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的江苏之路
2018-01-29
教育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基础保证和持久动力。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九大给中国人民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在这幅蓝图中,“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教育的发展史,既是一部教育现代化的探索史,也是一部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奋斗史。这其中,以张盘荣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江苏教育人对江苏教育的现代化之路所做的探索和努力,无疑是江苏教育现代化奋斗史中最为华美的篇章。
张盘荣老师扎根实践,以一所村小的教育现代化历程奏响了江苏教育现代化的乐章。这部乐章生动、鲜活地勾勒出了江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
首先,江苏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的现代化。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物质和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是显性的、基础性的,而通过教育促使学生心理和人格的转型,实现人的现代化则是隐性的、深层的。基于此,通过显性的资源均衡和课程改革实现现代化要素与人的发展需求的匹配,从而触发更为隐性与深层的社会心理与社会人格的现代化转型,是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诉求。
其次,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课程的现代化。课程现代化既是一个多层面、多要素渐进互动的复杂过程,又是一个为培养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的“现代人”,通过用现代化的课程理念和教育方法、手段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造、继承和创新的不断发展与变革的过程。2007年,张盘荣在全面梳理、总结无锡市惠山区第一轮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时候,就切实认识到课程实施的核心地带——课堂教学对提升学生素质,推动人的现代化起着关键作用,进而提出以“改课”为突破口,促进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方式上的现代化转型。
再次,江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诉求是实现机制体制的现代化。内涵式的现代化必然建构于机制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以及相应的人的共同的现代心理基础,就无法从根本上保证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现代化的教育体制机制是指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建立起健全的、合理的“制度丛”来规约其朝着合理性的方向发展,也只有在“制度丛”的保障下,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随意化和非理性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要落实教育现代化,需要以体制创新为重要驱动,以机制改革为重要突破,将学校办学、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等都纳入制度化的体系之中。换言之,现代化的教育体制,只有政府的积极性是很不够的,要通过制度设计明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师生之间的权利界限,并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通过制度明晰各自权利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切实保障学校的自主办学权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张盘荣在担任惠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期间,在惠山正式挂牌成立运行“区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区一级的制度设计,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为课程规划实施和研发指导中心、全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中心、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校本研修指导中心、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指导中心、教育资源开发和信息辐射中心。使全区各校在“中心”的规划、指导下,统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立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主张、建构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实施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教学、重构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建立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评价体系、提升体育艺术等课程品质、强化教育科研等举措,帮助学生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从惠山区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来看,他们正是通过健全的、合理的“制度丛”来保障教育现代化朝着合理性的方向发展。
最后,新时代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最终归宿是教育公平。“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从出生开始,贯穿一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教育在确保公平底线的前提下,适度应用效率原则,进而在新的发展基础上寻求新的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但对新时期的江苏省而言,我们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前提下,适时提出了“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战略。“优质均衡”无疑为江苏基础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即新时期的江苏教育现代化要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尽可能地扩大受教育者的选择权、使其走向多元平等,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孩子享受相对高质量的教育,并在教育中强调对生命和人格尊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文化和社会多样性的尊重。这是新时期江苏教育现代化的蓝图,但我想,20多年前张盘荣老师在锡山市东绛实验小学——一所苏南农村小学的探索和努力,无疑让我们对新时代江苏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充满信心。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那时起,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一个方向。30多年来,以张盘荣为代表的江苏教育人用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为江苏教育现代化之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对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而言,前辈教育人的筚路蓝缕功不可没。不过,我们还需展望未来,期待更多的“张盘荣”携手前行,唱响新时代江苏教育现代化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