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
2018-01-29邓红艳刘红军曾繁华
邓红艳 刘红军 曾繁华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神经血管性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血管紊乱性疾病,以颞部双侧或单侧反复性、搏动性头痛为突出表现,已被WHO列为与老年痴呆和严重精神疾病等同的危害性较高的慢性疾病[1]。可伴有视觉、感觉、运动、情绪紊乱及胃肠道等植物神经症状。该病多发于女性青春期及更年期,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以用药为主,但不同药物应用存在较大疗效差异[2]。为明确尼莫地平、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现将我院60例偏头痛患者分组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26.4±9.3)岁;病程0.5~6.5年,平均病程(3.2±1.2)年。观察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26.6±9.4)岁;病程1.5~7.0年,平均病程(3.6±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相对均衡,具备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药选择尼莫地平:给予尼莫地平餐后口服,20 mg/次,3次/d。观察组用药选择阿司匹林:给予阿司匹林餐后口服,50 mg/次,1次/d[3]。两组用药期间均未使用其他止痛剂,连续治疗30 d为1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随访半年统计复发情况。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对治疗效果、量化指标、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痊愈:用药后偏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停药后3个月内未复发[4];显效:用药后偏头痛症状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75%,持续时间缩短50%[5];有效:用药后偏头痛症状有所改善,发作次数减少≥50%,持续时间缩短30%~5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临床有效治疗后,观察组30例中,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中,痊愈1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量化指标及VAS疼痛评分
观察组治疗前发作次数、持续时间、VAS评分分别为(24.99±1.89)次、(10.76±1.23)h、(4.33±1.23)分,治疗后分别为(10.22±1.23)次、(2.75±0.29)h、(1.22±0.23)分;对照组治疗前以上指标分别为(22.34±1.67)次、(10.72±1.13)h、(4.34±0.22)分,治疗后分别为(15.12±2.23)次、(5.89±0.78)h、(3.12±0.43)分。观察组经治疗后发作次数、持续时间、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与复发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2例,其中头晕头痛1例,皮疹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复发1例。对照组并发症5例,其中头晕头痛2例,皮肤瘙痒1例,皮疹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复发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偏头痛为心身疾病的一种,因情绪波动、生气、生活规律改变容易发病[7]。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疾病,因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治疗,偏头痛发作期治疗以控制症状为目的[8-9]。尼莫地平既能通过阻塞钙离子通道以减少血管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进而抑制血管收缩功能,防止发生局部缺血及脑部血管痉挛;又能通过抑制致痛物质释放,调节血管收缩功能,以防血管扩张而致偏头痛[10]。阿司匹林具有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等多重功效,可通过阻断TXA2生成而减轻疼痛,控制病情发展的同时避免颅外血管受损[11-12]。
本研究对观察组30例患者施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相较于选用尼莫地平的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比对照组总有效率更高,发作次数、持续时间、VAS疼痛评分更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更低。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兼具疗效与安全性两大优势,在控制疾病发作、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避免复发等方面大有助益,可作为针对该病的理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