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整体设计 突出服务转型*
——地方教育行政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江阴思考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38期
关键词:江阴教师队伍助力

近年来,如何以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助推区域教育的优质、高位、均衡发展,一直是摆在江阴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方面,我们正视新时代教师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另一方面,我们从建机制、搭平台、推成果等方面整体布局,从促进人、发展人、成就人等视角突出服务转型,试图走出一条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江阴路径。

一、正视现实:直面影响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挑战

提高教师发展质量,是实现更高层面、更本质的教育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回顾近年来江阴区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所走过的路,“有教师”和“优教师”两大问题,成为制约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所谓“有教师”问题,指的是多重因素带来的区域师资的结构性矛盾加剧问题。目前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龄的结构性矛盾。中长期看,这种年龄的结构性矛盾会带来未来师资断层的问题,影响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学科的结构性矛盾。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中高考制度变革,学科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出来。三是骨干教师的结构性矛盾。校际不平衡以及横向与其他地区比较的落差,扩大了骨干教师的结构性矛盾。

所谓“优教师”问题,指的是绩效工资背景下,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激发、自主发展和名优教师的区域群体如何形成问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是易事,找到处理此类问题的“帕累托最优”,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

二、理性研判:找到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准站位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就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实现从“管”向“理”的服务转型,找到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准站位,是新课程改革以及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其一,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在起点上体现的是“基于教师发展”。在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上,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以人为本。我们提出“三力课堂”的观点,即,学习有动力、课堂有活力、师生长能力,就是要在江阴这个区域层面,创造更高效美妙的课堂样态,突出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关注,追求更优质的教学效果。而能否让教学充满活力,让研究更灵动、课堂更鲜活,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和核心素养的养成,无疑给教师带来压力。让教育回归人,应该成为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归宿。

其二,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在表征上体现的是“在教育现场中”。“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前提是“发展好每一个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服务转型,说到底是一个管理重构的过程;是一个在服从于现有体制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出有利于教育质量提升的机制和平台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对教育现场中教师自我主动发展的关注;是一个遵循办学规律,从本校和本地的实际出发,顺应社会发展,始终坚守教育教学现场的过程。

其三,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在目标上体现的是“为了专业发展”。每一颗种子都曾经梦想发芽。不管面临怎样的现实压力和挑战,让每一个教师通过专业发展实现自我,是地方教育行政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题中之义和永恒主题。无论是青蓝结对等传统模式,还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泛在学习共同体,说到底都要立足教师主体,依托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

三、服务转型:突出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设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服务转型,需要进一步突出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设计,通过顶层设计进行必要的引领,通过丰富的平台和载体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诉求。

其一,思路上的整体设计。我们根据区域实际,探索从“纵向”“横向”“块状”“点状”同时展开的立体式整体设计。纵向: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各类群体建设之中,在江阴高中苏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站、课程基地、学校发展共同体等各种共同体中获得专业发展。横向: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各类活动之中,通过课改共同体活动、片学校联盟大教研、沿江7县市交流活动等,以他山之石攻玉。块状: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各类主题之中,以学科基地、教研组、备课组为方阵,通过同伴互助、群体互学、研讨例会、经验分享,促进教师队伍关键能力的生长。点状: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各类关键细节之中,通过参与教学调研、课题研究、教师专项课题进课堂活动、名特优教师成果展示等,让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细微之处,提升智慧,发展自我。

其二,机制上的整体设计。我们系统筹划经费支持、组织架构、政策制度、流程优化、评价导向等一体化的运作机制。重要的机制主要有:教师队伍梯次培育的机制——通过《江阴市暨阳英才计划》《江阴市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江阴市名特优教师培育预报预审制度》等整体架构教师队伍的梯次培育样态。整合共享师资培育资源的机制——从江阴实际出发,主要从整合共享的范围、类别、形式三个维度加以探索,通过学校办学共同体和学校同盟的“实体共享”、教师轮岗交流互动的“人力资源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网络资源共享”等三种形式整合资源。参与招标项目的研修工作坊机制——我们以江阴市教育局承担的江苏省教育厅基于测试分析的重大改革项目为统领,结合全市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编制子课题项目群,设立招标项目“研修工作坊”,让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全员大比武的岗位练兵机制——以课型研究和“三力课堂”为主题,以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大比武为形式,探索形成适合区域特点、学段特点、学校特点、学科内容特点的区域课型范式和骨干教师队伍岗位练兵成长方式。

其三,平台上的整体设计。李海林曾撰文谈到“教师二次成长”,指出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的是看问题的立场方法的重大变化。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多的是需要搭建各种平台载体,帮助教师实现思维转型的二次成长。就江阴的实际看,主要的平台有这么几类:一是主体合作平台。近年来,我们先后与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华东师大建立合作,打造江阴市“优质学校工程”平台;设立江阴高级中学苏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以外聘名师名校长为站长的名师、名校长江阴工作站等。二是项目推进平台。通过江阴市教育发展共同体项目、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等,搭建起各类助力教师队伍成长的项目共同体平台。三是教师课题进课堂活动平台。2006年开始,全市开设教师专项课题项目;2012年开始,推进教师专项课题进课堂活动,倡导教师运用课例分析、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更深层次地推进课题与课堂的融通,助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四是名师引领的课程基地、学科基地和名师工作室平台。南菁高中等6个省课程基地、37个无锡市江阴市两级名师工作室和各学科全覆盖的中小学学科基地,以名特优教师为引领,通过主题教研、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区域骨干教师群体的形成。五是网络教研、辅导、学习平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设网络教研、网络辅导、网络学习三大平台,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研、辅导、学习方式和途径,逐步积累、开发优质资源。

猜你喜欢

江阴教师队伍助力
魅力江阴
助力成功七件事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登江阴黄山要塞》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江阴特产——马蹄酥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