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2018-01-29童莺歌刘苗苗陈佳佳

健康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疼痛研究工作

童莺歌,柴 玲,刘苗苗,陈佳佳,杨 磊

(杭州师范大学 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将健身在慢性病防治上的积极作用及开展工间健身活动提到了新的国家战略高度。慢性疼痛作为高发病率的常见慢性病,且多数发病与职业因素有关,不仅危害劳动力,还引发家庭和社会问题,是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重点关注疾病。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慢性疼痛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关注尚少。本文从我国员工慢性疼痛发病概况,开展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的积极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我国未来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为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关内容提供参考。

1 慢性疼痛的发病概况及对劳动力的危害

根据《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2]。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Pain,IASP)将慢性疼痛定义为“持续或间歇性地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3],属于慢性病范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持续性慢性疼痛的发病率约为23%[4]。在我国对北京市常住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明,慢性疼痛的患病率高达52.99%[3]。职业人群中慢性疼痛发病率更高,如护士人群下腰痛的发病率为66.8%[5]。颈椎病或颈部退行性病变的发病率在中青年公务员组中高达50.36%,在其他中青年职业组中也高达46.35%[6]。慢性疼痛中最常见的为慢性肌肉骨骼性疼痛(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CMP),指发生在肌肉骨骼系统的慢性疼痛,多为反复拉伤、过度使用以及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所致,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性疼痛(主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肌瘤等)及脊柱相关性疼痛(如颈部和背部疼痛)等[7]。在机械行业中,CMP的患病率高达64%。WHO指出,CMP已成为全球巨大的疾病负担[8]。

员工指我国企事业、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和工作人员,慢性疼痛在员工群体中高发,已成突出的社会问题。不恰当的工作方式是员工慢性疼痛发病的主要原因。37%的慢性下腰痛由职业因素所致,与长期重体力劳动、较长时间站立、高强度训练或长期频繁弯腰或不良姿势等因素相关[9]。CMP中的下腰痛、颈部疼痛被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研究列为第一、第四大致残病因[10]。慢性疼痛是工作缺勤常见的原因,约29%的患者因为慢性疼痛而更换工作,约19%的员工因慢性疼痛失去工作[4]。慢性疼痛不仅对员工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它导致的长期病假、提早退休及社会福利赔偿金增加等[11]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员工的健康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极为重要。

2 开展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的积极意义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工作场所指覆盖工人因工作而需在场或前往,并在雇主直接或间接控制之下的一切地点。工间健身是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 WHP)的重要内容,指采用多学科、多部门、多种干预手段,通过综合性干预措施,促进员工身体锻炼的开展及持续进行,以增进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伤病及缺勤率,从而达到促进职工、家属及其社区居民安全和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2]。

在慢性疼痛员工中开展工间健身属于二级预防范畴。WHO指出:在工作场所开展二级预防,由于针对的是更少、更确定的人群,可能会非常有效,且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13]。工作场所中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协助慢性疼痛员工改善工作方式(如采取更科学的坐姿、站姿)以及完善工作设备(如提供重物搬运设备);同时企业内的健康专业人员可以参与到健康促进计划中,通过专业化有针对性地健康指导,改善员工的健康,提升社区的整体健康水平。

根据《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计划(2014—2020年)》,至2020年我国将建成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各1400个[1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将健身在慢性病防治上的积极作用及开展工作场所健身活动提到了新的国家战略高度,上述两个文件为在慢性疼痛员工中普及开展工间健身提供了政策支持。针对慢性疼痛员工的工间健身,有着易组织、防控目的明确、预期效果明显等优势,可作为我国降低在职员工慢性疼痛发病率的突破口。

3 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的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WHO将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如颈腰、背部疼痛等,列为适合在工作场所进行二级预防的疾病[15]。在慢性疼痛中,国外机构开展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实践主要针对肌肉骨骼疼痛,和WHO的指导建议相符[15]。其中有关下腰痛员工工间健身的实践较多,项目的组织形式多样化,有单纯的锻炼干预,或在其基础上加健康教育及个案管理等[16],都取得了积极效果。

