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永词前后期思想异同研究

2018-01-29陈韵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羁旅悲秋柳永

陈韵竹

(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里,不乏令人高山仰止的诗词大家,柳永便是其中之一。近年出版的《柳永词新释辑评》一书收录了柳永一生大部分作品,讲述了一代词作大家柳永坎坷波折的一生和无人诉说的内心孤苦,后人怜其才华,感其遭遇,感受到了柳永身上那份红尘俗世中人应该有的温度。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柳永一生命途多舛,尝尽世间冷暖,大致经历了青年时的放荡不羁,中年时的科举之路,晚年时的漂泊无依,其作品的思想内涵自然也随着自身的心境产生变化。

一、柳永作品分期

在柳永的作品中,除了表达思慕之情的妓情词外,不外乎讲述行役及离别的羁旅词和描写都市繁华的词作。而对柳永研究颇深的曾大兴教授在《柳永和他的词》中,曾以柳永的《鹤冲天》为界(约1018年),将柳永这两类作品分为前期和后期,获得学界的普遍认可。本文也将采取这种说法,浅谈柳永前后期作品中思想内涵的异同。同时,由于柳永的词作距今年代久远,部分作品的写作时间已模糊不清,所以在取材时会挑选后人考证过写作年代的作品进行研究。

二、都市词

(一)前期都市词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从家乡出发赴京赶考,却因留恋美景而滞留杭州。而后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沿汴河入苏州,不久到扬州。柳永就这样度过了早年的一段游历放浪生活,前期的都市词也多写于这段时间。

1.承平气象

《宋史·石守信传》载:“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由此可见,柳永所处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纷乱割据,进入了社会繁荣和百姓安定的时期,处处歌舞升平。早在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就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来赞美家乡武夷山的风光。柳永早年也曾在应试途中贪恋都市的繁华,这一点在本书收录的《玉蝴蝶》中可见一二。词的上阕开篇主要写了大好的春色,为接下来的宴饮做好铺垫。词的下片直接描写宴饮的场景,多用典故来展现宴会的热闹与宴人的尊贵。整首词描写了北宋盛世的一片繁华,都城到处是欢乐的景象,主要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表现了柳永所在时代的“隆宋气象”。

柳永前期的都市词中也有少量的投献词,如那首著名的《望海潮》就是早年的柳永拜谒孙何时所作。据考证,此词写于咸平六年(此处存疑,且从刘天文先生说),整首词主要描写了杭州自古就有的繁华景象,词的上片首先对杭州做了全景式的描绘,写下了威严的亭台楼阁,高耸入云的大树和一望无际的江面。市场上珠宝琳琅满目,市民争相攀比,既表现出了居民住宅的热闹与雅致,又表现出了钱塘的浩瀚与辽阔。词的下片专咏西湖,描绘了杭州湖边夏秋之景,然后把笔锋转向了喜笑颜开的垂钓老翁和采莲姑娘,从而展现政通人和的景象。虽说是投献词,但词风中洋溢着都市的欢乐,并没有丝毫歌功颂德之语。

2.都市时节

另外,柳永早期的都市词还对时节的景象加以描绘。例如本书的《木兰花慢》,整首词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首先对词的上阕加以解读:词的上片从高处的桐花起笔,远处的杏花和桃花也争奇斗艳,与高处的桐花相得益彰,山花烂漫的季节自然也吸引了众多前来踏春的游人,所以词的下片主要描写了热闹的场景,通过悦耳的音乐、如织的游人和颇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词人展现出节日欢乐的气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柳永早期的都市词只是单纯地描绘自己所处时代的昌平气象,抒发一种及时享乐的思想,即使有谈论到功名的词句,也是类似“定然魁甲登高第”般乐观自信。

(二)后期都市词

1.应制颂圣与阿谀奉承

在《柳永词之论衡》中,作者杜若鸿统计柳永的都市词共38首,其中纯粹写都市风光和人民生活的27首,颂词11首。参考《柳永年稿》和《乐章集校注》可知,这11首颂词除《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写作时间存疑外,写于前期只有《玉楼春四首》,写于后期的则有《早梅芳·海霞红》(1053年)、《中吕宫·送征衣·过韶阳》(1033年)、《倾杯乐·禁漏花深》(1041至1042年)、《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1034年)、《一寸金·井络天开》(1044年)、《歇指调·永遇乐·薰风解温》(出仕之后)、《永遇乐·天阁英游》(1047年)、《瑞鹧鸪·吴会风流》(出仕之后)。可见,柳永后期的都市词已不比前期,除了对都市风光描写之外,更多的是应制颂圣和对地方官的颂词。如果说柳永前期描写都市风光的作品思想纯粹,洋溢着身处盛世的文人的乐观积极,那么后期的都市词虽然描写都市风光,但重点却是阿谀奉承,整个词风也有淡淡的落寞在其中。

