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
2018-01-29杨永新
大理白族自治州建立迄今,党领导各族人民,排除困难,努力奋进,把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推进到一个历史的新阶段,我作为建州筹备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抚今追昔,感慨万端。
一
1954年5月初。我参加西南民族扩大会议。学习宪法有关民族纲领,深刻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各民族的团结奋斗,在汉族人民帮助下,发展经济,推进教育文化建设,消灭各民族之间事实上存在的不平等,才能消除民族矛盾。
1955年春,大理地委要我起草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报告,由大理地委报给云南省委。夏天,云南省委把我抽调到昆明,负责草拟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方案。根据当时民族聚居的特点和历史情况,我提出4个方案:一是以大理为中心,包括风仪、下关、邓川、洱源、宾川、祥云、弥渡、永平、漾濞、云龙,把原属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兰坪、九河白族聚居的县区划过来建立白族自治州。把原属大理区的凤庆、云县两县划归临沧。二是以彝族聚居人口最多、回族人口集中的巍山古城建立彝族回族自治县。三是以南涧为中心,划巍山南部彝族聚居区和弥渡、景东部分地区,建立彝族自治县。四是巍山大仓回族人口不多,不够建立单一民族县,但从历史的和现在的影响看也可以建立回族县,如建立回族自治县,巍山建立彝族自治县,南涧不再建立自治县。
1956年春,王民同志要我出来负责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相关筹备工作。自从地下党边纵与外来干部会师后,执行以外来干部为主的方针,我从专员降为副专员。在外来干部领导下,我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但要我担负起筹备工作的重任,还是存在现实方面的困难,于是我提出调动工作的请求,我说如果一定要我做筹备工作,我可以作为助手进行工作。王民同志说这是地委通过的决定,我便不再继续说话。
二
中共云南省委决定以巍山县城为中心建立彝族自治县,以巍山第三区大仓为中心建立回族自治县,以大理为中心,将原属丽江地区的鹤庆、剑川两县划进来,建立白族自治州。将云县、凤庆两县划归临沧。兰坪是怒江州重要组成部分,是丽江与怒江联系的走廊,当时怒江属丽江领导,不能割断。大的区划已经确定,巍山彝族与大仓回族区域划定,在我亲自参与下解决,凤庆在漾江东岸的爱国乡划归巍山的工作,在专区领导下顺利进行。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在土地改革彻底完成和合作化高潮之后建立的,生产关系、民族关系都发生历史变化。中共云南省委要求把大理白族自治州建成为以充分体现自治机关民族化为标志的崭新面貌出现,以区别于在此以前建立的3个自治州。
大理是滇西重镇。历史上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边疆有密切联系和深远影响。历代都不乏名人学士。清末民初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有赵藩、周钟岳、张伯简、王德三、王复生、杨杰、周保中等杰出人物,参加了新、旧民主革命。1947年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活动,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七、八支队,进行了武装斗争,培养了大批干部,在党的统一战线反对蒋介石斗争中,团结一大批民主人士和民主党派,工商界、教育界进步人士,这就为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提供了重要条件。没有这一大批各族各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进步人士,要把大理白族自治州建设成为以白族为主体,包括境内各个民族各界人士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治实体是不可能的。为了实现这实体构造,首先必须在建立彝、回两个自治县的同时,全面安排境内散居的少数民族在民族平等权利上各得其所,才能使民族团结的基础建立在真正平等上。因此通过乡镇选举,建立了彝、回、苗、傈僳、纳西等39个民族乡,为这些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机构。他们的代表参加乡(镇)、县、州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永平、漾濞、弥渡、凤仪等县分别选出罗廷郁、常结根、凹学等彝族干部任上述各县副县长:其次,必须把各界爱国人士作适当安排,大理下关工商业发达,工商企业家陈怀义、彭学山当选为副县长、副市长,大理师范学校副校长纪士孔当选为大理县副县长,弥渡爱国民主人士舒飞,当选为副县长。
三
建立民族自治州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民族称谓。彝、白两族由于历史原因和居住地区分散,形成了繁杂的称谓。就大理彝族而言。巍山的土族、香檀、过拉、土俚、蒙化子等,弥渡的密茶,宾川的拉乌,云龙的佬武,永平、漾濞的腊倮巴,经过民族识别,都是彝族支系,民族统一称谓应该是彝族。经过民族识别统一了民族称谓,才有了建立民族自治的基础。但民族识别不为本民族各支系承认,自治地方的建立就失去了基础,而统一族称的工作,不能依靠党和政府发布指示命令所能解决,必须校对彝族的基本语言。民族风习崇尚,共同的心理素质,经济生活共同因素。通过耐心的座谈,达成共识。得到本民族的承认。有关各县进行了艰苦细致工作。在巍山的工作中。我曾几次参加座谈会,统一了认识以后。有的老人感慨地说:“旧社会使我们兄弟离散,共产党叫我们骨肉团圆。”从白族来说,不仅有支系的统一问题。族称问题,也还有不承认白族的问题。