国外有关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述4个方面:①开展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能显著缓解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如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发现,慢性下腰痛员工在办公室开展全身振动操能明显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17]。另一项RCT将200名慢性疼痛患者分别安排在工作场所和居家进行每周5次,每次10分钟,共持续10周的身体锻炼干预,结果表明工间健身比居家锻炼能更有效地减轻肌肉骨骼疼痛,增加肌肉力量,减少镇痛药的使用量(P<0.05)[18]。其他研究也发现身体锻炼,尤其是力量锻炼可以改善肌肉骨骼性疼痛和身体适应性[19]。②慢性疼痛员工进行工间健身能促进其工作能力的提高。如一项RCT研究[20]通过在两个工业区对前臂疼痛的工业技术人员进行每周3次共20周的肩部、颈部和手臂部位的特定阻力训练(训练组),对照组进行一般的身体活动,结果表明,训练组较对照组疼痛强度降低更多,且工作残疾改善更多。此外,研究发现工间健身对减少下腰痛员工的工作缺勤和医疗支出亦有积极作用[21]。③慢性疼痛员工开展工间健身能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如一项研究[22]通过对比居家锻炼和工间健身两组人群发现,工间健身组可更显著提高工作活力和疼痛控制力。其他研究也发现,工间健身对慢性疼痛员工的心理健康、人际社交等也有积极促进作用,可改善其焦虑状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工作活力等[23]。④探讨影响慢性疼痛员工锻炼行为的心理变量和认知因素。如较多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是影响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24-25],良好的社会支持能提高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自我效能[26]。此外,研究表明对疾病的认知直接影响慢性疼痛人群的锻炼行为。如慢性下腰痛患者因缺乏运动锻炼的意识、对运动锻炼的长远利益认识不足、坚持锻炼的信心不强等,无法坚持锻炼[27]。

3.2 我国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开展工间健身的状况不容乐观,但我国关于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的研究甚少,且主要针对办公室员工。如有研究者设计了静力性和动力性拉伸两套脊柱保健健身操,并应用于银行办公人员,结果显示动力组和静力组组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对象的疼痛状态得到改善[28]。此外,还有研究者突破传统工间操单一的编排模式,创编了办公室工间操成套动作,并采用“抗阻”和“有氧”相结合的有氧负重方式应用于 60 名办公室工作人员,结果显示,95% 被试者通过该套操的锻炼,缓解了颈椎部、肩部疼痛; 70% 以上被试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等均得到了明显改善[29]。

4 展望

4.1 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的研究展望 当前研究较多为慢性疼痛员工的力量训练,但有关锻炼方式、运动量、工间健身组织方式及健身方案的研究较少。虽然有文献报道,太极拳能显著缓解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30],但太极拳、五禽戏等中国传统身体活动形式用于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的效果尚不甚清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应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1]。太极拳、五禽戏等融合了中医养生之道,建议我国学者可在中国传统锻炼形式在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的运用上展开探讨。此外,后续研究可关注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运动处方库(包括运动方式、类型、持续时间、频度等方面)的建立。再者,CMP还是Ⅱ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慢性病的常见伴发疾病,未来研究可关注慢性疼痛伴发其他慢性疾病人群的工间健身方案及效果。

国内外尚缺乏对慢性疼痛员工坚持工间健身行为机制的深入研究。锻炼行为机制指影响锻炼行为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锻炼行为激发、坚持(退出)、恢复的复杂系统,是对锻炼现象的因果性解释[24]。在锻炼行为中,锻炼坚持(exercise adherence)是有效改善健康的前提,其定义为:长期(>3个月)自觉参加规律性锻炼(每周锻炼频度≥3次,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的行为[24]。明确慢性疼痛员工锻炼坚持行为机制,是促进工间健身持续长期开展的基础。现有研究多针对锻炼行为的激发,但如何使锻炼行为持续的心理机制仍不明确。因而,学术界未来可更深入地研究慢性疼痛员工持续及坚持开展工间健身的心理机制。

国外多项研究表明采取经济上支持措施可以促进员工坚持开展工间健身[31-32]。我国已开展的研究多针对院校教职工、公务员、工矿从业人员等整个员工群体[33-35],鲜见针对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影响因素的研究。建议我国学者可在影响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开展及持续进行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职业背景、收入、阶层等)、企事业单位的场地设施、经济激励措施、文化及制度等方面展开调查。

4.2 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的实践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WHP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下列两种发展趋势。第一种趋势为将员工健康的保护和促进措施相结合。在健康促进上,专家侧重于鼓励员工改变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健康保护上,专家希望通过创造安全的工作条件和限制员工的危险暴露来达到保护健康的目的[36]。第二种趋势为强调对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问责。具体而言,是确定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雇主对员工健康的投资,并对生产力、缺勤率、工作表现等进行监测[36]。

职业因素,包括不恰当的工作方式和不良工作姿势等因素是员工慢性疼痛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高发的慢性疼痛又致频发的工作缺勤及社会生产力严重受损。作为WHP的重要内容,在慢性疼痛员工中开展工间健身,当工作条件有利于员工健康,能使企业的生产力更高。根据WHP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事业单位在开展慢性疼痛员工工间健身的实践时,可与其他的员工健康保护和促进措施相结合。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员工反复采取不良工作姿势;向员工开展防范慢性疼痛的健康宣教,使其有机会获得健康相关信息。此外,建议疾控部门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对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问责,定期对员工慢性疼痛的发病情况、因疼痛所致的工作缺勤率进行抽查,将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作为我国公共卫生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附全文)[EB/OL].(2016-10-26)[2017-12-05].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10/25/c_1119786029.htm.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EB/OL].(2017-01-22)[2018-01-0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14/content_5167886.htm.

