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1-29孙春芳
孙春芳
(山东省齐河县中医院内科护理,山东 德州 251100)
脑梗死于临床中较为常见,是指血管与脑部病变处脑细胞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发生脑梗死的状况,若不能及时予以相关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致残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1-2]。为明确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1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00±1.20)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0±2.30)年;实验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6.00±1.50)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00±2.0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等。
实验组给予循征护理,具体内容为:①生活护理:护士应每日对患者病房予以清洗、打扫、消毒,保持空气流畅。并依据每位患者口味予以个性化得饮食方案,主要指导其食高维生素、高蛋白等饮食,禁止抽烟、喝酒及食辛辣刺激等食物。②心理护理:因脑梗死及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病,难以彻底治疗,从而增加经济费用;此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动态变化,从而能够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并向患者讲解一些成功治疗的案例,进而增加其抗病的自信心。③康复锻炼: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常伴有偏瘫、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理状况
对照组SAS为(32.02±2.67)分、SDS为(33.10±2.00)分,实验组分别为(17.32±1.94)分、(19.65±2.50)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状况改善更优(P<0.05)。
2.2 QOL评分
对照组躯体功能为(30.30±5.67)分、心理功能为(32.32±3.00)分、社会功能为(34.65±2.01)分,实验组分别为(53.10±2.94)分、(54.32±3.50)分、(51.32±3.20)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QOL评分显著更高(P<0.05)。
2.3 NIHSS评分
护理后3周,对照组NIHSS评分为(31.02±2.67)分、6周为(32.30±±2.00)分,实验组分别为(13.02±2.94)分、(16.32±2.50)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NIHSS评分改善更优(P<0.05)。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AS评分均可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躯体功能等QOL评分均显著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应用循征护理后3周NIHSS评分均显著更低。表明将循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中,不仅可显著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及神经功能缺损,且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于患者入院前及发病后,需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动态状况,并依据每位患者家庭环境、文化背景、性格及脾气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指导方案;且患者对护理操作提出疑问时,需积极并热情予以答复[3-4]。入院后,需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状况,且于饮食中,告知患者采取低盐饮食原则;并保持情绪的稳定以及良好的心情。早期予以康复锻炼,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加速神经功能康复具有较大的意义,护士需依据患者偏瘫部位以及病情状况、体质状况予以针对性的康复锻炼。部分患者于脑梗死发病后,可影响肢体活动及语言发音,可积极鼓励其在护士与家属的监督下进行运动,运动方法包括散步、按摩,运动原则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将运动幅度与运动范围设置为患者能接受的状况下,并告知患者需长期锻炼的目的及作用;且应对患者给予简单的发音及单词等练习。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不仅可显著减轻患者焦虑及抑郁等情绪,且可显著快速修复患者神经功能及提高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继霞,杨金萍.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94-95.
[2]富丽岩.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9):1151-1152.
[3]张志彬.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254-255.
[4]芦 苇.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