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践过程中工匠精神渗透的分析研究

2018-01-29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院校大赛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2)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把握时代脉搏,富有远见卓识的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竞争加剧,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型,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高质量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内及国际市场,而这种转变的内因,正是因为“工匠精神”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乃至社会的重视。因此大力培养“工匠精神”对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 99% 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更多的是体现职业操守;“匠”是从事某一职业并有专项技能的人;“精神”则是从思想层面上说的专注、态度与理念。工匠精神体现在工匠对本职工作的精益求精,遇到问题时的锲而不舍。

一提到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家,人们普遍联想到的都是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德国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勤奋敬业、严谨认真的工作伦理观,这种工作态度在德国非常普遍,以至于人们常常把它归因于德国人的民族性格。而日本不遗余力地追求使技艺和产品臻于完美,对于品质和细节的要求甚至达到斤斤计较的地步。日本企业也十分重视技术的专一、精进及传承。日本中小制造企业的创始人大多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他们以“一生悬命”的精神致力于某一领域的钻研精进,不断实现技术的突破。这些企业往往以家族继承的方式持续经营,类似于传统职人的代代传承。其实曾经的中国并不缺少工匠精神,万里长城、赵州桥、瓷器等都是作为代表出现在人们的脑海里。然而,纵观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多是著名建筑物或是美丽的传说,而不是世界著名品牌;一些历经沧桑的老字号,不是在发扬光大,而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这恰恰是因为工匠精神没有一直传承和发扬。

为了发扬工匠精神,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优秀品质,我们必须从教育入手,培养学生严谨、专业、精益求精的品质,使工匠精神渗透到灵魂,展现于各行各业。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高级技师人才等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几乎已经在全球达成了一个共识,技能方面的提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当前我们更关注的是一种专注的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而是具备智慧和职业精神的职业人才,特别是经验丰富的大师。未来的科技发展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很多工作可能会被机器所取代,但是发明机器的人或者使用机器的人,还是需要具备应有的素质,这一点是不会随着科技改变而改变的。而自2008年以来,已经连续成功的举办了10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大赛对于高职学生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笔者认为工匠精神逐渐渗透进技能大赛,对其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而技能大赛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也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通过大赛,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平时就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也能实现自我价值。而技能大赛就是一个“练兵场”,检验着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通过大赛期间的沟通,促进了不同学校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好的教学方法得到广泛传播,极大地提高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工匠精神的思考和讨论,如果想培养出严谨、专业、对工作追求完美的学生,那首先教师就要是一名工匠,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技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走向成材之路。

二、通过大赛,学生们看到了行业高标准,明确了今后的职业努力方向

高职学生从入学之初就面临着一个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因为基础薄弱、底子薄,很多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基础课应付、专业课对付、业余活动投入,是很普遍的现象,究其根本,是没有目标造成的内动力缺失,很多学生并没有将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与现在的学习紧密的联系起来。而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窗口,可以一窥未来的窗口。通过大赛,通过层层选拔,学生们可以直观看到能够参加比赛需要具备怎样的技术,大赛获奖需要达到怎样的水平,而企业用人又需要达到怎样的资格,就业之后想上手当前的工作需要达到怎样的等级,甚至一步一步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乃至大师级人物又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所谓工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地实践和积累,而高职学生这一人群,他们并不缺少技术,只是缺少一个指引自己前进的内推力,我们要做的正是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匠心的种子,然后细心浇灌,静待生出那一抹新芽。

三、通过大赛,让老师们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可塑性,更加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同一专业同一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地区,成长背景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而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只能有一个整体的进度,所以只能经过平衡,按照班级平均水平推进。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优秀的学生并不能发挥出全部的实力。而大赛作为一项重要的赛事,必然要优中选优,将成绩最好、表现最稳定的学生作为参赛选手。通过赛前培训,可以为各班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而负责辅导大赛的专业老师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甚至一对一的教学,这类似于传统的师徒模式,通过口传心授、亲身示范,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到手法和技艺,学习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学习到赛场上稳定心态的控制方式,虽然时间短、但是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当然这对专业老师也是一种考验,需要对每一名参赛选手进行量身定制的辅导,还要整合整个团队的配合度,才能赛出水平、赛出成绩。大赛就是对整体素质的一种考核,所以通过这一赛前选拔性的筛选,不仅仅要求学生向工匠的方向发展,更要求老师首先就要具备工匠精神,现代的学校已经基本取代了过去的作坊,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设备先进了、手段先进了,但是核心思想要传承,那就是要具备一颗“工匠之心”,并且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始终。

