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合一 多元评价*
——关于苏州评弹学校评弹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8-01-29胡芳芳
/胡芳芳
作为全国唯一专门培养评弹艺术表演人才的“摇篮”,苏州评弹学校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不断更新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探索出一条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为评弹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
一、校团合一,实现学校教育社会价值最大化
“校团合一”的办学模式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用人需求有机结合,借助“校团”平台,形成教育、科研、创作、表演、普及、市场运营、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良性循环。苏州评弹学校和苏州评弹团达成合作,完成校团合并。学校、评弹团政出一门,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评弹团成为学校优秀专业教师的人才库,通过灵活安排演出,让优秀的评弹演员轮流来校任教,让他们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评弹团深厚的传统在课堂中传承。学校专职专业教师与这些优秀的评弹演员合作教学,评弹演员们从专职教师身上学习教学经验,专职教师从评弹演员身上学习舞台技能,从而使全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获得整体提升。利用评弹团这一平台,增加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深化课堂教学成果。同时,借助苏州评弹团的知名度,促进评弹艺术的普及教育与宣传推广,使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产生最大的社会价值。
长期以来,如何使学校的人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一直都是学校的重要课题。戏曲学校与戏曲团体的有机结合无疑是提高双方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措施,但是还需立足当前文化产业大格局,打造知名的文化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这也是学校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二、校企合作,精准对接就业市场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为宗、就业为导、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结合多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主动出击,邀请苏州各大园林、书香世家连锁酒店、苏州公共文化艺术中心以及陈云纪念馆等多家对评弹表演有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共同开展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和课程设置,共同管理人才培养过程。
苏州评弹学校是1962年由名誉校长陈云同志建议创办的,2002年设立省级五年制高职教育示范专业——戏曲表演专业(评弹表演方向)。为了能够真正培养出戏曲领域内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以及社会对评弹表演人才的需求,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以学校为主体,邀请合作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评弹表演艺术家广泛参与,共同商讨确立五年制高职评弹表演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系统地制订五年制高职评弹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分析社会对评弹表演专业人才的需求,找准戏曲人才培养切入点,将五年制高职评弹表演专业细分为公共文化、幼儿教育、传承班等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主体定位是为企业培养活动策划专员、企业文艺专员、评弹演员、幼儿评弹特色教师、园林纪念馆导游等人才,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领域。
学校与企业双方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共同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其中,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以学校为主,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则参与了专门技术能力课程的教学,比如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中加入了导游、幼师、活动策划等体验课程。岗位技能实践和职业技能拓展等模块则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从而形成学校和企业对人才的共管。同时,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使其成为学校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成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的有力保障,同时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跟踪,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以帮助学校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缩短专业技术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三、拓展专业方向,实现学生自我发展需求
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及社会现实需求,形成了以评弹表演学科为核心,多个专业方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力图使唯一专业的特殊优势有更宽厚的发展基础和更强大的发展后劲。
实现动态专业选择的具体举措主要是在招收学生时按照大类——评弹表演专业录取,淡化学生的专业方向。在后续培养中,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逐步完成专业方向分流。将五年制高职评弹表演专业的职业面向设计为1+2+X,其中1为评弹表演专业这一大类,2为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学科特点确定的多个专业方向,X为拓展的学科方向。基于评弹表演专业的拓展岗位,其相对应的职业素养各异,学校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专长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
四、基于戏曲人才培养特点,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学管理
目前,学校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由四大部分组成: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和毕业实践课。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相辅相成,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亦是为专业核心课服务,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心理健康、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核心课主要由专业基础课和技能实践课两部分组成,教学内容包括说表、弹奏、演唱、综合排书等;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包括各种乐器选修、表演课、舞蹈课、戏剧欣赏等;毕业生实践课是五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
在课程管理和实施过程中,由于评弹表演专业的全国唯一性,没有现成的课程体系供参考,学校为此尤为注重校本教材的研发和精品课程的推广,同时加强专业课程的标准化建设,组织合作企业、评弹艺术家和学校一线骨干教师对专业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参照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开展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论证工作,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学校把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校本教材研发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创建了一批层次递进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建立了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由学校督导室联合教务处,在每班选拔一名学生为“督导员”,反馈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同时返聘一批离退休教师定期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督导室收集来自各方的监督结果并进行评价量化,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的评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以学生为中心,形成立体多元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由于戏曲类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点,学校摒弃了教育教学质量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做法,坚持以课程质量与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形成了学校、社会及学生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立体多元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体系中,通过建立个人档案,将学生的个体特征包括性格特征、思想品德、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纳入其中,并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评价过程中,采取分项考核与集中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由以往传统的理论考试成绩评价向专业实践表现等多元考核转变,既包括学生课堂学习评价,也包括学习态度、行为等养成性评价,同时加入社会考核部分,校内考核与社会考核相结合,毕业学生必须取得评弹社会考级证书、声乐及乐器社会考级证书。学生总结性评价既包括了学生期末成绩等阶段性总结评价,也包括了进入实践岗位后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意见。
六、现代学徒制“传承班”,实现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
当下,戏曲演员的大量流失、戏曲观众老龄化等危机日益严重,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在节约教学成本和解决教师人员不足的现实情况下,科班教学无疑成了当前戏曲艺术教育传承的有效方式。但在学校扩招的今天,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条件以及个人意愿都有较大的差异,戏曲教师面对良莠不齐的生源,教学进度无法统一,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艺术传授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步履维艰。为此,学校实行了“传承班”制度,即前三年为大班基础学习,第四年通过选拔,优秀苗子考入传承班。传承班采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开展师生面对面、手把手教学,实施更为系统、专业的艺术训练,从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戏曲表演专门人才。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理念,构建学演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由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剧团优秀老演员担任师傅,对传承班学员进行一对一培养。学生拜师入门,其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综合素质发展由相应的师傅全面负责,为传承评弹流派和艺术风格培养后备人才。
由于传承班的培养模式是以工作为导向,采用现代学徒制,其质量评价体系有别于传统职业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考评主体从学校转变为教师和师傅共同组成的考评团队,共同商议考评内容、方式及标准;考评的方式则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一种更为综合的评价;考评的内容由单纯的课堂教学既定目标,向专业演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转变。