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8-01-29廖世英唐昌容
廖世英,唐昌容*
(1.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1331;2.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重庆 40226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害性极大,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突发性脑部疾病。是由大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最终诱发神经功能障碍或缺失。相关资料显示[1],ACI可引发程度不一的后遗症,特别是对老年性ACI患者而言,其并发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肢体障碍等病症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ACI患者。受疾病及其后遗症的困扰,老年ACI患者多伴有负性情绪,存在焦躁、抑郁、不安等心理,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为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改善策略,我院开展相关护理方法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薄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3例。回顾性分析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6.85±4.65)岁,病症发作距治疗时间为1~18 h,平均病程(9.5±4.8)h,合并疾病:高血压(20例)、冠心病(14例)和糖尿病(9例);常规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75±5.35)岁,病症发作距治疗时间为1.5~19 h,平均病程(9.5±4.8) h,合并疾病:高血压(23例)、冠心病(12例)和糖尿病(8例)。两组患者职业、文化水平、依从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检查,所有参与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其年龄≥60岁,且此次病发均为首次发病。两组患者均采用降颅压、抗水肿、护脑、早期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本实验将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近期内行手术者及伴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监测患者脉搏、呼吸、瞳孔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生采取急救处理;为患者进行氧气吸入、药液补充等基础护理;不定期为患者翻身、叩背,防止并发症发生。
1.2.2 研究组采用一般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常规组基础上为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其主要措施包括心理护理、认知护理和肢体护理三个方面。心理护理[3-4]: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保持平和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观察其情绪变动情况,对症给予有效开解和指导;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不安、紧张心理;了解患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个人爱好、宗教信仰等,充分尊重并对患者的合理请求予以满足;鼓励患者与他人沟通,逐步恢复其语言表达能力[5];注意与患者沟通时的语速、态度等,避免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安抚其心理。认知护理:宣教疾病有关健康知识,增强其对抗疾病的信念,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供患者自行查阅;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认知训练[6],可利用卡片或手机图片等,供患者辨识;引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表达,锻炼其思维能力等。肢体护理: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联合制定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计划[7];协助患者完成上下楼梯、握拳、起立、下蹲等动作,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四肢和关节锻炼;恢复期内,教给患者卧床休息时的正确体位,避免诱发并发症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护理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生理和心理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统计其整体健康感水平[8],如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等的变化情况。其中,患者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变化情况需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测,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s,分)
注:与常规组实施后比较,P<0.05
组别 n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研究组 43 65.9±6.3 43.9±5.4 66.1±4.6 40.9±5.6常规组 43 65.8±6.4 56.2±4.3 65.9±4.9 50.8±5.4
2.2 两组患者整体健康感水平变化情况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其情感表达、宣泄等能力、社交能力及各项生理功能等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且患者主诉躯体疼痛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化、针对性、细致化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认知、肢体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指导,加上有效的心理疏导,可大幅度消除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对病情恢复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相关研究资料表明[9-10],针对患者的负性心理进行有效疏导,可改善其预后。本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护理方案实施后,两组患者生理和心理各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体健康感水平与常规组对比,也呈现出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验证了上述观点的科学性、客观性。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整体健康感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海燕.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前沿,2010,(08):76-77.
[2]任 慧,王敬荣.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近期临床影响的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02):71-73.
[3]王海兰.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04):59-60.
[4]刘奇玉.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07):47-48.
[5]曾明梅,李瑞英,马 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6):83-85.
[6]张 辉.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9):179+182.
[7]朱慧燕.急性心肌梗死4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4,(11):838-839.
[8]纪珍花,王群先.连续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0):108-109.
[9]王 超.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22):206-207.
[10]陆 娟.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22):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