《中吕宫·送征衣·过韶阳》就是后期典型的一首应制颂圣的词作,据考证应作于明道二年(1033年)后。这是为宋仁宗祝寿所作。词的上片主要把当今圣上同黄帝、少昊类比,突出前者的功绩。紧接着,词的下片主要描述了在宋仁宗的治理下朝野同庆的热闹场面。整首词虽说也有对都市景物的描写,但重点却是对君主的歌功颂德。

对于地方官的颂词,《早梅芳·海霞红》和《永遇乐·天阁英游》最为典型,前者写杭州之景,从自然风光落笔,再到杭州城内城外的一片繁华和优美景色。下阕主要是赞颂之语:颂扬杭州官员的政绩卓越,并预祝其早日升迁。后者则是柳永在苏州时献给新任苏州太守滕宗谅的作品,在词的上阕中,柳永首先极力渲染了当今圣上对这位太守的器重和百姓对他的爱戴之意,紧接着,词的下阕又极尽奉承之能事,愿太守政绩斐然,调回京师位极人臣。这种姿态在《一寸金·井络天开》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词的上阕描写了人杰地灵的蜀地风光,在这里,景物清丽独特,亭台楼阁雄伟壮阔,市井一片繁华,游人如织,所描写之处都极力渲染蜀地都城的明丽繁华。词的下阕多用典故不提,更是夸赞其地方官能与诸葛亮争辉,未免有过誉之嫌。

2.积极用世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首词作据考证都是柳永晚年所作,而《永遇乐》和《一寸金》所作时间分别已是庆历四年(1044年)和庆历七年(1047年),《早梅芳》则更晚,写于皇佑五年(1053年)。柳永早已步入晚年仍未改积极入世之心,由此观之,柳永的那些所谓“看穿红尘”之作不过是官场失意之后的自欺欺人罢了,这不禁让读者联想到柳永所处的时代:北宋处在重文轻武的时期,能够入仕朝堂,做一名缓带轻裘的文士是那个时代所有男儿的梦想,柳永自然也不能免俗,另外,柳永所在的钟鸣鼎食之家也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在柳永的后期都市词中少了一份前期的雍容舒徐和对及第的乐观,多了一份功利之心和失意的落寞。

三、羁旅离别词

(一)前期羁旅离别词

1.对心上人的思念

据薛瑞生教授考证:柳永“约十六七岁成婚,不久因与妻子矛盾加深而游历钱塘与湖南、湖北,回到汴京后,其妻离开人世……景元年(1034年),柳永中进士,曾为睦州团练推官……先后官至汴京、苏州等地。”可见,柳永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旅途中度过。早年的柳永离开家乡,陶醉于都市的生活,但他的诗中也充满了对心上人的思念,如《浪淘沙·梦觉》中,此词据薛瑞生教授考证写于与妻子感情破裂的第二年游历时所作。全词从“梦觉”这一特定的情景起笔,由“寒灯”“夜雨”加以点缀,然后从追思过去的缠绵场景写到如今的形单影只,整首词充满了对佳人的思念,显得情味悠长。除了《浪淘沙·梦觉》之外,《梦还京·夜来匆匆饮散》《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等也都是追悔离别或表达思念的词作。

2.孤单落寞的心境

从柳永的都市词中,我们不难看出柳永热爱繁华热闹的性格特征,而他长期独自辗转各地,免不了落寞的心理。如那首著名的《雨霖铃》,据考证,此词写于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与心上人作别,即将远行。对此,本书的作者给予了这样的解读:词的开篇交代了离别的地点与时间,首先以蝉鸣和骤雨初停的暮色苍茫的傍晚道出了离别的凄清,与词人私交甚好的友人设下宴饮为自己送行,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词人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女子与其道别,两两相望,泪眼朦胧,设想余下的日子里思归却不得归,想见却不得见,只能在旅途中蹉跎韶光。词人不禁向远处望去,唯见浩瀚的江面与一望无际的天边,更衬托出了前途的渺茫。词的下阕首先指出了“爱别离”之苦自古有之,如今自己更是饱尝其中的滋味,紧接着词人又宕开一笔,写下了心上人的真挚告白,没有了佳人的陪伴,心中孤苦无人知晓,因此在词人心中,良辰美景也等同虚设。整首词既表达了自己对心上人的万般不舍,又体现了词人心中的万般无奈与孤单。可见,柳永早期的羁旅离别词表达的大多都是想念佳人与强烈的思归。

(二)后期羁旅离别词

1.四处奔波的厌倦

早年的柳永离开家乡,陶醉于都市的生活,所以即便是写羁旅词,也是简单地表达思归之情,并无厌倦之意。但后期则不然。后期的柳永四处奔波辛劳,不但没有了早期四处游玩的心情,而且流露出了些许厌倦。如本书的作者所讲的《思归乐·天幕清和堪宴聚》中词的上阕描写了在羁旅途中与朋友对饮,流露出些许与朋友相聚的欢喜之意,词的下阕笔锋一转,感叹时光飞逝,一生坎坷,对宦游生活产生厌倦,竟产生了隐退之意。可惜柳永终归不是“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不能逍遥自在,终生为名利所累。可见,人只要有欲望,就不可能自由自在,柳永亦如是。

