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的红色记忆

2018-01-29朱丽娜朱琼瑜

浙江共产党员 2018年1期
关键词:南湖参观者讲解员

本刊记者/朱丽娜 朱琼瑜

对话·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 张宪义

Q:作为馆长,您认为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A: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和其他的纪念馆一样,功能和价值在于宣传、研究和保护一段中国革命历史。从建馆至今,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共一大这段历史,也收获了不少的成果,研究的目的是要讲好这段有血有肉的历史。纪念馆的讲述是由点到面,南湖革命纪念馆以中共一大为点扩展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这是一个宏大的叙述。南湖革命纪念馆用图文、影像、场景去还原和呈现这段历史的脉络与细节。讲好这段历史、讲好红船故事,就是南湖革命纪念馆要担负起的责任。

同时,我认为,南湖革命纪念馆还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通过展览起到一种独特的教育功能。历史史实是原材料,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原材料整合、梳理,结合声、光、电的技术力量,以形象的展览语言和有视觉冲击力的方式向参观者展示出一段真实的历史。南湖革命纪念馆其实是一部打开的教科书,是一本讲述中国共产党史的生动教材,同时,它是一本畅销书,每年有超过百万的“读者”慕名前来翻阅甚至是反复研读这本书,随着“读书”的人越来越多,纪念馆的教育成果也越来越显著。在展厅的3楼有一面留言墙,很多参观者自发在上面留言,留下了他们最真实的感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成果,我任馆长以来,感触很深。

Q:您认为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是如何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的?

A: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讲两个故事。2006年,一位中科院院士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想离开体制内自主创业,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在作出决定的前夕,他在南湖边坐了一整夜。10年后,他带着自己的创业团队又回到了南湖边,来到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他告诉我,10年前,他在南湖边汲取了能量、坚定了信念,多年创业打拼的经历让他深刻理解到这种精神的力量,他成功了,所以他带着团队前来,因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团队需要汲取这种源源不断的能量。

无独有偶,几年前,一位从国外归来的创业者来到纪念馆参观,那一次参观对他触动很大。最近4年,他前前后后来过5次,有一回是带着自己的孩子,那时他的孩子正在斯坦福大学修读哲学。他认为,从小喝着洋墨水长大的孩子应该接受这样一场精神洗礼,而中国的革命历史恰恰是最有哲学精神的一段传奇。最近一次,他带着自己的团队来,这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团队,最需要的是创造性和创新精神,来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不仅仅是一种党性教育,更是汲取企业发展的养分。

两位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的故事,让我意识到:“红船精神”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的价值追求,首创、奋斗、奉献,直到现在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乃至全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南湖革命纪念馆要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它没有标准的讲稿,不需要逐字背诵。无论是党员干部、创业团队还是青少年,来到这里的参观者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从2017年3月开始,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以“重走‘一大’路,再现1921嘉兴故事”为主题的现场体验式教学项目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欢迎,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2017年11月参观者流量更是达到开馆以来的峰值,纪念馆的日访问量达到了1万4千人。

对于将中国革命史如数家珍、对每一件藏品都视如珍宝的纪念馆馆长而言,守着这座纪念馆意味着什么?对于每天讲述红船故事、与参观者近距离接触的讲解员们,坚守这份工作又意味着什么?他们又有哪些故事想要分享?

这是一种活的精神钱思雯(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

我们每天接待的参观者来自各个领域,学生、军人、党员干部等,在讲解中,来自不同领域的参观者关注点、出发点都不同。专家学者来参观的时候,他们会带着研究的目的、辩证的态度,往往不局限于我单方面的讲解,他们也乐于与我交流,他们的见解丰富了我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完善了我的讲解词,也拓宽了我讲解的思路和看问题的视野。对我而言,这是一种收获。针对每位参观者不同的需求,我会为他们“定制”不同的讲解方式。

同时,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本身就是“红船精神”的一种缩影,我在很多人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的力量,纪念馆中承载的“红船精神”,不仅仅有实物展现的部分,更是体现在来来往往的参观者和馆内的工作人员身上,这是一种活着的精神。在纪念馆内,无论是保洁人员、保安人员还是定期来服务的志愿者们,坚持自发地参与到纪念馆的维护和服务中,这都是奉献精神的体现。馆内11位讲解员长年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每个公众假期都随时待命,确保纪念馆的讲解工作正常运行,我们的讲解词有70多页,且每年都在更新,这份讲解词已经印在了我们的心里,这何尝不是一种奋斗精神呢?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事业戚晓颖(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

记得那是在建党90周年的时候,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做了一次以中共建党史为主题的全国巡展活动。巡展活动开展到南京时,一位88岁的老军人让我印象深刻。这位老先生在一天内来到展厅参观了5次,第一次只是来浏览了一遍,再来的时候他戴上老花镜、握着笔记本,把巡展上的内容逐字逐句地摘抄下来。我们注意到他的举动后,为这位老先生进行了一对一的宣讲,他非常激动,尤其是当我们讲述一些小故事的时候,他会结合亲身经历给我们讲故事,那一刻仿佛他才是讲解员,而我们是聆听者,我从他点点滴滴的描述中,仿佛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只有58位党员走到今天的一幕幕场景,真的很震撼、很感动,每当我想起老一辈革命者对党的这种深刻情感,我都会油然升起一种使命感。我认为这不是一份简简单单的讲解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事业,我们传递正能量,宣讲“真”“善”“美”。作为讲解员,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一种精神的洗礼,这就是这份工作的可贵之处。

猜你喜欢

南湖参观者讲解员
最美的蝌蚪
南湖之春
博物馆当讲解员
怎样当好讲解员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我当小小讲解员
博物馆讲解员讲解的技巧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