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MIA法筛查梅毒抗体

2018-01-29任晖晖益西措姆次仁央金巴桑央金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8年2期
关键词:螺旋体化学发光梅毒

任晖晖,益西措姆,次仁央金,巴桑央金,李 慧

(1.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检验科;2.拉萨市白定医院 检验科,西藏 拉萨 85000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近年来,中国梅毒感染率不断增加[1],这需要实验室提供更加准确的实验数据,以利于疾病的诊治。目前,实验室诊断方法有梅毒病原体直接检查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查[2]。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hemilumines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法由于可实现自动化,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重复性,可快速报告结果,广泛应用于临床梅毒的筛查,但存在假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gelatin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法作为当前临床实验室的确认试验[3],可作为筛查试验的补充试验。本研究通过确立适合本实验室特异性梅毒抗体检测的最佳S/CO值,使用CMIA法进行初筛,同时对可疑结果进行TPPA法确认,以指导临床,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对象:收集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的临床疑似梅毒患者血标本共149份,分离血浆,-20 ℃保存。

1.1.2 试剂:CMIA法采用美国雅培公司ARCHITECT-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TPPA法采用日本富士公司的TPPA试剂盒。

1.2 方法:将-20 ℃保存的标本平衡室温后混匀待用;CMIA法是在仪器运行正常、试剂在有效期内、质控在控等条件下,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检测;TPPA法是将冷藏保存的试剂平衡室温,按照TPPA操作说明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用S/CO值做ROC曲线,确定CMIA法的最佳S/CO值。

2 结果

2.1 CMI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比较:分别用CMIA法和TPPA法进行检测, CMIA法与TPPA符合率为86.58%(表1)。

2.2 确定最佳S/CO:对CMIA法检测的S/CO 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确定最佳S/CO值为3.08。以S/CO=3.08为临界,CMIA法与TPPA法符合率为98.66% [(93+54)/149](表2)。

表1 CMI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比较

表2 CMIA法和TPPA法检测结果比较

2.3 CMIA法不同S/CO值和TPPA法检测结果比较(表3)。

表3 CMIA法不同S/CO值和TPPA法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梅毒螺旋体为一种营养要求比较复杂的微生物,人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在其血液中可以检测出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目前实验室主要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抗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梅毒。CMIA法为目前广泛应用的梅毒筛查试验,但存在假阳性的缺点。而TPPA法,虽特异性较好,但效率较低,不适合做大批量标本的筛查,因此常作为CMIA法筛查的补充实验。

本研究通过对本科室CMIA法和TPPA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绘制ROC曲线,确定本实验检测特异性梅毒抗体的最佳S/CO值为3.08。这与参考文献[4]等报道S/CO值为25.92有较大出入,可能与高原环境有一定关系,后期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通常,筛查实验要求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率高,以达到排查目的,但允许一定的假阳性率[3]。而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实验室对梅毒检测的准确率,必须辅以TPPA法对可疑标本进行确认。通过本研究表明本实验室CMIA法S/CO值在1.0~3.08时需要采用TPPA法进行联合检测,以排除假阳性患者。

[1] Yin F, Feng Z, Li X. Spatial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philis incidence in China, 2004-2010[J]. Int J Std Aids, 2012,23:870- 875.

[2] Janier M, Unemo M, Dupin N,etal. 2014 European 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syphilis:giving evidence priority [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6, 30:e78-e79.

[3] 郭慧娟,尚晓泓. 微粒子化学发光发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2444- 2445.

[4] 谭延国, 韩强, 田野, 等. 一种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的正确解读[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153- 155.

猜你喜欢

螺旋体化学发光梅毒
化学发光探针构建及应用进展
隐性梅毒更危险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
化学发光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螺旋体脂蛋白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氧化锌纳米颗粒增强鲁米诺EDTA化学发光测定咖啡酸
二期梅毒误诊为男性尿道旁腺炎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