象。2016年《玻璃》(贾平凹),讲述了王友福被装修中的饭店的玻璃门撞伤了头,根本不相信对方贴出布告寻找伤者意欲赔偿的事实,折射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因而更具有时代感,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选做题的第二题是人物传记。从文本构成看,和2014年相比,2015年全国Ⅱ卷《将军赋采薇》,文本是从五篇不同的文章中节选、删减组成的,文本本身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但是2016年依然回到与2014年一样的连续性文本。并非考试之前人们猜测的会选用非连续性文本来增加一定的难度。从能力点来看,2014年和2016年的传记文本重点考查概括、筛选、整合与探究能力。另外,《爱国科学家邓叔群》(2014年)、《将军赋采薇》(2015年)、《一代通儒顾炎武》(2016年),选材上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传主身上都体现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爱国、奉献、博学。自然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课堂,体现我国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的载体,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对引领和培养我们的年轻一代勤奋、担当,都无疑具有很好的榜样作用,从而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四、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部分,考点和题型都很稳定,分别考查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判断病句的能力,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其中2014、2016年语言表达的最后一题极其一致,都是将给定的活动构思框架写成一段文字,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题型略微不同,考查的是图文转换,但都是考查“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体现了稳定之特点。

五、 写作

近三年的作文均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分别是给野生动物喂食、谁最具风采、小羽的规范市场与创新。

个人认为,2016年的全国新课标Ⅲ卷的材料作文的难度和写作空间都更胜一筹,也更符合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所以命题质量更高。具体而言,这个材料作文依然延续了全国卷作文命题的思路——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结合使用全国卷的这些省市以前的命题思路——新材料作文,算是体现了这几个省市回归全国卷的平稳过渡。比任务驱动型作文少了一些限制,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角度和立意,又比以前的新材料作文多了一些规范,更强调对材料的综合把握,更考查考生思考的严谨与思维的深度。此外,就这道作文题本身来讲,材料与生活紧密相连,关注社会民生,关注时代热点,体现了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尤其体现在“敬业、友善、大局意识”。由于作文的基本立意已经在材料中给定,但又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有利于培养考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也有助于塑造正确的三观。

总之,从2014年到2016年,云南考生使用的全国语文新课标卷最突出的特征是稳定——由考点到题型,包括难度都非常稳定。但又不是一成不变,除小阅读以外,在考点不变的前提下,各个板块中都有灵活而又适中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既保证了体现考生的基本素养,又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因而能够更好地为国选材。同时,从所选的阅读材料来看,越来越体现当下崇尚的核心价值观,在每个考生人生最关键的时刻,有意无意地接受这样正能量的教育,意义不可谓不深远。

作者简介:

夏晓华,云南省昭通市云南昭通学院附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新课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