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1-29王玉平张燕王文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3期
关键词:尿蛋白西医空腹

王玉平 张燕 王文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微血管并发症,目前临床中该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1]。糖尿病肾病西医治疗是降脂、降糖、改善血粘度,并发症比较多,治疗不理想。中医治疗该疾病具有比较好的效果[2-3]。此次就中西结合治疗的情况开展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对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3例,观察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6.5±2.7)岁。对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3±2.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为患者提供胰岛素和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对饮食进行指导,叮嘱患者保持运动,要求患者空腹血糖维持在5.6~7.2 mmol/L,餐后2 h血糖维持在8~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对照组给予西药进行治疗,拜糖平50 mg/次,每天1次;卡托普利25 mg/次,每天2次。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整用量,观察组加用中药:生黄芪30 g,太子参、丹参和益母草各20 g,菟丝子和女贞子各15 g,黄精、川芎、赤芍和葛根各12 g,山茱萸和天花粉各10 g。每日1剂,两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评价

显效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消失,血糖(空腹、餐后2 h)、肾功等基本正常。有效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减少,肾功能好转,血糖(空腹、餐后2 h)有所下降,但未到达正常值。无效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血糖(空腹、餐后两小时),肾功等情况的变化不大[4]。

1.4 观察指标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BUN、SCr,采用双缩脲法测定24 h尿蛋白总量。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采用MVIS 2035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定。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19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2.7%,对照组有11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是60.6%,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χ2=5.372,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24小时尿蛋白量为(1.22±0.47)g,SCr 为(319.1±31.7)mmol/L,BUN 为(18.2±3.7)mmol/L,观察组为(1.03±0.39)g,(237.1±31.3)mmol/L,(11.3±4.2)mmol/L,观察组各指标均比对照组低(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肾小球硬化症,因为患者体内的糖代谢紊乱,肾小球毛细血管变厚所引起的病变[5-6]。糖尿病肾病是因为微血管病变,该疾病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患者出现了微血管病变症状,有尿蛋白和水肿情况出现,血压过高,体内血肌酐水平提高,临床中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有生命危险[7]。

如果不积极的采取治疗措施,患者的病情会不断恶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临床中需要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当前主要是使用西医治疗方式,早期对于患者的病情控制比较理想,西医治疗也需要结合饮食控制,血糖控制等多种方式,让患者的血压降低,减轻肾小球囊内压力,降低尿蛋白水平,对患者的肾功能给予保护,延缓肾衰竭进程,避免肾间质纤维化[8-11],但是使用西医治疗的局限性比较明显,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也比较高。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有19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2.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χ2=5.372,P<0.05)。说明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比较好,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了保护,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起到了改善作用,在李华君等[12]的研究中,为患者使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等指标均要比西医治疗组低,说明中西结合治疗方式的效果比西医治疗优秀。

总之,临床中推介使用中西结合治疗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尿蛋白西医空腹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空腹喝水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