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情感教育激发中职语文教学活力
2018-01-29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沈柳燕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沈柳燕
通过对语文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对中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强化,越来越显示其可行性。面对中职学生基础语文知识薄弱的这一群体,教师通过感情的交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增强情感教育,能够不断地激发中职语文教学的活力,为中职学生创造出更适合其学习成长的环境。这作为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必然要求,也对语文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方向性作用。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各个方面入手,层层递进地教学,能够实现情感教育的实际效果。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实践,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情感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情感教育的内容以及含义
情感,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方式之一。从其字面意义来说,情感即人类对外界刺激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反应,包括喜欢、厌恶、恐惧等,是人类的具体的而有复杂的行为感受体现。情感表现常常为外在的情绪形式,对于情绪的观察这也是了解一个人的重要手段。
而情感教育,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的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的是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的情绪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整体发展的关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接受,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情感教育能够分为不同的层面,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引导,即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对专业语文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性格形成情绪体验的引导作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情感品质、思想观念得到教师一定的树立和指导。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社会性情感的培养和对其自我调控能力的关注,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为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起到奠基的作用。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他们本身就非常期望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抓住情感教育的内涵,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引导。教师可以从学生主体这一方向出发,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有意识的对语文的人文性进行强化,从情感教育的层面实现语文教学课堂的良好效果。
二、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情感教育
教师要意识到,中职语文教育的教学对象的语文知识水平,进而对其作具体的要求和教学方式。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朗读教学对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更好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这也是在潜移默化的以寄情于文的形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体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朗读过程中对于人物情感以及所描述的语境的把握,进而实现对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的把握。如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对树的描写,寄托对故乡的热爱和深情,这时候学生对于这字里行间的情感体会,就能通过不断的带有感情的朗读方式得以实现。第一遍读时,是对文章结构进行了解,再读则是体会文章的感情,以及遣词造句对感情的表现的影响。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文字进行研究,去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有利于情感教育这一目标的实现。
除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朗读教学,教师也必须注重以教师为引导的精读教学。这指的是教师通过较为合理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仔细研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情感教学这一作用。首先要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这需要围绕着新课标进行研究。其次,教师需要对课堂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设计。这一过程最为重要,它包含着最初的主题导向,和情境设置,这都是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进而创造更大的可能使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达到某种程度的共鸣。这一目标的实现,便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需要走近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最需要注重的便是“教师常常拥有绝对权威”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关系,那么往往会形成学生在学习上的排斥心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引导,同时跟要通过与学生情感上的融合,心灵上的接近,通过关系的调整,达到平等和谐自由的学与教的关系,突出“人文性”的语文教学特点。教师本身跟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之间的屏障打破,那么对于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非常有帮助。
【结 语】
总而言之,师生之间通过情感上的交流,不断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良好思想观念的形成,是每个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