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期留置尿管拔除前夹闭尿管必要性的系统评价

2018-01-2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尿管导尿管检索

薛 霞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民医院,山东 金乡 272200)

留置导尿术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是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手术前后和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临床工作中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拔管方法的选择各有不同,应用较为普遍的是留置导尿管拔管前先间歇夹闭导尿管进行膀胱功能锻炼,确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自觉尿意后,夹闭尿管,待膀胱充盈时拔管[1]。同时,有国外文献结果显示,短期留置尿管拔除前夹闭尿管对尿路感染、首次恢复自行排尿的时间、首次排尿量、排尿障碍发生率、重置尿管发生例数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2,3]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数据库,CNKI、Pubmed、万方、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1月30日。检索词和检索公式,英文检索公式:(Clamping Short-term Indwelling Catheters OR Clamping Indwelling Catheters)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R OR randomized OR randomly) 中文检索式:(短期留置尿管夹闭 OR 夹闭留置尿管)AND (随机对照试验 OR 半随机对照试验) 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文献应符合以下4方面条件(PICO原则):

P(Population),研究对象为短期(1-7天)留置尿管患者;

I(Intervention),干预措施指尿管拔除前进行间歇夹闭尿管训练;C(Comparison),对照组包括常规照护对照和空白对照;

O(Outcome),结局测量指标包括首次自行排尿时间、第一次排尿量、排尿障碍发生例数、重新留置尿管发生率;

排除标准:尿管留置时间<24小时;伴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尿路感染、有前列腺增生病史等;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伴有老年痴呆或精神疾病等;无法配合的患者;

1.3 文献筛选

首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初步获得符合纳入标准后进一步阅读全文,根据纳入标准再次决定取舍。独立完成筛选后将结果相互比较,若存在分歧则通过讨论或咨询第三方最终达成共识。

1.4 文献质量评价

由两位研究者参照 Cochrane 手册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 随机序列的产生;② 分配隐藏;③ 所有参与者与研究人员采用盲法;④ 结果评估盲法;⑤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⑥ 选择性报告结果;⑦其他偏倚来源。评价完成后将结果相互比较,若存在分歧则通过讨论或咨询第三方最终达成共识。

1.5 资料分析

采用描述性方法评价短期留置尿管拔除前夹闭尿管的证据,并评价证据的等级以及可适用性。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次检索得到339篇文献,其中中文264篇,英文75篇,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10篇,进一步检索全文,其中1篇无法获得全文,阅读所获得的28篇文献全文,最终纳入 5篇,其中英文文献2篇,中文文献3篇。

2.4 资料分析结果

本文所纳入的5篇研究中,有4篇把首次恢复自行排尿时间作为测量的结局指标,结果显示其中3篇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篇将首次排尿量作为结局测量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与无统计学差异各1篇。有2篇将尿路刺激征作为结局指标,有4篇将重新留置尿管的例数作为结局指标,但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尿路刺激征和重新置管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2篇国外文献均测量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膀胱残留尿量,结果均显示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即夹闭尿管训练不会影响首次恢复排尿的时间,不会影响首次排尿量,不能缩短膀胱功能的恢复时间。

3 讨论

3.1 短期留置尿管拔除前夹闭尿管的必要性依然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论证,需要继续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继续完善评价指标、质量控制的方法。鉴于目前众多研究结果不一致的现象,总结原因如下。评价结局的指标比较广泛,没有足够的代表性与针对性;测量评价指标的方法不够科学,没有经过严格的理论与实践的考证,例如:国内测量首次恢复自行排尿时间的方法是拔除尿管后至第1次排尿之间的时间间隔,而国外研究对于夹闭尿管的患者测量是从最后1次夹闭尿管开始至第1次排尿的时间,因为夹闭尿管后膀胱即开始充盈。其次,国内判断膀胱功能恢复的主要参考依据是拔除尿管后能否自行排尿、首次恢复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而没有测量膀胱残余尿量,因此需要纳入更加准确的评价指标。同时在研究中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减少偏倚。例如,首次排尿量的多少很可能受到患者进食、输液多少的影响。

3.2 夹闭尿管训练存在一定的风险

若夹闭尿管后患者无自觉尿意,未及时开放尿管引流,可导致膀胱过度充盈,收缩功能障碍,反而不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而且夹闭尿管后无法及时观察尿液的质和量,延误处理异常情况的最佳时机;同时,护士需就夹闭尿管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指导其进行间歇夹闭尿管多次询问有无自觉尿意,是否及时开放导尿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比较严格,导致纳入文献数量较少,因此在总结概括时不免存在一定偏颇;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好的团队进一步总结、验证,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决策证据。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确切的证据证明短期留置尿管拔除前夹闭尿管训练是足够必要的,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提倡执行短期留置尿管拔除前进行夹闭尿管训练。

猜你喜欢

尿管导尿管检索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