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护理进展研究

2018-01-29朱文英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压疮体位手术室

王 宏,朱文英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手术室,江苏 苏州 215002)

压疮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主要是指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继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且缺乏组织营养物质,引起局部组织皮肤破损及坏死;该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群,尤其是老年手术患者,故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特异性及普遍性[1、2];本文为了探究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护理进展,将近年来围手术期应用的干预措施进行展开性综述,从而为更多的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1 危险因素

(1)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治疗时间越长,继而导致局部组织受压时间越长,局部组织一旦受压,可延长低灌注、缺血状态时间,加上受压皮肤温度持续降低,从而增加发生压疮几率[3]。

(2)麻醉因素:麻醉药物极其容易扩张受阻滞部位血管,继而导致正常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血流变慢等不良现象,与此同时患者可因麻醉药物的影响出现反应迟钝等现象,如丧失受压部位不适反应,从而加重皮肤组织缺氧状态。

(3)体位:压疮发生常见因素在于垂直压力、剪切力、摩擦力等;若是术中未能选择合适的体位,会进一步加重受压部位的压力,与此同时可对呼吸、循环功能等造成一定影响,加上护理人员移动患者动作粗暴,极其容易对受压皮肤造成划伤等现象,从而破坏天然皮肤保护屏障,增加压疮风险[4]。

(4)潮湿: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血液、体液、冲洗液的外渗,可导致局部受压皮肤潮湿,而持续潮湿容易引起局部皮肤软化,且降低抵抗力,从而诱发压疮现象。

(5)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手术中受压部位压力解除后,血供恢复出现受压组织的氧自由基大量生成是造成再灌注损伤的关键因素。[5]

(6)其他因素:①营养:若是患者处于极度消瘦及体弱状态中,可导致皮下脂肪缺乏,故此无脂肪组织保护;②年龄:老年人群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导致生理机能发生退行性变化,故此老年患者出现压疮几率大于年轻患者[6]。

2 预防措施

(1)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认知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培训,继而提高皮肤风险评估能力及自身认知度,且重视压疮事件的危害性;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患者,应通过术前探访获得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营养状态、是否存在皮肤疾病等,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压疮发生率。

(2)手术体位: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掌握正确、合理放置体位知识,为患者摆放体位时动作轻柔,尤其是受压部位;体位摆放时应符合人体力学原理,继而减少受压部位的压力,比如侧卧时可在两膝盖间放置软枕,继而减轻下肢压力;体位安置时应格外注意放置位置、支撑点及着力点;除此之外,可在受压皮肤表面涂抹赛肤润等药物,从而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达到预防压疮发生的目的[7]。

(3)加强巡视及控制手术室温度:手术室的温度保持在22-25摄氏度,湿度保持50%-60%左右,且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皮肤的观察,可在不影响手术治疗的前提下行按摩措施,继而对局部受压组织起到缓解作用,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保暖措施,比如冲洗胸腹腔时可采用温热冲洗液等。

(4)病房与手术室护理人员联合监控: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病房护理人员及手术室护理人员均对患者进行皮肤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预见性干预措施,落实环节质量控制,且认真、仔细实施干预措施。

3 小结

手术压疮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术中多种因素所致,可伴有局部皮肤变性、坏死等临床表现,继而对患者的预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故此在临床上应实施预防措施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术中压疮因素进行重点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预见性措施,从而达到减少压疮风险的目的;其次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让其自我能力及认知起到明显提高作用,尤其是皮肤风险评估能力;最后在手术室落实预见性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避免压疮事件的出现,且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8]。

猜你喜欢

压疮体位手术室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