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合氯醛用于婴幼儿镇静的研究进展

2018-01-29王旭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水合氯醛注射器针头

吴 颖,王旭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中心,北京 100045)

水合氯醛是三氯乙醛的水合物,小剂量产生镇静,较大剂量引起睡眠,通常服药后分钟即可入睡,醒后无不适感,不易产生蓄积中毒,临床上很多检查操作时需要患儿保持安静,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由于恐惧等原因,清醒状态下多不能配合,因此临床常使用水合氯醛对患儿进行镇静,是儿科临床上广泛应用中枢镇静药物,尤其是在保证婴幼儿中的各项检查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水合氯醛在婴幼儿镇静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 水合氯醛概述

1.1 水合氯醛镇静作用机理

水合氯醛为醛类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通过消化道吸收,在肝脏还原成中枢抑制强的三氯乙醇,镇静催眠作用强而可靠,不缩短快相睡眠时间,醒后无后遗症。直肠给药吸收迅速,特别适用于儿童,既方便亦无痛苦。它主要是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1],常规量无毒性,小剂量产生镇静,较大剂量引起睡眠, 通常服药后分钟即可入睡,可持续6~8小时且更接近生理性睡眠,吸收后在体内还原为三氯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强, 醒后无不适感或头昏不适,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蓄积中毒,被广泛用于儿科临床的检查和治疗中。

1.2 水合氯醛镇静的优越之处

在临床上能够适用于新生儿检查前镇静的药物,还没有绝对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供选择,虽然有报道,地西泮对婴幼儿的制动效果优于水合氯醛[2]。但是.由于地西泮属苯二氮卓类,有引起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新生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易造成呼吸暂停,在临床上新生儿应慎用[3]。

1.3 水合氯醛浓度的选择

1.3.1 10%水合氯醛液

各家医院采用的剂量和浓度不一,金爱平等[4]采用的是10%水合氯醛液按0.3~0.5ml/kg体重计算,最大量不超过10ml,遵医嘱CT扫描前20min执行。使用时加38℃温水稀释1倍。谌丽等[5]根据医嘱使用10%水合氯醛溶液0.5 ml/kg,用等量温盐水(38~40℃)稀释后灌肠。李佩芳[6]采用的是10%水合氯醛口服液,按50~80mg/kg计算,最大用量不超过2g。

1.3.2 5%水合氯醛液

王燕青等[7]分别使用5%和lO%水合氯醛进行保留灌肠后比较两者的镇静有效率及开始镇静的起效时间。结果发现5%水合氯醛的患儿镇静起效时间<10 min的例数明显多于使用10%水合氯醛的患儿,说明5%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较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有效率高、镇静起效快。

1.3.3 其他

柯辉[8]认为水合氯醛所用剂量为:体质好健康的足月4周以上的婴儿用量为100mg/kg,如体质差不健康,不足4周或4kg体质量以下用量为50mg/kg。苏文清[9]认为用于催眠:小儿每次10~15mg/kg,以10%溶液5~15ml用水稀释1~2倍,睡前30min分钟口服或灌肠。用于镇静:每次4~10mg/kg口服。

2 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2.1 口服给药

2.1.1 服用方法

金爱平等[4]遵医嘱CT扫描前20min喂服,选择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并加少许蜜糖,取下针头,从患儿嘴角注入。服药后立即口服20 ml温开水。以减少药物在上消化道的流失。口服后轻拍诱睡,即可进行检查。但是不要在患儿哭闹时强行注入,以免误吸,引起呛咳、窒息;谌丽等[5]采取的方法是用等量的10%葡萄糖溶液稀释。于彩超检查前经口喂服,喂药时间为喂奶前。喂药方法:先用一次性5 ml无菌注射器抽取稀释好的药液;操作者一手将橡胶奶嘴放入患儿口腔内,待患儿有吸吮动作后,另一手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滴入奶嘴,使之吸入。这样可减少药液对舌尖味觉细胞的刺激.从而减少恶心、呕吐,提高一次给药成功率。

2.1.2 口服给药特点

在应用水合氯醛口服给药途径镇静制动过程中发现,由于水合氯醛刺激性强,特臭且味苦。口服给药极易引起哭闹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因此口服组多数患儿不能主动服药[4],由于婴幼儿挣扎、哭闹造成服药过程中药物丢失[4],从而导致服用的药量不准确,追加量就很难算出[5,10],因此达不到所需要的量,而影响效果,造成患儿入睡需时间长,维持睡眠时间短[4],因而口服给药途径不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4]。

2.2 灌肠给药

研究认为[5]未留置鼻饲管的新生儿使用水合氯醛,适宜选择灌肠的方法。具有一次给药成功率高、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使用时用等量的温盐水进行稀释,可减少药液对直肠黏膜的刺激,防止出现血丝便;使用后为患儿取侧卧位,并密切观察面色、呼吸的变化,防止出现呕吐窒息或呼吸抑制。