2.才子迟暮的悲凉

柳永的后期羁旅词多是他四处宦游所作,如果说他前期的羁旅词还有些许浪漫色彩,那么后期的羁旅词则不乏悲凉之意。如《卜算子·江枫渐老》,据考证,此词写于1046年,作者认为柳永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已是暮秋天气,柳永登高远望,江畔的枫树渐红,佩兰半凋,远处的捣衣声使自己的思归之心更甚。而后指出思归是因为远方有思念之人,人不得见,锦书也难托,只得登高悲秋,聊以抒怀。初看讲解时,或许有人认为这与柳永前期的羁旅词的思想内涵别无二致,都是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想念与强烈的思归之情,但细读之下则不然,与前期的“梦断”“思归”不同,词人选择了登高望远,实则内心的悲凉无处宣泄。就像柳永自己所写的那样:“狭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与其说他是想念佳人,不如说是想念年少时那段温柔的岁月。此外,这首词的开篇是以“江枫渐老”引出,而柳永在《留客住·偶登》中也写到“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可见在柳永心中,连四季景物都会变老。所以,柳永的后期羁旅抒怀词在表面的思归怀人掩盖之下的是才子迟暮的凄凉。

3.登高悲秋

在本书讲解中,作者收录的羁旅词大都为登临词。自古文人就有登高悲秋的传统。而柳永的这种登高悲秋的情怀显然师承自宋玉的《高唐赋》与《神女赋》,与宋玉作品的内容前情后景极其相似。不仅如此,作者在讲解中还多次提到柳永在词中直接提到宋玉之悲。由此可见,柳永的后期羁旅抒怀词受宋玉悲秋词影响颇深。例如本书收录的《八声甘州·对潇潇》,孙维城先生在《宋韵——宋词人文精神与审美形态探论》中就认为柳永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宋玉的作品“草木摇落而变衰”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登高远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江面,江面宽阔浩瀚,竟与天边连成一线,耳畔秋风阵阵,更凭添萧瑟之感。此时万物早已凋零,全然没有了以往的生机盎然,唯有长江,默默无言地向东流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柳永后期,羁旅离别词多数是悲秋的场景,而在这类场景中又多用“孤”“残”“断”等字眼,这体现了后期的柳永对生命的感慨。另外,钱钟书先生曾提出了一个颇有内涵的文学现象,他认为登高悲秋是一种“距离惆怅”。他在《管锥编》第三册中曾写到:“极目而望不可即,放眼而望未之见,仗镜起心,于是惘惘不甘,忽忽若失。”可见,柳永在登高望远中感受到了世间的辽阔,进而引发了对个体生命渺小的感慨,这体现了后期柳永对生命的探索与思考。陈廷焯评柳永后期羁旅词,谓“俱臻绝顶,又可以言形容者”大抵如此。

总之,柳永的前期羁旅词多是年轻时游历时所作,抒发的是对心上人的怀念和思归之情。而后期的羁旅词却略显深沉,是才子暮年后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对年少生活的怀恋,更是对生命意义严肃的考问。

四、结语

不可否认,柳永的一生跌宕起伏,颇具传奇,他又是一位颇为自负的文人。前期的柳永四处游历,享受着北宋的太平盛世,视功名为囊中之物,所以前期的作品往往展现出对都市繁华的赞美和偎红倚翠的惬意。而科举的打击和天子的误解使得柳永作品中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后期的词人为功名四处奔波,对宦游生活充满厌倦,早就不复少时的心境,所以后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与歌妓们的相惜,才子迟暮的感慨乃至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考问。可是,如果说有什么贯穿了柳永的一生,不曾改变,那便是对功名利禄孜孜不倦的追求。后期的柳永虽然没有了前期对于科举的那份自信,但是他从来没有真正放下心中的那份执念,他的后半生一直奔波在宦游的途中。柳永是矛盾的,他迷恋红袖添香的生活,却又对功名利禄念念不忘。他的矛盾既源于他的自身,又源于他处的社会与家庭。纵观柳永的一生,他何其有幸,上至天子,下至市井百姓,都对他的作品耳熟能详。无论道学家如何诋毁,都撼动不了他词作大家的地位。他又是何其不幸,一生失意,被那个海晏河清的年代所误伤,晚年穷困潦倒,孤苦无依,所谓“诗人不幸诗家幸”,大抵如是。

[1]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2][宋]叶梦得.避暑录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杜鸿渐.柳永及其词之论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孙维城.宋韵——宋词人文精神与审美形态探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5]陶尔夫,诸葛忆兵.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6]薛瑞生.乐章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7]刘天文.柳永年谱稿[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26-32.

猜你喜欢

羁旅悲秋柳永
辛丑立秋日有怀
新语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Prevalence of anxiety amo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从“柳三变”到“柳永”
清明
陈明德(二首)
枫桥夜泊
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