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8-01-2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7期
关键词:外科机体常规

李 敏

(西安市胸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因为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理念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医疗护理质量也随之而得到提升[1]。疼痛是患者机体象征的危险信号,在临床之中疼痛位置一般极为病灶所在区域,且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和精神,需要引起重视。本文选取2016年01月12日-2018年01月15日于本院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中盲选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探究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外科中的护理效果,研究如下: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6年01月12日-2018年01月15日于本院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中盲选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进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归入分组。常规组年龄1岁-79岁,平均年龄为(39.84±2.01)岁。实验组年龄2岁-81岁,平均年龄为(40.30±2.54)岁。200例患者在手术之前接受相应检查检查,入组的患者均需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本次治疗的患者之中并无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脏器疾病等,在了解病情、手术治疗、护理方案的基础之上,患者、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常规组和实验组在临床资料上并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协助患者展开各项检查,并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做好术前相应的准备工作,在手术的过程之中需要配合医师进行操作,并在患者的术后进行基础护理,做好术后相应的指导工作。实验组进行了疼痛护理干预,大致如下:

(1)心理护理。因为每个患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加上文化水平、个人修养、人生阅历以及性格等方面存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患者的心理状况会存有很大的不同,护理人员经过细致的评估之后,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在手术之前,很多患者因为病情十分担忧,会让患者出现悲观、消极的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告知患者手术状况、止痛情况,减轻其心理担忧,让其努力配合医师展开治疗于护理,这为手术康复奠定基础。在术后,一般会在手术后的2-3天内出现疼痛,而对于中度、轻度疼痛的患者会给予止痛药,用言语、行动安慰患者,增强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力。护理人员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通过多方面采集患者的心理信息,客观量化的对其心理状况展开评定,确定患者的心态,加强影响心理状态内因、外因的分析,选择合适的针对性干预策略,以调动患者的内在潜力。用语言、行为和眼神不断暗示和安慰患者,让其感受到温暖。

(2)术后并发症护理。在手术之后,若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护理人员则需要为患者勤换被褥以及衣服,叮嘱患者不可随意进行抓痒,这样可减少患者皮肤感染,严重的患者可以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展开治疗。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则需要应用10毫克的胃复安肌注以缓解,保持其口腔内部的清洁,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以分散其注意力。在手术后的3-5天为患者排尿,如果出现尿潴留,则需要给予其留置导管进行排尿,注意留置导尿的护理干预,避免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勤为患者翻身变换其体位,指导其正面面对术后疼痛,降低患者的焦虑,并合理膳食,减少褥疮和便秘。

1.3 统计学研究

本次研究数据整理后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经(±s)进行表示,检验水准P<0.05进行结果的论述。

2 结 果

常规组患者VAS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5.17±1.28)分、(20.28±4.17)天,而实验组则为(2.74±1.03)分、(12.62±3.94)天,常规组VAS评分高于实验组,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一般在术后出现疼痛。疼痛是机体的主观感受,主要是和手术的损伤组织紧密相关[3]。术后疼痛会降低患者机体的抵抗力,提升患者手术伤口发生感染的可能性。科学、有效且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机体疼痛,提升患者的睡眠和饮食质量,保障患者在短时间之内可快速康复。但是需要以患者的实际状况展开疼痛干预,这样才能降低患者疼痛[4]。在本文研究之中,常规组疼痛评分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概而言之,在外科的护理管理之中应用疼痛护理干预,可促进外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有利于疼痛状况的降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科室间推广。

猜你喜欢

外科机体常规
常规之外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邓俊峰作品选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别受限于常规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