2.2.1 灌肠给药

金爱平等[4]采用10%水合氯醛液按0.3~0.5ml/kg体重计算,最大量不超过10ml,遵医嘱CT扫描前20min执行,使用时加38℃温水稀释1倍,选择1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乳头处连接头皮针,去掉头皮针针头,抽取所需量的水合氯醛及温水,排尽空气,用石蜡油润滑头皮针胶管前端。叮嘱患儿侧卧,将导管插入肛门。将药液注入后轻压肛门3~5min,避免药液流出,轻拍诱睡。刘增香等[10]根据医嘱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连接一次性使用采血针(带7号针头),用剪刀剪断带针头的部分,润滑一次性采血针前端(已去掉针头)。

2.2.2 灌肠工具的选择

刘敏[15]灌肠时使用的是肛管;金爱平等[4]采用的是头皮针(去针头)进行灌肠;刘增香等[10]采用的是一次性使用采血针(去针头)进行灌肠。

2.2.3 插入深度

路建华等[16]认为根据小儿生长发育及直肠肛门局部解剖特点,婴幼儿直肠深度平均为10cm,以齿状线为界,齿状线距肛门3cm,齿状线以下静脉回流主要通过阴部内静脉由髂内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且肛管以下皮肤感觉灵敏,齿状线以上静脉血流回流经门静脉入肝脏,并且齿状线以上黏膜和直肠黏膜均有丰富的静脉丛,加上小儿肠壁薄,通透性强,神经支配为内脏神经感觉不灵敏,不易产生便意,因此当插入5cm~10cm深度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时,可达到快速稳定持久的镇静催眠作用。

2.2.4 体位的选择

保留灌肠时,一般取左侧卧位、俯卧位或抬高臀部膝胸位,以便液体顺利进入结肠。同时减少因药液直接刺激直肠产生便意。路建华等[16]认为先通便(不配合者,可选用开塞露),排尽肠道粪便,后采取左侧卧位,双膝弯曲,充分暴露臀部。

2.2.5 灌肠给药特点

研究认为灌肠给药有以下优点:(1) 灌肠不对味觉细胞造成刺激,不易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一次给药成功率较高[5],保证了药物剂量的准确性[4],患儿入睡需时短,维持睡眠时间长,有利于检查的进行[4];(2)灌肠属直肠给药,新生儿肠壁薄,通透性强,肠道黏膜有丰富的静脉丛,注入药液后可直接迅速吸收入血[5];(3)一次性头皮针胶管细软,插入肛门时刺激轻微[18],患儿哭闹少。

缺点:灌肠属直肠给药,虽然用药后注意体位并轻按肛门,也难以避免药液流出,同样容易引起药物浪费,不仅影响镇静效果,而且重复给药时,因为不能正确估计排出的药量,增加了用药的危险性。

2.2.6 注意事项

研究认为灌肠前将药液用等量温盐水进行稀释,可减少药液对肠道黏膜的刺激,防止出现血丝便[5];肛管须用石腊油润滑,插入肛管时动作轻柔,防止损伤直肠黏膜;注意垫高臀部和轻压肛2~3min,利于药液保留。有直肠炎和结肠炎的患者不宜灌肠给药,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禁用水合氯醛[10]。

2.3 鼻饲给药

李佩芳[6]将研究对象分为口服组,灌肠组,鼻饲组进行比较,发现鼻饲法具有明显优势,镇静效果达100%。鼻饲法操作简便,易被医护人员控制掌握,不仅用药剂量准确,镇静效果好,镇静作用快,而且可以避免重复给药,避免药液浪费,尤其适用于早产儿与危重儿,但护理中应注意确定胃管在胃内后才可注入药物

3 水合氯醛的安全性

3.1 在有效期内使用

10%水合氯醛溶液在室温下相对稳定,加温后分解成醛、酸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故一般不加温[10]。10%水合氯醛溶液一般由医院制剂室配制,领取时注意标明配制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防止药液变质与失效,

3.2 早产儿使用水合氯醛的安全性问题

早产儿本身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呼吸暂停,而用水合氯醛后发生呼吸暂停的概率更高,研究认为[8]早产儿应用水合氯醛应常规应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做好呼吸暂停的急救准备。

3.3 新生儿使用水合氯醛的安全性问题

在新生儿中使用虽然安全可靠,但临床仍有使用后出现呼吸暂停的报道[20],故新生儿使用水合氯醛灌肠后24h内仍需加强观察和护理,注意面色、呼吸的变化,根据需要进行呼吸、心率监测;为患儿取侧卧位,防止呕吐而窒息的可能;对于用药后明显反应低下的患儿,护十须及时向医师报告病情,警惕呼吸抑制的可能。

4 小结

综上所述,水合氯醛在儿科通常用于镇静催眠配合检查,治疗高热惊厥等时,直肠给药和口服给药两种形式均可应用,新生儿可采用鼻饲,但是在使用保留灌肠法时应注意材料的选择、体位的选择;有研究认为6个月以下使用口服法,其他年龄段采用灌肠法,如有灌肠禁忌证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沿口角缓慢注入的方法。

猜你喜欢

水合氯醛注射器针头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婴幼儿行CT/MRI检查中应用水合氯醛镇静催眠的效果评价
水合氯醛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期预测*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水合氯醛联合咪达唑仑在儿童肾活检中的应用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
子宫输卵管造影推注器的研制与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