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1-29胡博闻李守明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社团大学生

胡博闻, 李守明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学生处, 辽宁 沈阳 110854)

第二课堂,简单来讲就是区别于课堂学习(第一课堂)的一种从课外的学习、活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成才成长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第二课堂的学习依赖于第一课堂又不局限于第一课堂,它的学习范围非常广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不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构建第二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二课堂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之中,第二课堂所获得的收获是有别于课堂讲授所学到的知识的。

一、高校加快建设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的部署,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第二课堂制度。习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2]各高校坚决贯彻习总书记讲话重要精神,第二课堂的建设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并逐步实施了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第二课堂有别于第一课堂,它不仅加强了对第一课堂理论性、专业性知识的理解,而且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积极举措;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强化共青团育人职能,强化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关键路径;是完善学生发展服务体系,促进学生素质素养提升,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因此,高校构建第二课堂建设体系势在必行。

二、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对高校实现育人目标,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全方位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近期来,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引起了各地高校相应的重视,建设情况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在现实中还存在着部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高校对第二课堂的建设缺乏广泛性、系统性和深刻性。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形式长期以来依赖于第一课堂上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单一,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上缺乏系统性[3]。不少高校实施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制度,选修课虽然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但是仍然没有摆脱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当下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较为有限,学生自主参与第二课堂的途径稀少,多是知识讲座、复习课堂作业及参加各种社团比赛等形式,仅仅满足了一部分有兴趣的学生,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锻炼能力、展示自我的平台。第二课堂也没有和第一课堂形成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在体系上仍然以第一课堂为主,缺乏系统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对第二课堂建设的认识缺乏深刻性,对高校第二课堂的管理有待提高。长期以来,第二课堂的效率较低,学生任意度、随意度较高,甚至第二课堂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群体活动。还有,缺乏对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视程度,没有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表现落实到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体系中来,不利于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锻炼能力,提高技能,实现全方位发展。

(2) 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参与缺少积极性、实效性和约束性。第二课堂的价值贵在学生的自主性与选择性。当下高校的第二课堂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仍然有待提高。对于其自身而言,在这个手机网络充斥生活的时代,不少学生都愿意投身于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世界的兴趣缺失;对于现阶段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情况而言,第二课堂的趣味性不高,学生缺乏表达自身兴趣爱好的有效途径,导致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实效性不好、约束性不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多是随大流,没有对自身的兴趣爱好加以认真分析,导致在第二课堂的学习实践中不能将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很少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用来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此外学生参与第二课堂随意性强,常感到第二课堂的用处不大,没有很好地收获知识技能,第二课堂也就起不到培育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的作用。

2.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纵观当下,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些许问题,我们将其归结为以下两方面原因。

(1) 第二课堂自身存在许多不足。①高校第二课堂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突出表现为高校对第二课堂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起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②第二课堂开展得缺乏特色,形式单一,创新不足,途径单调,缺乏一套保障第二课堂进行的制度规范。③第二课堂的育人价值目标体现不明显,重于形式而忽视了过程的体验,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及必要的经费保障。

(2) 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的认识不高。目前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失,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学生只看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不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喜欢虚拟世界,而不热爱现实生活;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由于缺乏制度规范,学生参与第二课堂随意性突出,缺乏约束性,对第二课堂的认同感不高,导致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实效性较差。

三、建设高校第二课堂的理念与主要途径

高校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构建高校第二课堂不仅能拓宽教育的途径,更好地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与社会的契合度,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各高校在建设第二课堂时应当遵循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原则、人性化原则、针对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充分构建高校第二课堂。

1.坚定第二课堂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的全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各项建设都不得与党的领导相脱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推行改革,始终确保第二课堂建设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围绕立德树人,培育人才这一根本任务;深挖第二课堂的育人功用,全面提升第二课堂的实际效果,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相互反馈,努力培育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当代大学生。

2.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相关资源保障工作

尽管第二课堂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形式上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如若对第二课堂的组织领导过于松懈,必然会造成第二课堂涣散的现象。各高校要建立完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立起“横纵双向”管理网络。在横向上应成立由高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组织领导制度,做好日常的指导监督工作和年终的绩效评估工作。在纵向上要建立校、院、班三级工作组,实现资源统一调配、政策协商制定和数据广泛共享。此外,还要兼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真正使学生受益。要引领建立和完善学术性社团、创新性社团,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大力支持学生自主的创新创优,全面加强师资条件对第二课堂的支持和建设力度。同时要保障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所需要的物质基础,配备学生开展相关自主性学习所需要的设施,建立起第二课堂奖励机制。对那些在第二课堂表现优异、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体意识,激励大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来全面发展自己。

3.建立校社合作机制,健全第二课堂建设体系

第二课堂建设要建立健全校园与社会的合作机制,学校和社会上的相关单位都要加强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让学校和社会单位都承担起培育大学生的责任。社会单位要对学生的社团活动、实践活动、公益服务活动等予以积极响应和肯定支持,不断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1) 构建课程项目体系,结合第一课堂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第二课堂的课程设计,建立第二课堂人才培养计划,完善相关的考核方式。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把第二课堂的成绩纳入到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之中;要优化课程审核体系,规范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标准,定时开展评审大会;对开展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要及时作出相关处理。

(2) 建立记录评价体系,必须保证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评估的公正性。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予以客观记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在每学期末形成评价报告,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通过层层审核把关的模式,确保第二课堂评估的公平、公正、公开。对先进的个人、团体进行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要重视信息反馈体系,逐步建立后台数据分析库,把优秀学生的事迹进行分析研究,注重信息的反馈和统筹,借助信息的良性互动调整相关的政策来推动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把第二课堂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内容,逐步将第二课堂成绩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并作为社会单位招录大学生所参考的重要条件。

4.以大学生社团活动为主要载体,丰富完善第二课堂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载体,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对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丰富课余生活和培养兴趣爱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推进大学社团的健康发展,是构建大学第二课堂的重要环节。社团活动是大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要加快社团的规范化建设,更好地发挥社团第二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具体来说,①要精兵简政,注重精而不是多,确保每个社团都拥有其独特的特征,打造每个社团的品牌效应。大力开展党团工作建设,引导学生信党、爱党、敬党。鼓励创新创优团体建设,体现创新时代的精神。②建立完善社团组织管理机制,采用聘任制的方法选择具有领导才能的学生担任社团队长,制定符合本社团特点的招入制度,确立各种制度规范,杜绝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③相关领导应当予以重视,认识到社团发展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并给予适当的经费作为支持,指派专门人员负责监督,确保社团活动的有序进行。④大学社团的建设要体现时代精神,注重政治性、创新性建设,要强调人才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位同学的兴趣爱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有发挥自己才能、培养自身兴趣、锻炼自身技能的社团活动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5.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推动第二课堂建设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4],构建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2015年宁波大学就建立了“学历+技能”的双重教学模式,强调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第二课堂也会契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要大力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专业见习活动,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要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收获予以记录,让学生撰写参与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开展社会实践体会分享活动,并作为学生第二课堂成绩的一部分,形成学生实践经验相互分享、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氛围。要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要进行一定的指导,必要时指派专业的老师进行相关教育。完善社会实践实施的指导性方案,防止学生漫无目的参加社会实践,坚决防止学生系错扣子、走错道路,真正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收获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

四、结 语

当代大学生身处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肩负着强国使命。青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国家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5]各高校要切实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听党话、跟党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在党的指导下,构建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让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补充、深度融合,最终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社团大学生
缤纷社团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