[3] 安传勤, 刘跃晖. 慢性疼痛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7, 31(3):259-262.

[4] 童莺歌,田素明.疼痛护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143-145.

[5] 王雅琴, 宁宁, 杨慧,等.四川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腰痛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5):444-446.

[6] 王立公, 常双超.广州市中青年不同人群颈椎病发病率的调查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 2010, 19(5):473-474.

[7] Stanos SP. Topical Ag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usculoskeletal Pain[J]. Journal of Pain & Symptom Management, 2007, 33(3):342-355.

[8] Kamper SJ, Henschke N, Hestbaek L,etal. Musculoskeletal pai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Brazilian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2016, 20(3):275-284.

[9] 李亨, 郑军.慢性下腰痛临床病因学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 12(20):49-51.

[10] Haukka E, Ojajärvi A, Kaila-Kangas L,etal. Protective determinants of sickness absence among employees with multisite pain:a 7-year follow-up[J]. Pain, 2017,158(2):220-229.

[11] Dsc RA, Sheena Derry MA, Taylor RS,etal. The Costs and Consequences of Adequately Managed Chronic Non‐Cancer Pain and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J]. Pain Practice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World Institute of Pain, 2014, 14(1):79.

[12] 李霜, 张巧耘.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5.

[13] K Proper,W Van Mechelen.Effectiveness and economic impact of worksite 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y die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EB/OL].(2016-10-11)[2018-03-09].http://www.who.int/Diet physical activity/Proper_K.pdf.

[14]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EB/OL].(2014-05-09)[2017-01-05].http://www.nhfpc.gov.cn/xcs/s3581/201405/218e14e7aee6493bb ca74acfd9bad20d.shtm.

[15] K Proper,W Van Mechelen.Effectiveness and economic impact of worksite 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y die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EB/OL].(2009-01-20)[2018-03-09].http://www.who.int/Diet physical activity/Proper_K.pdf.

[16] Tveito TH, Hysing M, Eriksen HR. Low back pain interventions at the workplac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Occupational Medicine, 2004, 54(1):3-13.

[17] Kaeding TS, Karch A, Schwarz R,etal.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as a workplace-based sports activity for employees with chronic low-back pain[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2017,27 (12):2027-2039.

[18] Jakobsen MD, Sundstrup E, Brandt M,etal. Effect of workplace- versus home-based physical exercise on musculoskeletal pain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a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Work Environment & Health, 2015, 41(2):153.

[19] Van ED, Munhall C, Irvin E,etal. Effectiveness of workplace interventions in the prevention of upper extremity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nd symptoms: an update of the evidence.[J]. 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16, 73(1):62-70.

[20] Andersen LL, Jakobsen MD, Pedersen MT,etal. Effect of specific resistance training on forearm pain and work disability in industrial technicians: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Bmj Open, 2012, 2(1):e000412.

[2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hysical activity. Fact sheet 385[EB/OL].(2014-03-28)[2018-02-03].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85/en/2014.

[22] Jakobsen MD, Sundstrup E, Brandt M,etal. Psychosocial benefits of workplace physical exercise: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Bmc Public Health, 2017, 17(1):798.

[23] Andersen, Lars L, Persson,etal. Psychosocial effects of workplace physical exercise among workers with chronic pain[J]. Medicine, 2017, 96(1):e5709.

[24] 陈善平.体育行为认知决策理论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25] 王深, 熊猛, 周凤秀. 锻炼团体领导行为对成员锻炼坚持性的影响:锻炼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 48(11):67-73.

[26] 杜世正, 胡玲莉, 柏亚妹,等.社区慢性腰背痛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 33(12):1-7.

[27] 马香, 张美芬, 张利峰.慢性下腰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疾病知识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 2016, 23(15):42-45.

[28] 刘哲. 伏案型人群脊柱常见病症的运动干预研究[D]. 郑州:河南大学, 2012.

[29] 江金泽, 郑华玲, 王梨,等. 办公室工间操的实验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17(1):96-101.

[30] Field T. Knee osteoarthritis pain in the elderly can be reduced by massage therapy, yoga and tai chi: A review[J].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 2016, 22:87-92.

[31] Losina E, Smith SR, Usiskin IM,etal. Implementation of a workplace intervention using financial rewards to promote adherence to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 feasibility study[J]. Bmc Public Health, 2017, 17(1):921.

[32] Divisón Garrote JA, Escobar CC. Framing financial incentives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6, 164(6):385.

[33] 张倩. 河南省高校博士学位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D]. 郑州:河南大学, 2016.

[34] 杨飞. 湖北省宜昌市公务员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5] 王泽波. 山西省煤矿企业职工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北京:首都体育学院, 2012.

[36] 顾沈兵.健康促进项目: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5:321.

猜你喜欢

疼痛研究工作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疼痛不简单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