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抗原检测对精准输血的临床应用
2018-01-29齐莹
齐莹
目前安全有效的精准输血是现代临床治疗过程的重要措施之一,精确的血型鉴定是安全输血的保障和前提。Rh阴性的受血者接受了其阳性的血制品尤其是红细胞后,将诱发机体产生免疫性抗体,导致患者再次输血时,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对孕妇而言,不规则抗体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导致新生儿黄疸发生,影响新生儿脏器发育不全,贫血、智力低下等,严重者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除了ABO血型系统之外,Rh血型系统是最重要的血型系统之一,也是最有多态性、繁杂的红细胞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可以引起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8年3月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Rh(E)抗原检测为实验组,未开展Rh(E)抗原检测为对照组,每组分别2 000例。2 000例抗体筛查样本来自于我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住院由于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以及剖宫产等需要进行手术备血和输血的患者。
1.2 试剂与器材
1.2.1 试剂材料 筛选红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产谱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IgM型抗E血清、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Coomb’s卡、凝聚胺试剂、ABO反定型试剂。
1.2.2 器材 孵育器、达亚美血型检测卡、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以及配套卡式离心机。
1.3 方法
对需要进行手术备血和输血的患者利用达亚美血型检测卡对Rh(E)抗原进行鉴别。抗筛样本分别使用筛选红细胞利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Coomb's卡进行抗体筛选,对于筛选结果是阳性的患者样本再通过国产谱细胞进行抗体分析。使用IgM型抗E血清鉴定抗筛阳性患者的Rh血型,确定患者样本的抗体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2 000例需要进行手术备血和输血的患者E抗体筛选中阳性占总体抗体阳性患者的11.9%,而对照组2 000例需要进行手术备血和输血的患者E抗体筛选中阳性占总体抗体阳性患者的88.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输血后,实验组出现发热的患者仅有3例,而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和血红蛋白尿,且两者均多于实验组(P<0.05)。
将2 000例患者Rh血型E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如下,2 000例Rh患者E抗原分布情况,患者Rh血型的E抗原的阳性率为52.36%,E抗原的阴性率为47.64%。实验组2 000例需要进行手术备血和输血的患者E抗体筛选中阳性的患者为17例。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理念不断更新,Rh血型系统受到越来越多医务工作者的重视。Rh血型系统的抗原强弱顺序为D>E>c>C>e,D抗原性最强[2]。目前发达国家已增加了一项输血项目为Rh(E)血型检测。但是我国还未实行Rh(E)血型检测,由于Rh血型系统中的抗体较少,如果反复输血和妊娠后会导致患者相应的抗原红细胞刺激后,易引起免疫抗体,从而出现输血的不良反应[3]。通过微柱凝胶技术进行血型鉴定,将分子筛选技术、特异性免疫反应技术和离心技术结合,在实验中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实验;微柱凝胶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迅速、特异性强,能够准确的检测出血型的抗原和抗体[4]。本次实验统计结果显示,进行手术备血和输血的患者Rh(E)抗原阴性率达到了47.64%,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由此可以说明在给住院需要手术备血和输血的患者进行常规Rh(E)抗原检测,如果初次输血未能将同型抗原输注,导致此类抗原出现免疫抗体,再次输入Rh(E)抗原阳性的血液之后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