从南诏、大理国500多年历史记载,白族在1000多年前就已客观存在而且一直没有巨大的迁徙中断过。但自元王朝征服大理以后,推行了毁灭大理文化以及压迫民族的相关政策,迫使部分家庭为了保存自己,跻人士官之林,改了家谱族源。民国成立,五族共和,除了汉、满、蒙、回、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完全归人汉族。上学校、当兵填履历都是汉族。而且由于民族歧视的恶果,自认是汉族子孙就高人一等,与此相对应的是造成了少数民族的自卑心理。剑川知名学者赵式铭先生研究了白语中汉语词汇,写了一本《白文考》。它对于研究白族文化在发展形成中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是一份珍贵的资料,但绝不能据此而作出白族即是汉族支系的结论。
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剑川人张海秋先生,他是农学界的泰斗之一,是白族知识分子中既有深厚学问,又受人尊敬,而且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根据赵式铭先生的《白文考》和自己家庭族谱,坚持认为白族就是汉族。在昆明,张子斋、王以中做了许多工作,最后是否得到承认。不知其详。总体而言,只要大多数人承认,个别人坚持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可以容許的。分布在怒江州境内的“勒墨”人,是白族支系。他们在民族节日庆典中,主祭者历数他们的祖先,最后追溯到大理,他们语言是古白语为主(也夹杂着同居民族的语言),经张旭同志的工作,得到了统一,但直至80年代,仍有勒墨中个别人坚持勒墨人不是白族的论点。endprint
接下来要解决白族族称问题:历史上,白族曾有过“白蛮”、“河蛮”等称谓。“蛮”字下面有虫字。正如称彝族为倮有“”旁一样,不作人来看待的民族歧视。元明时期,又有“民家人”称谓的出现。周围的少数民族称白族为“拉马”、“勒墨”,白族自称为“白子”、“白尼”、“子”和“尼”是汉语“人”的意思。为了解决族称问题,大理专署召开专门会议,让白族各界代表广泛交换意见,进行深入探讨,大家认为“民家”一词是元代征服大理后的产物。带有被征服者的含义。即以“官家”、“军户”相对而言,也是他称,不符合党的民族政策。最后集中在“焚”、“白”两字上。部分代表认为民族族称以“僰”为佳。因为史书上有“焚”人记载,也有焚道的史记。此论一出,立刻遭到学者的反驳,他们说,焚字虽然以人相称,但双束一人,是低人一等,对少数民族的贱视,焚道远在四川境内。与白族风马牛不相及,史书杂记上也找不到焚人迁滇的记述。根据出土文物,证明白族在洱海地区,早在新石器时期以前生息繁衍。而且白字音义与白语相通,白人尚白与彝族尚黑一样同是一种民族崇尚。白族姑娘出嫁以白羊皮为荣,白子过节,以白包头为稀,众议所归,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以白字为族称,经过征求昆明、保山、怒江、玉溪、楚雄等地区同意后报请省人民政府转报国务院。这是白族有史以来第一次统一了民族称谓。
其次是关于自治州首府的定位。关于自治州首府设在哪里,多数代表认为大理白族自治州顾名思义应该设在大理古城。大理历史文化名城,蜚声海内外,自治州首府设在大理,古今相承,相得益彰。有人提出设在下关,有交通便利的优点,立刻受到批评。他们说昭通专署设在昭通,楚雄专署设在楚雄,如果说因就交通方便。丽江可以迁来北汉场,何必修路进去。我说1950年4月,大理地下党与外来干部会师后。当时的大理地委新领导未经讨论,未经论证,做出迅即迁移下关的决定,不能听取意见,显然是错误的。但错已铸成,木已成舟,机关建设,已经就绪,现在把首府搬回大理,又要重新建设,一弃一建,必然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在绝大多数代表体谅同意下,做出了自治州首府设在下关的决定。
附带说一说大仓回族自治县的县名问题。原来在自治县筹委会上讨论决定的县名,报到国务院后。国务院认为所报县名与国内某县县名相同。没有批准使用,并指令另报县名。当时永建建县日期已经迫近,县名不定,一切工作将被中断,筹委只得紧急开会。提出“永建”县名,电报申请。国务院电复批准。
然后是具体筹备。1956年8月中旬,专区民族代表会议在下关召开,为了积极进行建州工作,成立了建州筹备委员会。筹委会下分设起草、组织、宣传、总务4个组。起草组负责起草自治州组织条例及其他报告文件,组织组负责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宣传组负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意义的宣传,总务组负责大会的事务。
自治州组织条例是根据国家宪法和大理州具体情况,保证充分实现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规定和自治机关组织形式及有关制度建立的法律。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自治州的建立才有法律依据。在一次全国人大常委审议某自治州组织条例时,邵力子先生尖锐地批评了当时自治州组织条例进行抄袭。除了地名几乎一字不改的现象。中央指示:以后自治州组织条例,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加以制定。草拟自治州组织条例的过程,实际是总结经验教训认识自己的过程。从总结中发现,在执行党的政策中,一般化的问题相当突出。它的特点是一个模式,一刀切。不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措施。因此,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造成了负面的损害。如执行省教育厅合班并校决定,取消了山区一人多班的民办学校,实际上取消山区子弟入学权利。合作化时把坝区山区合在一起,以致劳动时间浪费,山地撂荒。大理州坝区只占6%多一点。半山区贫瘠高寒山区占93%多,山区特别是高寒山区多数是少数民族居住地,领导思想上存在着偏重坝区,轻视山区,特别是高寒山区,因此山区、特别是高寒山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为此,在条例第四条写着“自治州内一切国家机关,在具体指导自治州内各族人民发展工农业生产和进行其他社会主义建设各项工作中,必须加强广大山区的工作。尤其应该加强贫瘠高寒山区的工作……根据山区的具体情况和各民族不同特点,大力帮助山区各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尽快消灭贫困,消灭各民族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各民族共同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民族”。