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
2018-01-29张音宇
张音宇
雄安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样本。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上。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中国职业教育行业人才需求及市场规模预测分析》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一般劳动者占77%,技能劳动者占19%,高技能人才占比仅为4%。从个人端来看,虽然市场整体求职倍率大于1,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求职倍率更高,但很多求职者依然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从企业端来看,虽然人才市场上平均每个岗位的简历投递量超过35个,但是企业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人才缺口逐年扩大。之所以出现这种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的现象,症结就在职业教育的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存在结构性问题。职业教育供需失衡,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能适应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和岗位任职的要求,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企业参与不够,投入动力不足,进而影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最终影响“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像雄安新区那样,同时关注职业教育需求端、用人端和供给端、培养端,注重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好需求侧与供给侧有效对接,才能真正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主要涉及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四方主体,是政、行、企、校实现协同发力、优势互补、功能聚合、合作共赢的问题。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要根据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在体制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设置、教育教学、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多元主体聚合发展的策略,提升产教对接水平,提高职业人才培养水平,优化职业教育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整体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是合理规划布局,促进职业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在政策导向方面,应综合考虑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和规划,充分利用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制定优化区域职业院校布局结构的政策,在遴选培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建设高水平专业集群时,要统筹协调、合理规划,适当考虑现实差别,增加经济落后地区职业院校的发展机会,促进区域内职业院校的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作用,利用区域职业教育的优势,调动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加强院校间的合作,通过创新办学形式、开展合作办学等方式,调整优化区域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均衡互动发展。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落实相关政策,联合教育、财政、税务等部门共同出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体系。各地教育部门应牵头成立校企合作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各地的校企合作工作,提升校企合作实效。鼓励职业院校探索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联结、以专业为支撑的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探索企业参与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激发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鼓励校企协同开展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平台建设,大力支持校企共同参与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等,提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优化育人体系,提高职业院校人才供给水平。在专业适应性方面,以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重点专业集群建设规划,突出产教协同和跨界整合,强化专业特色,提升人才的竞争力和专业的服务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以高水平产教融合项目为抓手,持续优化对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打造职业人才培养品牌,提高职业院校人才供给质量和水平。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双师双能”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选聘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和技术带头人到职业院校授课,实现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的互兼互聘、双向流动,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
四是增加教育投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经费投入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多元投入体制,提高职业教育经费在总体教育经费中的占比,特别是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与本科院校的标准一致,不少于1.2万元。此外,政府层面还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操作细则,明确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会力量以不同形式对职业教育进行投入,实现职业院校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促进职业教育多元投资方面,职业院校也应主动作为,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水平的应用技术研究和综合服务能力,吸引企业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保证职业教育充足的经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