四、通过大赛,让企业能看到高职学生的闪光点,提高群众的关注度,提升社会的认可度,为今后的就业铺平道路

大赛是一个平台,一个窗口,可以让企业、行业和社会关注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通过参与大赛的规则制定、奖项设置、专家裁判等各项工作,使得大赛越来越贴近岗位的实际需求。同时,企业通过大赛观摩,可以发现并挖掘出更多优秀人才补充到自己的团队之中,同时促进就业,实现双赢。近年来,通过媒体的宣传,现在技能大赛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普通高中看高考,职业院校看大赛”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每年的全国大赛已经成为了年度盛事,成为全社会的话题。从2015年起,国务院更是将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设立为“职业教育周”,集中展示职业教育的成果,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首届的口号是“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次年的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了题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讲话,更是从国家层面点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方向和出路,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更加注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五、通过大赛,打破技术壁垒,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让学生有机会继续深造,有机会走向国际化的大舞台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走到了第十个年头,在此之际提出“大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也是顺应了越来越国际化的趋势。大赛从邀请外方师生观摩比赛、参加大赛到派出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及设计大赛项目被东盟国家选中,各国间的互访日趋频繁、联系也日益紧密,现在的国际间交流已经进入到了更高层面的发展阶段。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 2016年3月,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城府建立的“鲁班工坊”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的“孔子学院”,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一个范本。“鲁班工坊”经过一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泰技能人才交流的一个良好的平台,以后还要在更多的国家建立“鲁班工坊”,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发展。2017年的大赛同期活动,举办了中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渤海周”,并组织了中国和东盟职业院校的高峰论坛,中外嘉宾共同探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如何创新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旨在给中外嘉宾构建一个增进理解、深化合作、共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经验的交流平台。借全国大赛和职业教育周之势,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教育的风采,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的“工匠精神”。

六、通过大赛,提高了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关注,使研究和培养工匠精神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

随着连续多年的成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人们在讨论技能大赛本身的同时,也对其中体现出的工匠精神进行着深入研究与讨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很多都是低附加值的廉价品,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够。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市场经济的形成,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地改革创新的同时,也在精益求精的提高产品质量,设计的完善,工艺的提高使产品的品质得到提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又促进了企业对研发新产品,完善现有产品。这正是工匠精神在这个时代的一个体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工业水平有了质的提高,made in china也不再是廉价品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带着自己优秀的产品参与到国际竞争,在轨道交通,手机,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乃至成为了行业的领军企业。假以时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凭借优良的产品,专业的态度成为世界知名企业。

经过十年的发展,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界的一项盛会。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来自全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齐聚一堂,相互竞争,相互交流。通过比赛带来的一些新的信息、新的技术、新的思路,都可以运用在年轻人的职业发展上,将他们培养成为新时代优秀的“工匠”,进而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工匠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光大,从而唤醒所有国人沉睡的“工匠精神”,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型,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民族复兴之路上,高职院校肩负着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就需要以“工匠精神”来完善自己,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职业操守和教学水平;严格教育学生,不仅传授他们专业知识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能独立思考、踏实刻苦、努力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并通过技能大赛进一步提高师生们的素养和能力,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我相信以“工匠精神”为理念的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杜连森.转向背后:对德日两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审视及借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

[2]刘志彪.我们缺少的不是“工匠精神”,而是“工匠文化”[EB/OL].http://sike.news.cn/statics/sike/posts/2016/07/219502247.html.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院校大赛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工匠赞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