条例第十九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通用白族、汉族的语言文字(使用白文在白文创立以后),其他民族代表在会议上可以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大会应为他们准备必要的翻译。”这一条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给予少数民族旷古未有的平等权利,创立白文写进条例括号也是几千年来的首次。40年过去了,白文的创造,几经周折,几经论证,经过实验,成绩斐然,然而直到现在,白文方案尚未报批。关于民族关系。“解放以来……从民族团结出发。达到民族团结的方针,发动和依靠了各族人民,才取得了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各民族的历史面貌。要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各民族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保证。”培养民族干部,实现自治机关民族化,则是实现平等的关键之一。
草案经各县讨论同意,9月经筹委通过,报请国务院转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
组织工作重点,提出代表名单,它是体现自治的政治焦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党与非党的比例、各民族比例、工农比例、民主党派比例、妇女比例,科、教、文、卫比例,经过统战部和民委的努力工作,在组织部的协助下,提出了代表名单,经地委批准,再经过筹委通过。名单除州提名外,各县应选代表,按比例由县自行选出。
当时全州15个县,人口159.38万人,加上军队代表共328人,包括各民族、工人、農民、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武装部队、社会各界各阶层和宗教界人士。其中白族代表114人,汉族106人,彝族(其各支系代表)50人,回族23人,傈僳族13人,苗族12人,纳西族5人,傣族2人,藏族3人。endprint
推行民族自治,这是大理州新开历史的第一页,把民族自治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让各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是建州的前提和执行自治的基础。民族代表会议的召开和筹委会的成立,更进一步推动宣传工作的进展,结合乡、县选举,组织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使宣传步步深入,运用了县报、黑板报、有线广播,做到人人皆知,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迎接自治州的建立。化除民族隔阂,增进民族团结。不能遗忘的是云南日报组织了一次“南诏王室族属问题”的大讨论,给大理历史研究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建立,在全省做了广泛宣传。
根据少数民族乡、自治县先建立,最后建立自治州的步骤,民族乡结合乡(镇)选举已经建立。1956年11月初巍山彝族自治县宣告建立,选出彝族县长普光明、副县长吴朝兰,苗族副县长杨荆州。自南诏大理国以后,深受民族压迫的彝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民族自治,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各族人民激情澎湃,大家穿上民族盛装,用打歌、对歌、踩高跷、扎台阁等形式庆祝,满街满巷人海沸腾彻夜狂欢。巍山彝族自治县的建立,为巍山揭开了历史新篇章。
紧接着建立了永建回族自治县,回族人民选出了马秉智县长。清真寺鸣钟示庆,回族人民用肥鹅、肉鸡、牛肉款待了贵客。永建回族自治县的建立,给回族人民开拓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奔跑的广阔新天地。
最后是主要领导人选的确定。中央和省委对自治州的建立极为重视,调欧根任地委书记。派云南省委委员、省政府秘书长张子斋兼任州长,这在当时建立自治州中是少有的。
1956年11月14日。州人民代表在州礼堂召开首次会议,选出主席团、秘书长、各委员会人选及安排了议程,讨论了自治州组织条例(草案)。15日讨论了大理专区7年来工作情况和1957年工作意见(草稿)酝酿州人民委员会名单及法院院长人选。
11月15日、16日,参会全体代表和下关人民敲锣打鼓,夹道欢迎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费孝通、中共云南省委领导、云南省政府副省长张冲以、著名作家丁玲和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徐嘉瑞的到达。11月17日上午,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首次会议,在雄伟国歌、锣鼓齐鸣、鞭炮齐响、万众欢腾中隆重开幕。我在大会上致了开幕词。展望大厅,济济一堂,座无虚席,主席台上,各地区代表贵宾,喜笑颜开,各族代表的民族服装五彩缤纷。万紫千红,有如争奇斗艳的百花园竞相开放。这是大理州开天辟地以来,少数民族穿上自己的服装,出席这样的盛会是第一次。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费孝通代表全国人大、国家民委把一面红底金字、金丝垂穗、巧工精绣的大幅锦旗,赠送给大理州。张冲副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赠送锦旗,接着各兄弟省、兄弟专州、自治县代表赠送锦旗,宁浪彝族自治县赠送了披毡,锣鼓声、鼓掌声把大会热浪推向高潮。接着费孝通致词,他说:“大理有悠久和光辉的文化,在祖国文化里有独特的创造和贡献,有文献可考的南诏大理文化在公元8到12世纪这段历史时期里。不但是当时祖国文化的中心之一。而且和东南亚各民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门户。历史上的南诏大理文化,是这个地方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而在这许多民族中,白族一直是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一个时期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更值得我们称道的是,从很早的时候开始,白族人民就在这个地方,带头吸收汉族和各族的先进的经验和文化。从而促进了这个地方各族经济的发展。并且丰富了各族自己的文化。我们可以说,白族和汉族在长期的历史上这种密切的联系,一直是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里血肉相关的纽带之一。我们不但要珍惜这个传统,而且在今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要进一步体现出来。”他还说:“以白族来说,广大群众还没有和自己的语言相适应的文字。历史上曾有独特创造的南诏、大理国文化,过去长期被埋没,许多宝贵的文物建筑受到破坏。解放以来,白族语言虽开始有了研究,白族的历史文物虽开始有了注意,但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白族文化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我们相信大理白族自治州建立之后,一定会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继续更多更快地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加强本地区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必须要更好地发扬各民族在历史中所形成的特点和风格,在祖国的文化里,创造出更大的贡献来。”
张冲在致词中指出:“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两个基本点:一方面由于历代大民族统治,阶级压迫民族分化,造成了民族歧视和隔阂。另一方面,世代以来,各民族之间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并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形成了政治上的命运共同体。解放以后,云南各民族摆脱了被压迫被歧视地位,成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但要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继续不断地进行巨大努力。”最后他强调指出:“对于贫瘠落后山区,应当予以特别注意,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改善生活。只有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才能较快地达到现代水平,才能为各民族亲密团结和实现事实上的平等树立巩固的基础。”
著名作家丁玲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赞美了各族劳动人民,她说:“人们说昆明是花都,我说我们祖国就是一个花都。我们一切劳动的创造,就是这花都里的万朵鲜花,今天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建立,又是一朵大花开放了。”她最后说:“我们还要向你们、我们的兄弟民族,学习你们传统的文艺,这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幸福。”
经过4天会议,最后通过《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选出第一届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州长张子斋(白族),副州长杨永新(白族)、张万夫、张茂林、茶国珍(彝族)、朱嘉祥(回族)、赵螽象(白族)。委员:王民、王懋程、木凤章、白祖诠、朱秉才、字國平、李生华、李全本、李栋廷、李美秀、李国祥、杞光宇、宋明杨、花品洁、段耀兰、徐君实、马寨山、马仁荣、常结根、张秀英、彭学山、舒飞、杨履堂、杨燕侯、杨绍、杨榘曾、董子健、赵适然、赵瑜、刘青春、欧根、苏蓉纲。11月22日,人民代表大会向党中央敬献了茶花和大理石花盆。并向党中央致敬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并转敬爱的毛主席:我们以无比愉快的心情向您报告:大理白族自治州已经在本月22日正式建立了。在云南省人民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各族人民百倍努力,为巩固西南国防,为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祖国而奋斗。”
11月22日,大理州各族人民穿起节日盛装,打霸王鞭,耍狮灯、龙灯、锣鼓动地、火炮震天,簇拥在新搭起的主席台前和全体代表热烈庆祝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建立。州长张子斋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发表了非常生动出色的讲话。他用激动的感情。通俗语言,阐述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意义和历史使命,号召全州各族人民,加强团结,努力奋进,把大理白族自治州建设成为繁荣昌盛,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
编辑手记:
远去的岁月难忘的记忆。今年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60年一个甲子,在记忆的海滩上拾贝,不同的是记忆,相同的却是热爱白州的那份浓浓深情。看着白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筹备工作的亲历者,白州成立之初的往事不禁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难忘的记忆》是杨永新老前辈给期刊读者撰写的一篇珍贵难得的纪实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